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庞大的压力下,巴萨球员不得不放弃挣扎,在皇马主场以一场耻辱性的1:11输掉比赛。
在巴塞罗那的官方网站,虽然没有对这一场耻辱性的比赛进行正面描述,但在对于上世纪四五十年代的介绍中,依然用上了这样的语句:
战后的前几年是巴萨经历过的最艰苦时期,一场争斗或许就能让整个俱乐部消失。
被军队和当权者无情地抑制和清洗,组织的身份已经完全改变了。
这场清洗还影响了球员,参加了墨西哥和美国之旅的球员都被禁赛两年,很多球员被流放国外。
俱乐部的队徽和名字都被更改,理由是它们没有充分地西班牙化,而俱乐部的主席由权威竞技当局谨慎挑选。
之后几年球队重新建队,也成就了20世纪50年代更多的冠军头衔。
对很多人来说,巴萨在Les Corts球场的比赛就像是那段害怕、痛苦、抑制时期的一片象征着自由的绿洲。
由此可见,尽管没有正面提及1:11不敌皇马一事,但巴塞罗那官方早已确认了独裁者在那个年代疯狂打压自身的真实性。
由于年代久远,已经缺乏可靠的实证证明“佛朗哥威胁论”,但根据不少网友的研究,也试图通过一些数据从侧面印证这种猜想。
在1942~1943赛季的西甲联赛中,14支球队的场均进球数为3.91个。
巴萨在当赛季取得了14胜4平8负积32分的成绩,最终夺得联赛季军,他们在单赛季一共打进了77个进球,是联赛中进攻实力最强的球队。
与此同时,当赛季西甲联赛的最佳射手也由巴塞罗那球员马里亚诺·马丁取得,这位西班牙前锋在26场比赛中打入了30个进球,以绝对优势夺得西甲金靴。
相比较而言,皇马在1942~1943赛季仍然处于艰难的复兴阶段。
球队在26场比赛中仅仅取得了10胜5平11负积25分的成绩,以1分的微弱优势逃离保级附加赛。
那个赛季的白衣军团在26场比赛中打入了52个进球,场均进球数为两个,进攻实力排名联赛第9位,进球数甚至还要低于倒数第3的格拉纳达。
除此之外,白衣军团的防守表现也不甚让人满意,他们在26场比赛中丢了50个球,防守表现也只能在联赛中排到第9位(巴萨是当赛季西甲丢球数第2少的球队)。
从总体数据也可以看出,1942~1943赛季的巴萨状态要远远好于皇马。
即便放眼巴萨状态极速下滑的43~44赛季,红蓝军团的联赛排名也要高于白衣军团,而双方在那个赛季的两回合交手中也打成平手(巴萨皇马各胜一场)。
结合这些数据,不少球迷自然会对这场比赛的真实性产生怀疑:整个赛季表现突出,进攻防守表现均处于联赛顶级位置的巴萨,为何会在国王杯1:11惨败呢?
要知道,皇马在一场比赛中就打进了单赛季1/5以上的进球,即便那是一个足球水平尚未完全平均的年代,但也可谓是“前无古人”。
综合来看,佛朗哥威胁论是当下流传最为广泛的说法。
但也有部分球迷经研究后提出异议,经过多年发展以及一些当事人的描述,逐渐形成了关于该事件的第2种说法:
竞技失利论。
关于这场惨案的真正原因,还有谁的说法比当事人更具权威性呢?
著名评论员萨马兰奇亲自观看了那场比赛,第2天,他在《新闻报》上发表了《马德里队的比分和粗鲁的遥遥领先》。
在这篇评论中,萨满兰奇并未提及日后沸沸扬扬的“佛朗哥威胁论”,而是将巴萨失利的原因归结于“无礼的主场球迷”:
“对于比赛刚一开始便出现的大喊大叫,我们并没有在意。不过我们万万没有想到事态后来会发展到这种地步。
几分钟后,粗野的动作陡然增加,而当皇马的前锋突破中线时,观众高声起哄,严重干扰了运动员的比赛意识。
这样的观众还有什么文明可言?
这个荒唐的11比1并不为过,本来还可以进更多的球,也许是20比1。这是个可耻的比分,是个丑闻。
但是对于这个不幸,我们还是应该以微笑待之,好像在对他们说:‘既然我们无法进行比赛,那你们就随便吧。’”
“诚然这场比赛应当引以为戒,我们也相信这样的事情不会再发生。
我们不必责怪巴塞罗那队的某个队员,责任不在巴塞罗那队。
客观地说,巴塞罗那踢得不好也不坏,或者说,在那种情况下,他们已发挥到最佳状态了。
事情已经就此结束,11分同50分无甚区别,但是马德里队为此付出的代价却是失掉了他们多次在报纸上被赞扬的精神风貌。”
萨马兰奇在这份评论中对于皇马球迷提出了犀利的批评,但却并未提及外界沸沸扬扬的“佛朗哥威胁论”。
除此之外,西班牙最受认可的体育历史专家Bernardo·Salazar(他是皇马同城死敌马竞的支持者)在他的著作中证明两名参加了那场比赛的巴塞罗那球员都向他表示自己未受到过任何威胁,从而迫使他们输掉与皇马的国王杯半决赛次回合。
从比赛本身来看,不少持竞技失利论的球迷认为,尽管比分看似荒唐,但如果结合比赛过程来看也并非完全不可能——
巴萨在上半场比赛开始不久后就被罚下一人,随后又有一名球员因伤退场。
由于当时换人制度尚未普及,巴萨只能以9人应战皇马的11人。
在主场球迷漫天的嘘声以及不断的干扰中,巴萨的防线全面崩溃,最终在上半场就被皇家马德里打入8球。
至于国民卫队在中场进入更衣室持枪威胁巴萨球员的传言,也有不少球迷提出了异议——
首先,皇马在上半场已经取得了8:0的领先优势,翻盘晋级已经板上钉钉,国民卫队在中场进入休息室威胁巴萨球员岂不多此一举?
其次,如若巴萨球员在中场休息时遭遇威胁,下半场难道不应该更加兵败如山倒吗?
为何双方最终还在下半场战成了1:3?
一些支持竞技失利论的球迷承认,那场比赛的皇马球迷行为确实有过激之处——
主场球迷在比赛中用石头投掷巴萨球员,守门员甚至无法碰到球,只能在极其被动的情况下眼看着皇马球员轻松破门,但对所谓的威胁论则持否定态度。
近年来,也有部分球迷提供了一些全新的素材可供参考。
巴塞罗那与当时西班牙政府“不和”的确人尽皆知,但佛朗哥上台后似乎并未通过场外手段强行打压巴萨的战绩。
11:1大胜巴萨后,皇马并没有顺利夺得国王杯冠军,反而在决赛中输给了毕尔巴鄂竞技。
如若佛朗哥有意打压巴萨、捧高皇马,怎么会让这种情况出现呢?
除此之外,结合佛朗哥独裁时期两支球队的整体战绩,巴塞罗那反而更胜一筹:
佛朗哥政权1939年在内战中获胜并掌权,但皇家马德里从1939年到1947年间从未获得过国王杯冠军,在1939年到1954年的15年间也从来没有获得过联赛冠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