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在大包干以后,老农民渐渐有了余粮,手里拿不出钱来,但是能拿得出粮食。
因为糖葫芦可以用粮食换到,这就让那些手里拿不出钱来的农民,依然可以吃到糖葫芦。
从而不会拉低糖葫芦的销量。
两个老光棍,早就成了村里的一景。
从大年初二开始,在村民们跌落一地的眼珠子当中,俩光棍每天一大早沉重的草把子扛出去,到下午纯光棍扛着变成纯光棍的草把子回来。
附加见牙不见眼的一脸傻笑,乡亲们陷入了沉思。
然后出了正月,俩光棍推着一辆空车子出去,车子上插着满满的糖葫芦的草把子。
到下午,俩光棍推着粮食回来,满满的草把子又变成纯光棍。
天天如此。
老农民的春耕还没开始,秋收更是一个未知数的时候,人家老光棍每天都大丰收。
着实让村里人感慨万千,这可真是土地爷也有个二月二,让人羡慕得很啊。
大家都知道,俩光棍发了。
对于这个换购,农村人称之为“双跺脚”。
他卖出去的吃食赚一份,收回来的粮食还赚一份,比纯粹金钱交易可以说双倍赚钱。
甚至三倍赚钱。
例如一块钱的东西,用钱买的话那就是明码标价一块钱。
但是换的话,比方用玉米,玉米三毛钱一斤,商家肯定不会要三斤三两,一般情况下就需要四斤。
对于买方来说,能用粮食换到商品已经很好了,再说三斤五斤的粮食就是半瓢而已,也不会很计较。
于是,四斤粮食,价值就是一块二,也就是说,一块钱的东西,因为换购,卖成了一块二。
两头赚钱,这就是双跺脚。
不但赚钱双跺脚,还能增加销量,那就越发的赚钱啦。
第二个让俩光棍的销量没有下滑的原因,梁进仓认为,是今年春深的原因。
俗话说“三月里清明没有花,二月里清明老了花”。
这话乍一听貌似不合逻辑。
其实逻辑就在于立春的早晚。
但凡立春早,年前就立春,那么过完年的春天就浅,到二月里清明的时候,就已经春意盎然,花红柳绿,比较暖和了。
要是年后立春,会有很长时间的春寒,一直到三月里清明,气温还是很低,这就是春深,大部分植物还没开花。
春深,天冷,开冻晚,春耕也就跟着延后,开始得也晚。
老农民在春耕开始之前,还是相对清闲的,也就有闲心买支糖葫芦吃吃。
这是梁进仓给俩光棍的糖葫芦销量没下滑找的原因。
也就是想想而已,没有很在意,更不会往其他方面想。
主要精力还是放在自己的本职工作上,每天还是四点多钟就起,去厂里提前给各车间配料。
或者跟良哥出车。
时不时还要去郑会计办公室找点资料,算算账一类。
这天在她那里翻账本的时候,偶然抬头,看到她正盯着自己看。
还若有所思的模样。
四目相对,郑会计两颊不禁闪过一抹红晕。
都是少男少女,梁进仓看她那若有所思的眼神,心里也是一漾。
为了掩饰尴尬,故作大方地问她“你看什么,我脸上是不是有什么东西?”
郑淑叶笑道“脸上倒是没有什么东西,我就是在端详你。”
“好哇,”梁进仓装作不在意的样子盯住她,“随便端详,我也端详端详你。”
郑淑叶被盯得脸上又闪过红晕,抓起一摞信纸挡住脸“少没正经啊!”
“你这是属煎饼鏊子的,一面啊,”梁进仓叫道,“你可以端详我,我就不可以端详你了?”
信纸后面的声音说道“我端详你是在思考一个问题,你说世界上真有长得一模一样的人?”
“怎么了,你在哪里又看到一个我?”梁进仓笑道,“抬起头来说话,恕你无罪。”
郑淑叶放下信纸,盯着梁进仓认真地说
“那天我跟我妈去俺姨家,俺姨中午要包饺子,他们村有集,我们一起去赶集。
在集上我看到一个卖糖葫芦的孩子,乍一看吓我一跳。
当时我第一个念头就想,小梁怎么突然变得这么小了?
我还过去买了三串糖葫芦呢,跟那个小孩说了几句话,问他是哪村的,他说是梁家河——”
“哎,打住!”梁进仓脑袋嗡一下子,急忙打断她,“哪村?”
“梁家河啊,就是你们村。”
“我们村有卖糖葫芦的孩子?”
“你问我啊,我问谁去!”
“你说那孩子长得跟我一模一样?”
“不但长得像,说话的声儿还有些相似呢,只不过还是个孩子腔。”
“他有多大?”
“嗯——”郑淑叶回忆着,“有十二三岁?是不是你们村的?你们村有没有跟你长得很像的孩子?”
梁进仓一屁股跌坐在椅子上,无力地喃喃“有,我三弟,长得跟我一个样儿!”
郑淑叶笑道“哦?原来你们兄弟长得都一样啊,那个可爱的馋痨痞小四儿长得跟你也一个样子咯?”
梁进仓无力摇头“他跟老二长得一个样儿,随俺爹,我跟老三一个样儿,随俺娘。”
突然咬牙切齿“老三,三仓,卖糖葫芦——”
郑淑叶用手掩住了嘴“小梁,你别吓我啊,你的样子好狰狞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