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5章:导火线(2 / 2)

方薇再次惊讶,又不解。

苏杭想了下,补充道:“这样说吧,1022分,如果按照高考750分的总分换算,相当于,我考了730分,方姐,你觉得,这是什么水平?”

高考状元!

方薇脑海中立刻冒出了一个词汇。

而且,又想到,如果真是这样,730分啊,怕已经不是国内大学任选级别的高考状元,哪怕海外的各种名校,也会向这少年伸出橄榄枝。

脑子转了一会儿,方薇才又问:“你为什么说这个?”

“至于我的书法,方姐应该看过了,”苏杭没有直接回答,再补一句,又接着道:“另外,我今年16岁,这也是一个关键。16岁的少年,校第一,书法出色,一个暑假发表十几篇文章,方姐,所有这些加在一起,如果报道出来,你觉得,会不会引起国范围内的广泛关注?”

方薇下意识点头。

这简直就是‘天才少年’啊。

如果都是真的,只怕……

想了下,到底没经历过,方薇无法具体想像某些结果。

苏杭已经继续:“记得上半年有个新闻,刘晓庆,一本自传还没有出版,只是一个书名,嗯……应该是《从电影明星到亿万富姐儿》,11个字,经过一群书商的哄抢,抬到了108万的高价,方姐,你觉得其中关键是什么?”

方薇感觉有些招架不住对面少年的跳跃思路,闻言只能道:“刘晓庆,大明星啊。”

“是啊,因为刘晓庆是大明星,她有足够的关注度,所以,她想写书,只起了一个名字,就有人开出108万的高价,”苏杭道:“那么,我呢,方姐,刚刚我列举的那些条件,咱们好好运作一下,是不是也能获得足够的关注度?”

方薇再次点头。

虽然吧,这少年拿自己和刘晓庆比,似乎不自量力了一些,但,再想想之前,16岁,高考状元级别的尖子生,书法还那么出色,还一下子发表那么多篇文章,所有这些,如果只是一个两个,还没什么,部堆在一起,想不引发关注都难。

捋了下思路,方薇看向对面少年,试图夺回一些主动:“苏杭,你说这些,打算做什么?”

“我也出书啊,”苏杭干脆地给出答案:“刚刚说了,我这个暑假已经确定发表的文章,就已经有10篇,接下来肯定还有一些,另外,我现在每天也都还在写,预计暑假结束,大概能写20万字,计划是32个短篇,方姐,你不觉得,这恰好够一本书吗?”

短篇集。

方薇脑海里再次冒出一个词汇,又琢磨对面少年的话语,想到自家杂志,想到同样经营不善的博艺出版社,还想到了刘晓庆被人哄抢的那108万……嗯,不,是那本自传,卖出了108万。

忽然有种预感。

这少年,简直不只是金庸之于《明报》,对自家整个出版社,可能都至关重要。

再深入考虑。

这么大的事情,已经不是自己能决断的了。

方薇费力斟酌间,苏杭再次开口,望着对面的小方脸短发姑娘,接着道:“方姐,如果我猜测不错,《青旭》的经营状况应该不是很好吧?

这个问题惊醒了方薇。

这可不能承认。

连忙道:“我们是一本非常老资格的杂志,五十年代就已经成立了……”

“资格这种事,和经营状况好坏可没关系,”苏杭笑着打断:“现在经营不善的杂志太多了,在我看来,比较值钱的,也就一个刊号而已。如果我不是在出版方面没有太多心思,弄个刊号,借壳创办一份杂志,也是挺不错的选择,就像郑渊洁一个人就撑起的《童话大王》那样。”

方薇发现自己又有些无法招架了。

这少年,还真是口气大。

不过,想想对方刚刚的列举,再琢磨这短时间接触里少年的谈吐,似乎,对方也不算太说大话。

跳过这个细节,方薇努力与少年对视:“苏杭,你的意思是,想要和我们合作……出书?”

