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你想恢复洪武旧制?</p>
“太皇太后,何不令群臣事先将预备上书的内容交到内阁,我等事先商议决定,随后把答案交给陛下,令其记熟。”</p>
“如此,在第二天朝会上,陛下便可应对如流。”</p>
这就是严铿想出的办法。</p>
虽然给人一种很形式的感觉,但是有些时候就是这种形式,能够维护住皇帝的权威,而且小朱祁镇早晚会长大,这也是对他的一种培训,能够让他尽快地参与到朝廷的事务之中来。</p>
“好主意!”张氏喜道,但是随后又道:</p>
“陛下毕竟年幼,朝事如此繁杂,若是全部记忆,是否有些耗费精力……”</p>
“那就限定每次上奏的事务,就……就八件吧!其余的便不拿到朝会上讨论,只由我等商议决定即可。”</p>
“大善!”张太皇太后拊掌,露出了欣喜的笑容:</p>
“先帝常说陈国公智计百出,如今一见名不虚传,便依你之计!”</p>
于是第二天上朝之前,所有的臣子都得到了命令,若是早朝有事务要上奏,需在前一天送交内阁。</p>
他们面面相觑,不知道这是在搞什么鬼,既然已经要在早朝商讨,干嘛还要提前一天送内阁去,但是内阁的命令,他们也还是乖乖地遵从。</p>
随后,严铿从其中挑选出了最为重要的八件奏章,让人告诉相应的大臣,明天按照顺序出来奏事,至于其他的,则派人通知,不许在早朝上出来上奏,之后内阁会把相应的事情处理方案告诉他们的。</p>
这下子,臣子们都明白了,合着就是装样子是吧。</p>
不过也有人对此表示不满。</p>
见啥事都要咬两口的言官,就是这样的人。严铿毕竟刚刚辅政,手下也只有李贤几个,其余的全是曾经的后军都督府的人,根本不参政,因此言官根本不带怕的。</p>
他暗暗开始准备弹章。</p>
第二天,朝会的时候,刚开始一切还是按照正常的程序进行。</p>
八名被选中的大臣一一站出来奏事,而朱祁镇坐在皇位上,按照准备好的答案回答,虽然只是走个过场,但是一切进行的却也颇为顺利。</p>
只有八个人奏事,朝会当然很快便结束了,见已经无人出来奏报,朱祁镇便示意宫人,可以退朝了。</p>
然而就在宫人刚刚提起嗓子准备发声时,一个声音从群臣中传了出来:</p>
“慢!臣有本奏!”</p>
一个中年人从队伍中迈步走出,随后他自报家门,是一个御史,也就是常说的言官。</p>
看着这个中年人出现,朱祁镇顿时一脸懵逼,昨天陈国公可没说过这个啊!</p>
他当即转头看向严铿,却不知道严铿也是满脸问号。</p>
哪来的不听话的家伙?难道是昨天通知的人偷懒,漏了这个货?</p>
但是当听到此人说的话时,严铿的脸色,却逐渐凝重了起来。</p>
“昔日太祖有令,每日朝会,群臣需进谏陛下一百八十五件事务,与诸臣共同商讨解决,此乃祖制,太祖也以此希望后辈勤奋处理政务,兴盛我大明。”</p>
“然而,臣昨日却得到消息,宫中传来旨意,要所有臣子将准备的奏折提前上交,竟然还只准八人奏事,不许其余人说话。”</p>
“臣不知道这是为什么,如果朝会只论八事,那其余事务怎办?是交给内阁处理?”</p>
“是有人居心叵测,欲代陛下行使大权?还是陛下贪图玩乐,所以只取八事,其余不管?”</p>
“违法祖制,此事可行吗?”</p>
<div class="contentadv"> 这倒是一点不假,明初的时候朱元璋确实是有过这类规定,要求朝会的时候,臣子向皇帝进谏一百八十五件事务。</p>
祖制一出,自然是没有人敢说话的,甚至还有人脸上露出了幸灾乐祸的笑容,他们已经准备好看首辅的笑话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