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在这一时期,防护力的提高,还是主要靠增加装甲厚度来实现的,但是单纯依靠提高厚度的思路有很大的局限性,因为受到动力系统技术水平和通过性的限制,坦克不可能造得太过沉重。
而倾斜化装甲又严重限制车内空间,同时还并不节省重量。于是远程武器的威胁使得工程人员们必须另辟蹊经,在材料上想办法,通过改变装甲材料的成分等来提高防护。
突破口首先在这时的海上霸主战列舰上被找到了。
这时的战列舰为了提升防护,普遍使用了表面硬化钢,于是古文会第二研究所的工程人员想到在坦克上应用表面硬化钢以提升坦克的防护力。
当然,这也和华联当时的钢材质量不佳有关,同厚度的华联产钢板k值往往要低于苏联产的不少。即使有钟泱的技术支援,金属工艺研究这种耗费和国力去积累的基础知识,也不能在一夜之间猛然拔高。
这种方法虽然需要大量的但是功效不,于是在华军的坦克上普遍使用了经过表面处理的表面硬化钢。需要说明的一点是其硬度并不是很高,比同期的苏联钢板甚至还低
但是其表面硬度要比内部大不少。
这种技术在产经联与德**事工业人员合作的时候就已经秘密开始,其实这也是二战正式开始之后德国所必经的装甲技术发展之路,华联只是将这个过程提前了数年。
在原本的时空里,一开始这种经过处理的装甲效果相当的不,在对苏作战中,使用100mmfh钢作为正面装甲的虎1式坦克顶住了很多苏联76.2ap的攻击。
很多穿甲弹的弹头被装甲表面直接撞碎,只在装甲上留下了很浅的痕迹,而45mm炮弹则被直接弹开。
但是,表面的辉煌背后却隐藏着危机,因为表面硬化装甲的基本原理为靠高硬度来给来袭弹头造成致命毁伤来防止穿透,在弹头硬度够高或者采取了一些保护措施以后,表面硬化装甲的”武功”就被废掉了。
在后期装备越来越广泛的aapbbsp;和apbsp;瓦解了表面硬化装甲的技术优势,而apcr的大量应用,则彻底宣判了表面硬化装甲的死刑。
其中,apc因为弹头被帽的作用,对fha的穿深甚至反超了对rha的穿深。而apcr则依靠其当时可达1200的高初速和高硬度高密度的炭化钨重金属弹芯,使得表面硬化装甲耗费大量工时形成的硬化层变得毫无用处。
这些事情都使得表面硬化装甲彻底丧失了其赖以生存的优势,而其复杂而浪费的加工工艺,则使得其成本过高,效能的丧失和高昂的成本使得表面硬化装甲从此退出了历史舞台。
但是,表面硬化装甲应该早使用两种不同物理性能的材料制造的装甲,虽然不甚成功,但是其在坦克发展史上的地位还是需要加以肯定的。
殷向洲现年已经五十多岁,斑白的头发让他看起来不再年轻,但是干练英武的气质丝毫未变。穿着白大褂,行走在宽敞的坦克生产车间里,朝着在做的达官显贵们介绍着的得意之作。
“诸位,这是划时代的产品,经过早期表面硬化钢的实用数据,我们建立起了完善的复合装甲发展体系。如今成品已经展现在大家眼前,请看这边。”
满是粗糙老茧的大手,抚摸着一块块经过特殊处理的复合甲板,光是看着外表,众人也都没有瞧出特别之处。
一战只后的岁月里,世界并没有从战争的阴影中走出来。相反,二战的阴影再度笼罩了整个地球的上空,激烈的军备竞赛再度拉开序幕。作为陆战之王的坦克,自然也随着轴心国和同盟国两部庞大的军事机器的飞速发展而不断改进着。
欧洲现在就像一个巨大的火药桶,野心勃勃的希特勒正在一步步迈向和平的对岸,那里将是无止境的战争和烈焰。
战争初期,坦克的内部构造趋于合理,使得坦克可以在重量提升不大的情况下尽可能的加厚主装甲,各国主流中型坦克的炮塔正面装甲物理厚度普遍增加到了200mm左右,若计算上倾斜,则实际等效厚度基本都在300mm以上。
此时铸造装甲成为了主流,重型坦克则更是达到了400mm甚至更高的等效厚度,而同期的穿甲弹的平均穿深大致也就是这个水平,甲和弹在某种程度上处于微妙的平衡状态。
平衡的存在就是为了被打破,但谁也没想到,1921年钟泱卖给德国人的聚能穿甲弹改变了一切。出现的这一种在当时看起来很不起眼的弹药打破了这个平衡,甚至一度使坦克的陆战之王地位受到了动摇。
这种弹药就是聚能破甲弹,或者射流穿甲弹,在早期,破甲弹因为加工精度的限制,再加上破甲原理的研究在当时不够深入。
如果没有钟泱的出现,聚能破甲弹在二战中应用其实并不广泛,只有在二战末
出现了装heat弹头的单兵火箭筒。由于单兵火箭筒的初速低,起爆工况比坦克炮发射的heat装药更接近理想工况,对坦克构成了一定的威胁。
但钟泱提前将这种技术开发了出来,并且还将其中一套完整的技术工艺卖给了德国人,换取了一笔丰厚的启动资金。却不知这种技术已经流传开来,在各大主要列强国家中广泛流传。
对于这种情况,钟泱也是无奈,只能感慨德国人的技术保密能力实在让人担忧。
而在这时,随着各**工工艺的飞速提高,heat的药罩加工精度问题很快得到了解决。再加上理论研究的成熟,使得heat的威力飞速提高。
杭州会战的早期,日本吃了一个大亏之后,将从**党的军火库里搜罗到的“火拳”i型反坦克火箭炮拿出来使用,这种带有聚能破甲效应的针对性步兵反坦克武器,给华军第五军团造成了大量的损失。
这种单兵火箭系统,其威力普遍接近或者达到了500mm甚至更多,而此时的坦克利用提升物理厚度来加强防御的空间已经基本饱和,单靠提升装甲的厚度来对抗heat几乎已经没有了可能。
特别是反坦克穿甲弹的出现,使得一些人怀疑坦克是否已经走到了尽头,甚至开始在军队内部出现了坦克无用论,坦克”陆战之王”的地位面临空前危机。
提前出现的先进技术为华军带来了一定的战略优势,但这种优势很快就会被赶超,目前日本陆军的军工研究机构肯定已经掌握了聚能穿甲弹的技术原理。加上他们与德国的亲密关系,以及日本本土的工业能力,最迟在明年五月,就能开发出相应的反坦克弹种。
为了应对这种威胁,华军现在继续改进的坦克装甲,单靠增加装甲厚度毫无意义,复合装甲技术的出现填补了这个空白,同时与聚能穿甲弹的技术理论不同,这种装甲工艺的保密性更高。
就算在战场上被敌人缴获部分,想要仿制也不是一两年就能做到,对于战争而言,这就足够了。
刘浩然和陈泽都在仔细听着殷向洲的介绍,因为是工厂区,大家都是边走边参观,也没人嫌累。计算平时再如何养尊处优,他们都是玩技术起家的人,自然技术的重要性,可不敢在这里使性子。
在听完了殷向洲的简单介绍,众人都已迫不及待的想要去观看实弹射击的现场,亲自检验这种复合装甲的防御效能。如果真如介绍中所说的那样,那么其中的利润空间可就非常惊人了。
这将是一种改变世界格局的技术力量,每一个人都在盘算着要拿出多少权限值,去争取兑换到这种新型装甲的生产技术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