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5章:绝了啊!(1 / 2)

(),

苏杭和滕合川都这么说,郑春就觉得自己可能想得有些岔,不再多言,耐下心来开始认真翻阅手中的方案。

随后表情越来越精彩。

因为……

果然想岔了。

送戏下乡还是送戏下乡,但,郑春很快发现,与自己想像的直接摆开台子大唱三天,眼前的方案,恰好也是三天的演出时间,然而,细节上,却简直要玩出花儿来。

首先,虽然是免费送戏下乡,但并不是所有人都能随便去看,方案中的建议,是利用当下乡镇广泛存在的电影院大剧场之类,或者,即使没有,也要圈出场地,凭票入门,搞封闭式演出。

郑春一眼就看出了其中门道。

这么做的一大好处,就是能把门票,尽可能送给桑河酒的目标消费人群。

第一感觉,把最喜欢看戏的老人家挡在外面,挺不厚道。

可……再想想,自己也不容易,如果真的要做,一个月,就算按照之前想的,花6万,当下也足够在河元买一套房子了。

郑春一个朋友恰好就在做地产,城北一个楼盘,卖得不好,最近不得不降价促销,一套120平的三室一厅,还附带了简单装修,才只要5万5。

郑春是个厚道人,看到这里,暗暗打定主意。

现在先做生意,将来,等赚钱了,再免费开一些大戏,谁都能看。

思绪重回眼前的方案。

文中并没有明确某项好处,倒是提及,演出戏曲的选择,不能太老,不能太偏,最好是知名度高且老少咸宜的现代戏。

比如,《朝阳沟》。

这目的就很明显。

郑春知道,哪怕二十啷当的小年轻,或许看不下去《秦香莲》,但看《朝阳沟》,肯定是坐得住的。

再就是,凭票入门,可以最大程度拔高送戏下乡活动的潜在价值,因为免费往往很难深入人心,但让人们免费得到自认为很有价值的东西,比如门票,就会更加多出几分印象,也能在不知不觉中加强品牌的宣传效果。

郑春文化程度不高,一时间看不出其中道理,就只觉得……很有道理。

其次,也是让郑春感觉精彩起来的关键。

每个地方,送戏下乡,演出只持续三天,但,要提前七天就开始预热。

大致方案是,选择乡镇人流密集处搭台,通过品酒、抽奖等活动,每天送出一定量的门票。

为了吸引更多人关注,还可以同时赠送一些其他的小礼品。

如此持续七天,送完为止!

说心里话,看到这里,郑春简直有种跳起来走几步的冲动。

郑春之前就想到,按照向市电视台投放广告相当的成本,想要在市转一圈,一个地方只能演三天。

可若只是三天时间,宣传效果又能有多好?

现在……

演出时间还是三天,方案中却只是凭借一个小手段,就将宣传周期硬生生地拉长到10天!

十天,足够品牌在相应乡镇间一传十十传百地深入人心。

更关键是,成本却没增加多少。

上个月飞动力伞的时候,郑春同时就在市供销大楼前安排了免费品酒活动,因此知道,这么做,并不会花太多钱。

然而,似乎觉得这样还不够。

这一段方案的最后,还提及,可以挑选比较重要的市场,适当的,偶尔的……进行加演!

理由当然不是为了加强宣传,而是节目太受欢迎,于是顺应民心。

而且,加演只需要一天,但,可以放在正式演出结束后的第五天。

还要强调,演员们多么忙碌多么劳累,这是好不容易才挤出的时间,只为了回馈广大父老乡亲。

细节先不说,只这一下,宣传周期直接拉长到15天。

郑春已经可以想象,长达半个月时间,一个乡镇,到处都在讨论桑河酒赞助的送戏下乡活动。

不!

不止半个月。

郑春想到几年前的一次文艺汇演,也是下乡性质,地点在河元市的大众剧院,因为来了几个曾经登上春晚舞台的大艺术家,虽然只演了短短一天,但话题却在河元小城持续了一个多月。

现在,自家把一次宣传拉长半个月,那么,不说一年半载,只要把事情做好,最少几个月时间,这件事都会成为百姓之间津津乐道的谈资。

这份谈资里,肯定少不了‘桑河酒’的名字!

郑春捋清了方案中的思路,只觉得心跳都在加快,砰砰砰的,浑身上下还有些燥热。

抬头瞄了眼对面少年。

果然,英雄出少年啊!

这次没急着开口,耐心地继续翻阅。

最后,是诸多细节上的补充。

比如,送戏下乡的‘门票’,一定要做的精美,按照这年代流行的贺卡标准,在醒目的品牌标志之外,还可以再加一些祝福语。总之,让百姓舍不得扔掉,只要保存着,看到了,就会再次想到相应品牌。

比如,营销的同时,企业的销售部门也要动起来,积极与地方上的经销商零售商联系,趁热打铁开始铺货。

比如,送戏下乡这样的公益活动,企业还要积极与电视、报纸等媒体接触,推动进行广泛报道,这样不仅可以更进一步扩大宣传效果,还能够塑造品牌在公众间的良好口碑。

啧啧!

这些……真是一个少年人想到的吗?

不知过了多久,终于将手中的方案看完,郑春都不舍得把稿件放下,紧紧抓在手里,抬头看向对面少年,张了张嘴,一时间不知道该说什么。

果然是能考校第一的少年人啊。

果然是能发表一堆文章的少年啊。

苏杭感受到郑春的目光,就知道事情基本成了,却没有就此打住,主动开启话题:“郑总,咱们中原白酒行业里有一句话,叫做‘一年喝倒一个牌子’,对此你怎么看?”

