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信低头想了想,觉得这也不错,于是便拱手称谢:“谢李大人提点。”
陈敬和高信拱手一礼,满意的转身回了自己桌上,李伟这才长长松了口气。
装逼有风险,以后得谨慎啊!
薛祥看了他一眼,似乎看出了他的窘迫,揶揄道:“没想李大人年纪轻轻,就有如此才学,既然这吏部、礼部的都指教过了,那你对工部又有什么想法呢,不妨说出来让老夫也醍醐灌顶一下。”
刚放松下来的李伟,听到他这话,不由翻了个白眼。
不过他对工部还真的有许多想法,反正薛祥也不是外人,说错了也无所谓,便低声开口道:“我还真有一些不成熟的想法,老大人不妨听听,正好也给我把把关。”
薛祥满意的笑了笑,对他谦虚的态度颇为满意:“说来听听。”
李伟调整座位,与薛祥靠近了些,轻声说道:“我打算制定标准的度量衡,像是长度、重量、体积等等,现在咱们大明用的什么步啊、斗、石之类的计量单位误差太大,对科技的发展极为不利,我想让工部制定精确标准的称、尺等等,将之下发各州府,并公示于众,以后各地计量都必须以此为准,百姓交易时若对斤两有争议也可以此为准来判定!”
薛祥闻言不仅眼前一亮,旁边的茹太素也是来了兴趣,凑上来道:
“这个好,这样户部课税也能更精确,而且也能……也能让下面的官吏收敛一些。”
说到地方官吏,茹太素不由顿了一下,心中叹了口气。
贪腐问题一直是历朝历代都无法解决的问题,即便有了李伟这些标准的称重器具,恐怕也难以杜绝。
薛祥也是轻轻点头,对此表示赞同。
李伟说完又道:“另外还有专利的问题,我想奏请陛下在大明律中增加保护专利的律法,其实在大明许多匠人都有自己的拿手绝活,但是他们都藏着不敢明示与人,更不会拿出来与外人交流,我的想法就是在律法中言明,让他们对自己的这些独创的手艺、方法拥有专利权,别人想学想用的话,需要支付他们合理的报酬,有了律法的保护,他们就能放心的将这些绝活拿出来了,这样可以促进工匠技艺的进步与发展……”
李伟巴拉巴拉的说了一大通,什么专利权、科技创新,薛祥听得连连点头,他没想到随口问问,这小子还真有这么多想法,不过这么多想法,一时半会也实现不了,都得慢慢来。
两人聊了许久,李伟才停住话语,坐正身子抿了口酒。
等两人说完,王杰又借机开口问道:“李大人,那些翰林学子,大人可有想法给安排一下?”
这些翰林学子大都是托他的关系过来的,这个口还得他来开。
李伟顿了顿,漫不经心的道:“翰林院不是修书的吗?让他们修个洪武大典呗。”
王杰神情疑惑:“洪武大典?”
“嗯,就是把天下典籍收录为一,不仅是儒学经典,还得包括天文地理、杂学技艺等等。”
李伟随口说道,他虽然是历史白痴,但是永乐大典名字还是听过的,虽然不清楚里面具体是什么,但大体有个了解。
王杰听到李伟这些话,心中不由大为震撼,虽然李伟仅是三言两语,但描述出来的却是一部宏篇巨著!
如此真能修成这种巨著流传于世,那真是功德无量,参与者也必然会青史留名!
想了这里,连他都不由有些心动了,在现有的四品官身和青史留名之间迟疑不决。
李伟不知道他心中所想,这只是他随口的敷衍而已,现在掌行司官吏已经齐备了,他也没职缺给这些翰林清流,而且以前急于用人没办法,给也就给了,现在再这么私相授官,朱元璋肯定也不能饶了他。
将王杰敷衍过去,李伟也没再谈论政事,而是与众人把酒言欢,闲聊起来。
他不喜交际,在后世也没怎么喝过酒,酒量自然就差,不过片刻就已经醉醺醺的了。
薛祥和吴伯宗这些人跟他也都是老熟人了,交谈起来也比较放松,随口聊起了家常。
“李大人深得陛下信重,陛下不但赐以高位,还将大人招为驸马,真是令人艳羡啊。”王杰真心的说道。
李伟自从成了驸马后,不但官复原职,还在一年之间华丽转身,有了现在的权势,不论在谁看来这都是天大的好事。
然而李伟自己却并不这么觉得。(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