“对,”苏杭道:“而且,这是一次双赢,如果运作得当,你们,无论是《青旭》杂志,还是博艺出版社,都会赢的更多。”

“为什么这么有信心呢?”

“因为我刚刚说的,只是计划中的第一步,”苏杭道:“在这个计划中,我只是一根‘导火线’,引爆一场烟花盛宴的导火线。”

方薇摇头:“我不明白?”

“我有一个关于‘青春文学’的盘运作计划,”苏杭道:“青春文学,字面意思,不用多解释吧?”

“嗯。”

“简单来说,这项计划,第一步,打造一个‘青春文学’偶像,在下不才,觉得自己挺合适的。”

方薇轻笑了下,却没有反驳。

“第二步,借助这位‘青春文学’偶像的广泛关注度,《青旭》杂志,当然,如果你们不愿合作,也可以是其他杂志,组织征文大赛,培养更多的青春文学作家。”

“第三步,也是最后,更多的青春文学作家,创造更多优秀的作品,吸引更多青少年的关注,进而培育出一个专门的青春文学市场。想想国的青少年有多少,你就能明白这块蛋糕有多大,做好了,无论是《青旭》,还是博艺,都能吃到肚皮滚圆。”

方薇想像了一下某些场景,有些期待,又发现了问题:“苏杭,我觉得,你把这件事说的太容易了,其中,其中……”

苏杭笑道:“是不是觉得少点什么?”

“嗯。”

“方姐,咱们才第一次见面,还不是很了解,你觉得我为什么就敢这么对你毫无防备地和盘托出,按照某个说法,这可是‘交浅言深’了。”

方薇问道:“为什么啊?”

苏杭指了指自己:“因为,这项计划的关键,就是我,我是那根‘导火线’,如果我不点燃,大家就看不到一场烟花盛宴。”

方薇讷讷道:“你……”

“张爱玲有句话,叫做‘出名要趁早’,这其实是有因果逻辑在其中的。同样一件事,16岁的少年做成了,和20岁的成年人做成了,给人的感觉是不一样的,显而易见,16岁的少年更容易引起关注。我今年16岁,这是一个优势。第二个优势,是书法。第三个优势,是学习成绩。最后,还有一个关键优势,我会写作,一个暑假能发表十几篇文章的那种。方姐,或许也有其他出色的同龄人符合我的其中一项两项,但部符合的,你们怕是很难找到。因此,我几乎是独一无二的那根‘导火线’。”

方薇听完,不得不跟着点了下头,却还是感觉哪里不通。

苏杭看着对方表情,笑道:“说过了我这根‘导火线’的独一无二,就是方姐你最后的疑惑了,就算我成功了,又凭什么说自己能点燃一场烟花盛宴呢?”

方薇顿时抓住,明白这就是自己的疑惑所在,问道:“为什么啊?”

“很简单,”苏杭道:“咱们量化一下吧,如果我凭借一本书,能够赚到100万,博艺大肆宣传一下,再组织我描述的后续计划,那么,方姐,你觉得会有多少人响应,会有多少人……也想赚一个100万?”

方薇瞬间通透。

再看对面少年,还真是一根完美到不能再完美的‘导火线’,而且,近乎独一无二,至少,她不觉得自家出版社如果把少年的想法拿走单干,短时间内能找到第二根合适的‘导火线’。

苏杭最后道:“所以,这就是我为什么敢对方姐你‘交浅言深’,因为我说的这些,前提是,我首先必须足够成功,你们才能跟着成功。相反,如果你们没有足够的合作诚意,或者,合作之后,没有那么卖力地去运作,导致我的设想没能成功,那么,我刚刚所说后面的一切,都会沦为泡影。这件事的结果,我凭借自己的个人能力,将来依旧能活得很好,但你们,无论是《青旭》,还是博艺出版社,错过了这次绝无仅有的机会,在这些年持续推进的出版行业市场化浪潮中,能不能活下去,可能都是问题。因此,一旦失败,你们才是损失最大的那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