一年喝倒一个牌子。

这句话不知何时出现,却在中原省流传广泛,大致是说,每当一个白酒品牌在中原省崛起,大家一拥而上,一年后,又一哄而散。

虽然只是一种夸张,不精确,但却很形象地描述了一些业内现象。

至于案例。

苏杭没在自家省里找到,倒是曾经,隔壁省,分别在1996年和1997年两度夺取央视标王的秦池酒业,简直是一个典型模板。

短短两年,秦池轰然而起,从一个地方品牌,销售额迅速冲到国内前五的将近10亿级别,风头一时可谓无两。然而,又因为勾兑丑闻,转眼间分崩离析。

郑春不知道少年为何会提起这个,对方主动开口,他反而轻松一些,稍微斟酌,说道:“我觉得,这不是因为圈子里流传那种品牌做起来之后假酒开始泛滥的问题,还是一些厂家自己把持不住,销量增加了,开始急功近利,忽视了对产品的严格要求,为了短期内迅速增加产量,胡乱购入劣质基酒进行勾兑。老百姓也不傻,你口味变得不好了,大家当然就不会再买。相比起来,一些有长远眼光的厂家,就不会出现这种问题。”

苏杭听郑春这么说,倒是有些意外。

因为,郑春这话,简直精准地阐述了曾经几年后秦池的问题。

凭借央视标王的光环,秦池短时间内销量暴涨,产量跟不上,怎么办?秦池的做法是到处兼并小酒厂,并从外地大量购入散酒进行勾兑。

这么做的结果,对产品质量的影响可以想象。

秦池后来的崩溃,说是勾兑丑闻,其实也不完准确。如果你的产品还是一如既往优秀,必然还是有消费者会买单的。

然而,因为丑闻,标王广告带来的光环被戳破,大家理智起来,再一看……这酒真特么难喝,别说20块一瓶,两块钱都不值!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这么想着,苏杭道:“郑总,您的想法是对的,但也并不面。”

郑春疑惑:“怎么说?”

“白酒企业一旦大规模启动广告攻势,市场需求暴增是必然的,因此也会带来另外一个必然,就是产量无法跟上需求。这时候,想要不被‘李鬼’品牌甚至是假酒趁虚而入,放松对质量的严格把控而追求短期内的产量增加,也是一种无奈的选择。”

所谓‘李鬼’,其实就是‘山寨’。

不过,这年代,人们对‘山寨’还不了解,倒是《水浒传》里的‘李逵’和‘李鬼’,颇为耳熟能详。

郑春再次恍然,又笑道:“苏杭,你这个‘李鬼’品牌的形容,实在是太贴切了。”

人在圈中,郑春对苏杭所说的事情再了解不过。

某些时候,确实,假酒都还不是对一个品牌最大的威胁,‘李鬼’品牌才是。

什么是‘李鬼’品牌?

比如,桑河酒业目前的主打,主要是低端的‘桑河陈酿’和中端的‘桑河老窖’,然而,一旦桑河酒这个牌子火起来,郑春相信,绝对会有另外一群诸如‘桑河大曲’、‘桑河精酿’、‘桑河二锅头’之类的相近品牌一拥而上。

即使桑河酒业提前把一些近似商标注册下来,奈何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别人总能找到与‘桑河’相关的搭配。

总之,就是一个字,‘蹭’!

苏杭看向对面的郑春:“郑总,您知道我为什么要说这个吗?”

郑春却是先摆手:“苏杭,别总一口一个‘您’的,我听着不自在,你要是不觉得我占你便宜,就喊我一声郑叔,怎么样?”

苏杭笑着点头:“好啊,郑叔,。”

两人这么一说,另外一直旁观的滕合川几个却是下意识对视一眼,目光里同时传达了一个观念:今天这事儿,成了!

“诶,”郑春听到苏杭改了称呼,连忙答应一声,却有些心虚,感觉自己……是不是高攀了,收拢一下心思,才问道:“苏杭,你刚刚说……为什么?”

苏杭指了指郑春还一直不肯放手的地推方案:“郑叔,我的这份方案,恰好可以解决咱们刚刚所提到的‘企业需求扩张过快’与‘产品产量提升不足’所产生的矛盾。”

郑春想了下,隐隐抓住一些,却还是直接问道:“这个,又怎么说?”

“这份地推方案,是可以复制的,”苏杭道:“做完了河元,我们可以做固理,做完了固理,我们可以做洛邑,做完了洛邑,我们再做启梁,这样步步为营,市场缓缓打开,桑河的白酒产量也能在保证品质的前提下缓步提升。这样一来,市场的扩张,产量的提升,品牌的塑造,齐头并进,桑河就绝对不会遭遇‘一年喝倒一个牌子’的那种窘境。”

还能这样?

嗯。

确实这样!

郑春下意识又把手中方案抓紧了一些,只是,短暂激动,他又想到一个问题:“苏杭,这样的话……是不是太慢了?”

“郑叔,我刚刚只是举例,而且,我还是建议您前期走得稳一些,一个一个来,”苏杭道:“等桑河酒业积累了一定的实力,那么,时机合适,我们就不必再一次只开拓一个县的市场,或者,一次三个县,一次十个县,甚至,将来,实力足够的话,一次开拓一个省,都没问题。”

“对对对,你这么一说,就通了。”郑春连连点着头,已经开始幻想桑河酒业一次开拓一省市场这种恢弘场景,一边示意手中的稿件:“苏杭,这份方案,我要了,嗯……你还在上学……还考那么高的分数,这不能耽误,叔也不能让你吃亏,这样,我给你5000……不,1万,就当是买下这份方案,你呢,就偶尔过来帮叔出谋划策一下,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