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4章 872【慧心】(2 / 2)

九锡 上汤豆苗 1906 字 1个月前

却没想到对方如此高风亮节。</p>

她按下心中翻涌的思绪,迟疑道:“此举确实妥当,只不过……”</p>

见她欲言又止,陆沉心中了然,不急不缓地说道:“殿下,两位宰相绝非贪权之人,相信他们会体谅殿下的难处,至少要保证接下来几个月里,朝廷可以正常运转。等到时局稳定,无论薛相还是许相都会果断交权。这同样是应急之策,不会成为定例。”</p>

“本宫自然信任两位宰相。”</p>

宁皇后的眉眼舒展开来,点头道:“以前只知道国公长于兵事,如今方知你的治政之才同样不俗,不愧是国之干城。”</p>

“殿下谬赞。”</p>

陆沉从容谦辞,其实他觉得自己不算大公无私,只不过暗自调边军骑兵南下的举动已经逾矩,没有必要再引起朝中文武的忌惮。</p>

宁皇后端起茶盏饮了一口,继而道:“关于礼部和吏部两位新尚书的任命,本宫会征求两位宰相的意见,取得他们的支持。对了,方才国公没有提到刑部,其实本宫倒是有一个合适的人选。”</p>

陆沉心里隐约有了猜测,镇定地说道:“请殿下示下。”</p>

宁皇后徐徐道:“前任刑部尚书高焕因贪墨罢官,如今朝廷正是用人之际,且高焕已经受到该有的惩处,本宫觉得让他官复原职并无不妥,国公意下如何?”</p>

虽然这个手段有些生疏且稚嫩,但是可以看出来她是在投桃报李。</p>

高焕当初被罢官本来就不是什么大罪,如果按照他那个罢官的标准,朝廷估计剩不下多少官员。</p>

陆沉确实需要高焕帮他清查弑君大案,不过他没有心急,冷静地说道:“殿下,高焕牵扯进皇陵刺驾案,这件事尚未——”</p>

宁皇后却打断他的话头,颇为坚定地说道:“这是李适之对国公和高焕的诬陷,意图以此让百官相信国公会弑君。眼下弑君一事真相大白,国公和高焕身上的冤屈已经洗清,岂可任由那些流言传播?本宫自会命人处理此事。”</p>

陆沉望着她的双眼,旋即微微垂首道:“既如此,臣无异议。”</p>

无论是乖巧端坐的李道明,还是殿内恭敬肃立的女官和宫人们,都能感觉到这股和谐的氛围,不禁颇为感慨。</p>

自从大行皇帝和陆沉的矛盾公开化,宫里的气氛已经沉肃许久,所有人都提心吊胆地过着,唯恐触怒贵人惹来灾祸。</p>

宁皇后又道:“至于新任翰林学士,本宫准备让秘阁王学士接任,国公是否赞成?”</p>

这个提议让陆沉略微有些吃惊。</p>

高焕官复原职在他的计划之中,对方因为他丢了官职,后来又能抗住苑玉吉的手段,没有出卖陆沉,这显然是值得信任的伙伴。</p>

在陆沉的盘算中,高焕复任刑部尚书只是第一步,接下来他会力推其接手户部,无论朝中的阻力有多大,他都会促成这件事。</p>

原因很简单,他不可能一直留在京城,将来他在江北率领边军将士奋勇厮杀,后勤供给是重中之重。</p>

往后朝中的局势很难说,陆沉可以不插手皇宫的防务,不直接干涉礼部和吏部这些衙门,唯有户部必须要由他信任的人掌握。</p>

宁皇后很聪明,她猜到了陆沉的想法,所以主动抛出一根橄榄枝。</p>

如此倒也罢了,没想到她竟然这般大方,又将翰林院这个储相之地送出来,而且指名要提拔王安。</p>

要知道王安入京两年多,以他的名望、履历以及对大齐的功劳,始终只是一个待诏备咨的馆阁学士,压根没有半点实权。</p>

如果换做以前,陆沉或许还会犹豫,毕竟翟林王氏的千年底蕴着实不俗,从王初珑身上就能窥见一二,但如今他不可能再强行阻拦王安的晋升,再者他也需要有人帮他在京城扩展和稳固人脉。</p>

“殿下慧眼识人,想来王学士一定会尽心竭力。”</p>

陆沉坦然应下,并未矫情作态,反正他和王安的关系不是秘密,没有必要故作矜持。</p>

宁皇后知道他已经接受自己的好意,心中长舒了一口气,面上浮现一抹浅淡的笑意。</p>

礼下于人,自然是有所求。</p>

(本章完)</p>

(/72079/72079060/113315897.html)</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