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拉扎说要“克隆”彗普的晶圆厂,赵德彬了然地点点头:
“我知道,只有与彗普采用相同的基准,你们才能使用同样的掩膜集(dataakdatabae)。(注释一)
你们是一家芯片设计公司,不生产芯片,你们的芯片都是其他厂商代工的。
如果在一个使用新基准的工厂生产,这就相当于你们之前的设计都白做了,可能需要再花费两三年的时间才能回到现在的进展。”
赵德彬的懂行让拉扎感到钦佩,他由衷地赞叹道:
“赵先生,我原本以为,你只是在软件编程上有着极深的造诣,没想到,你对半导体行业也有很深的研究。
你不愧是人类世界当中的顶尖天才,真是令我叹服。
说真的,我一向对自己的技术很是自信,不是我自夸,我本人就是一名很有天赋的工程师。
现在看来,我这点天赋在你面前不值一提。”
赵德彬没有接拉扎的话茬,而是一针见血地问道:
“模仿彗普建一座晶圆厂并非不可能,但在彗普的工厂被关闭之前,你们对你们的产品进行了足够的检查,并进行了充分的模拟了吗?
这是一件相当有风险的事情。
如若不然,当彗普的克隆工厂改造完毕,你们依靠现有的数据无法复原芯片,这笔投资岂不是白费了?”
拉扎再三思量,最后一咬牙说道:
“赵先生,我想对你说实话。
我们确实构建了芯片的物理设计数据库,只不过,在公司内部,除了我以外,没有人相信它会起作用,因为其他成员认为我们的准备工作还不够充分。
但是,请你相信我,相信我们的技术,我坚信我们的方案和数据是有效的,不会让你的投资白费。
如果有了可靠的晶圆厂,我们能够在比较短的时间量产超越因特尔的486,甚至于后续的586也并非不可能,因为我们已经有了行之有效的逻辑和方案。”
赵德彬对拉扎说了句“稍等”,翻开了他给自己的项目计划书,同时,赵德彬还结合前世的记忆,计算gen项目的可行性。
对于九十年代a的发展,赵德彬其实是不太了解的,他比较了解的是苏风姿担任。
不过,在前世的2000年,赵德彬曾花了8700块钱组装了第一台属于自己的电脑,用的就是a的k6处理器,而k6正是对标因特尔的奔腾处理器,也就是拉扎说的因特尔的586(因为上市的时候从586改名成奔腾了)。
在九十年代末期,a的k6处理器是很流行的,a的k6甚至超过了因特尔的奔腾,这让a彻底扬眉吐气,从此确立了与因特尔“绝代双骄”的地位。
当时,为了组装电脑,赵德彬到网吧去查了很多资料,精挑细选了一番,才选用了a的cp。
因此,赵德彬记得,奠定a地位的k6cp并不是a独立开发的,而是a花了好几亿丑元收购了一家公司,用了那家公司586的技术搞出来的,而且,赵德彬隐隐约约记得,好像也掺了一脚。
具体的时间赵德彬忘了,收购价他也记不清了(实际是1995年,a花了865亿丑元收购gen),甚至连收购对象的名字也很模糊,只记得叫“下一代”还是什么玩意的。
但是,现在想想,中夏文里的“下一代”翻译过来“gen”,正好可以跟“gen”对应上。
而且,拉扎也说了,他本来是准备去找帮忙的。
看来,前世,gen最后是成功请动了的晶圆厂做了代工,直到gen被a收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