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破微微落后半步,跟随于使君大人身后,顺着他解说本地情形的间隙,接话说道:“这状元二字,还请使君大人莫要再提起,自今日始,下官便是大人僚属;再则,下官来此,是由兵部授缺,除了武事,其余杂事,还有请使君大人容我偷偷懒了。”
一听崔破此言,韦刺史三日来紧绷的心弦,算是彻底放松了下来。他本是长安万年县韦门世家子弟,京中的消息甚是灵通,自然知道崔破来头不小。少年气盛,更顶着一个新科状元的名头,虽说他官授武职,但若是执意插手政事,自己又不能象对待其他属官那般大加呵斥,实在是一个大大的麻烦,这两日,这件事一直在他心头萦绕,此时方才得崔破一言破解心病。
“崔大人少年才子之名,谁人不知?既然来这晋州为官,本府正要借重,你这说的是那里话来!莫非崔大人以为本府是那等妒贤嫉能之人?”韦刺史整肃了脸,正言说道。
“大人说笑了,当日离京之时,公主知我任所是在晋州,更知大人知州本地,便一再言及,韦大人少时即是以聪慧闻名,嘱我要多向大人求教,下官后学,纵然能作得几首浅薄诗词,又那里及得大人数十年历练而出的济世功夫,这‘借重’二字,真是愧煞我了。”崔破一脸诚恳的说道。
“噢!公主还记得我?”韦刺史追问了一句,即使知道似这种官场上应酬的话语实在是听不得的,但是见到他那满脸的诚挚之色,还是忍不住一阵得意。
入了城中,崔破的住所被安排在因丁忧出缺的前明威将军、本州折冲校尉官邸之中,以他一个正八品的录事参军职衔,居然住进了从四品大员的官邸,这其中的玄妙,自然是不足为外人道也。
当晚,韦刺使及州中上得了台面的官吏,于镜花楼设宴为崔破洗尘。一群或绯或绿的四五品大员,围着一身八品深青官服的崔破言笑晏晏,只让自诩见过不少世面的镜花楼老板并伙计们惊诧不已。
席中,崔破方知此时的晋州城中,不仅是品级最高的折冲校尉丁忧出缺,就连武官第二的中镇将大人,也因为年纪老大,在家休养而无法理事。偌大一个晋州,管辖三千州军及两千团结兵的重任,竟然全部落在了他这个本是负责记录军士功过的参军身上,而韦大人也在席中出人意料的宣布,州中武事一任崔破做主,自他以下的文官们严禁插手,当然,如果有了问题,责任自然也是一分不担的。
当晚,崔破醉意醺然的回到刚刚布置好的府邸之中,一边喝着菁若亲手熬制的醒酒汤,一边唤过呵欠连连的涤诗,如此这般的吩咐了一番,方才回房安歇不提。
第二日,崔破并无动作,只是请过满脸冰冷的高崇文,策马前往设于城西的州军驻地观阅了一番,可惜营盘门口那四个睡眼惺忪、甲胄不整的兵士,让他的好心情瞬间消失的无影无踪;等到他进入满地荒草丛生的校场,见到一群孩童在搭满衣衫的晾衣竿下奔跑玩耍时,他已经是完全的出离了愤怒,及至高崇文示意,让他看向由大唐步兵制式长矛搭建的晾衣架时,崔破反而完全的冷静了下来。只草草的看过一遍,二人便策马回转府中。
当晚,与高崇文商议许久之后,崔破召来老成持重的车夫老郭头,递过一封书信,又细细的吩咐了一通后,在郭府中做了近三十年下人的老郭头便闪身而出,消失在大道北行的茫茫夜色中。
“广,得赏辄分其麾下,家无余财,终不言家事,饮食与士共之。暑不张盖,寒不重衣,险必下步。军井成而后饮、军垒成而后舍,劳逸必以身同之,军中自是服其勇,士以此爱乐用之。”三日后的上午,崔破正在宅中书房诵读《史记》,偶尔翻到《李广将军列传》,不禁为一代名将的风采所迷;亦为其不能封侯,并最终因迷路,影响大军会师而羞愧自刎的结局诘叹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