第十八章 世易事异(上)(1 / 2)

更新时间:2009-11-14

当实力足够时,人才会产生野心的苗头,而且,这根苗子会随势力的扩展而长大。上辈子我只是个普通人,一开始,我只想还在这个世界的时候好好享受一下,不要十八岁就被毒死了我就心满意足了。在赵王府受了十年的皇室教育,耳熏目染下,我已经不满足于有吃有穿了,我还想要声名地位,还有,权势。我也有金匮玉碟,有内廷司的赤印宝册,证明我的皇族身份,我相信赵王在我的身世上做得天衣无缝,我是金国皇孙,未始没有九五之份。嘿,我已经是二世为人了,早看穿生死了,死,不过是新的起点,今世我有这么好的出身,这么好的机遇,百世难求,我不想碌碌一生,宁可博一把,“不能流芳百世,便要遗臭万年”(东晋大司马桓温)。

我想过很久,我将来走什么样的路呢?

投宋?给我理由。除了这具身体是汉人外,还有什么理由吗?汉人为什么就一定要助宋?宋朝仅仅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朝代啊。

我不喜欢宋朝,那是中国历史上最软弱的朝代,重文轻武,无能复无耻就是赵宋诸帝的遗传特性。方腊漆园誓师时就说:“天下国家,本同一理。今有子弟耕织,终岁劳苦,少有粟帛,父兄悉取而靡荡之;稍不如意,则鞭笞酷虐,至死弗恤,于汝甘乎?”“靡荡之余,又悉举而奉之仇雠,仇雠赖我之资,益以富实,反见侵侮,则使子弟应之,子弟力弗能支,则谴责无所不至。然岁奉仇雠之物初不以侵侮废也,于汝安乎?”靖康之耻真是所有炎黄子孙永远的耻辱。眼不见为净,赵宋赶紧灭亡才好,我不介意加把力。

实话实说,改革宋国是不可能的,无论怎么穿越。“偶遇”微服出游的宋帝,大谈特谈三冗之害,被惊为天人,从此飞黄腾达,变法革新,大展神威?

初中历史课本上就清清楚楚得写着,北宋两次变法,宋仁宗时,范仲淹主持了庆历新政,宋神宗时,王安石主持了熙丰变法,即通称的王安石变法,前者温和,后者激进,但两次都是以失败告终。宋朝能存在,而且延续了三百多年,自有它的道理。

冗官之害谁人不知?无数宋臣提过,宋帝听得耳朵都生茧了。可管理国家的就是官啊,吃下去的肉还能吐出来吗?裁汰冗官是跟整个统治阶级作对,有皇帝的支持又怎样?又一个晁错。谁能单枪匹马地做成,穿越什么,现代没有政府机构臃肿的问题吗?去竞选国务院总理好了。

再说冗兵,宋国怎么会有冗兵?他们认为“每募一人,朝廷即多一兵,而山野则少一贼”,这是作为社会福利机制存在的,而且效果显著,宋朝的“农民起义”确实比以前的朝代少多了,规模也小。方腊那次算是宋朝最大的了,也没闹多久,因为宋国普通百姓虽然生活水平比统治阶级低很多,可也有吃有穿,能讨老婆养孩子,干吗跟人造反?所以,这么有效的措施怎么可能废除呢?宋军良莠不齐,战力差,那有什么关系?能镇压可能的小小国内反贼就行,打不过外国就赔钱呗,辽夏金不就是为了钱嘛,宋国够富,出。总之不让武将当权,这是老祖宗的教训,他就是陈桥兵变,皇袍加身,才当上了皇帝。既不让精兵,也不让选将,军队战力怎么可能提升?怎么可能打这打那?哪怕这个穿越者是枪炮专家。武器终究是要人使用的,百分之百的可能,等给某只小部队配上先进的枪支,就会莫名其妙地死了,宋国宁可“将不知兵,兵不知将”,就是防武将篡位,狄青、岳飞尚且不免,何况是一个能造出无敌于天下的火器的人呢?知道铸剑大师干将是怎么死的吗?

至于冗费,宋朝官员俸禄优厚,是为了养廉,而且军费开支浩大,不解决冗官冗兵的问题,也就不能解决冗费。相比之下,宋国送给辽、夏、金的岁币根本不值一提,宋国花钱买平安,买得舒心。宋国是积弱,但它从来不曾贫过,它富得很,财政赤字怎么了,现代,赤字财政是世界各国政府抵御金融危机、扩大内需的重要手段之一。宋真宗和辽国定立澶渊之盟,每年输辽岁币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相当于三十万贯,当时宋国年收入一亿贯以上(公元1021年宋朝的国家财政收入总数为15000万贯,明朝末年竭泽而渔的情况下岁入也才是二千万两白银),而一场中等规模的战事所耗费的军费高达三千万贯以上,岁币是军费开支的百分之一,干吗不和平?不打仗,宋军是更弱了,辽军不也会弱吗?送钱帛给敌国,是用糖衣炮弹腐化他们的统治阶级,杀人不见血,多好。北宋的这个策略的确成功了,辽亡先于北宋,只不过人算不如天算,又有金兴起了,南宋坚持这个策略,也成功了,金亡先于南宋,可惜,元兴,而且不再给宋国时间去腐蚀他们的当权者,这简直是天欲亡宋,非人力可挽回。

宋国的立国之基是依仗士大夫,以文制武,三冗并不能损伤它的根本,它也不在乎,所以说,某人穿越去帮助宋国,哪怕本来是个科学家,也不可能带来什么翻天覆地的变化。宋国,只能破而后立。

若是直接穿越成宋帝呢?

还是不可能。宋朝的“祖宗家法”是“与士大夫共治天下”,士大夫就是宋国的统治基础。本来,“三纲五常”,“三纲”是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是指仁、义、礼、智、信,父义、母慈、兄友、弟敬、子孝谓之五德,骨子里就是“忠孝节义”。宋人则提出“八德”,指“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堂而皇之地把家族利益放在了国家利益、民族利益之上。很多被赵构抛在中原的宋臣,不愿仕金,还是千方百计地南下投宋,这种行为,与其说宋国士大夫有风骨,不如说他们不愿失去其崇高的社会地位和控制军队的权力,毕竟,金国以武立国,只尊重勇士。

知道宋国士大夫有多大的势力吗?宋绍熙五年(1194年)六月,宋光宗,已经当了五年的皇帝,太上皇孝宗死了,光宗没去主持丧礼。这是有点不孝,在我们现代人看来,也就是口头上批判一下的事,法律上都治不了罪。其实也是很好理解的,天无二日,太上皇总想教育儿子,在内侍面前都屡出怨言,似有悔意,皇帝儿子怎么可能没点想法呢?赵惠文王还看着诸将围沙丘行宫,活活饿死他老子赵主父呢。这赵主父,就是胡服骑射、令赵国一跃成了能和秦国对抗之强国的赵武灵王,跟他比,宋孝宗算什么,宋光宗又怎么了?可是,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宋国以孝立国,宋臣觉得光宗此等作为颠覆了他们灌输给被统治阶级——广大劳动人民的理念和道德基础,威胁到了皇室和士大夫的全体利益,襄阳——后来吕文焕抗蒙十几年的宋国屏障、华夏第一城池里的驻军干脆策划兵变了,于是,京官们搞了场宫廷政变,赶走光宗,扶立其子嘉王赵扩即位,就是现在在位的宋帝,应该就是史称宋宁宗的那位,此事史称“绍熙内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