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家和中央党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自从上海沦陷,入了兴华党之手后,中央党在上海的几大势力几乎在一夜之间被连根拔起。其中因为虞家是商业世家,平时并没有过多的接触政治上的博弈,因此在上海有着超然的地位。
但就是这样的一个家族,其长辈曾经跟从孙总统闹过革命,甚至还有很多人在南京任职,可以说他骨子里就烙印着中央党的痕迹,平时虽然不显山不露水,但是到了关键时刻,往往能够为中央党提供无与伦比的帮助。
“黄老弟,你不要忘记了,上海这个地方是什么城市,你想想,整个城市居民消费物资,几乎完全依靠外部运输,尤其是农产品这方面,上海这地方不适合大规模种植,因此就更加倚重外部补充鲜血,你可以想象一下,虞家占据了整个上海到国内内河运输的一半之上,一旦他们垮台了,在上海,虞家的航运有那个能够代替,少了一半以上的物资补给,尤其是粮食得不到补充,上海必会大乱,物价飞速上涨,到了那个时候,只要有一点儿火星,整个上海就会被引爆。”
“这和找张静江先生有什么关系?”黄石疑惑的从玻璃镜子上看着那人的面部表情,但是对方的脸被一顶帽子遮住了,根本就看不清对方是什么表情。
“静江先生是党-国元老,在上海有着巨大的人脉关系,我们只要得到了他的帮助,就可以联合上海一半以上的航运老板,到时候只要他们之中有一半的人愿意和我们合作,就可以控制整个上海的物资进出,到了那个时候,不是咱们去求兴华党了,而是兴华党哭着来求我们。”
那人自信满满的说道,其险恶之心,昭然若雪,他的话听在黄石的耳中,让黄石感觉,对方就像是一条毒蛇一般。
就黄石了解,如今上海市有近两千万的人口不事劳作,他们每日消耗的物资数量,是一个天文数字。而物资大多数是从全国各地运送来的,尤其是粮食,几乎占据了上海购入物资总量的七成还要多,可以想象,一旦航运公司罢工,运输必定会受阻,到时候粮食等物资不能如期足量的运到上海,将会有很多人没有粮食吃,物价必定会上涨,人心也会浮动,在那种情况下,兴华党要是没有什么好的解决办法,恐怕激起民愤,将一发不可收拾。
黄石算是明白了对方的想法,对方用心之险恶,让他为之震动,可是他也明白,这些事情他不能坐视不管,一来他和吕龙有直接的业务关系,二来他十分看好兴华党的发展,说不定在未来某个时候就能席卷天下。
但是他有一点儿不明白的是,张静江被蒋j石镇压,曾一度无心党派之争,而是安心在上海公寓颐养天年,可以说张静江对蒋j石一点儿好感也没有,在这样的一个情况下,对方又如何能够说服张静江公然站出来反对兴华党,甚至公然抵-制呢?
上海市市中心距离南水湾,有五百公里之遥,为了赶到南水湾,黄石他们从昨天夜里就出发了,而且是开车来,并没有乘坐火车。
当黄石他们再次经历漫长的路程,返回之时,一路上黄石绕过了虞家的问题,反而从侧面打听南京国民政府对上海的兴华党将采取何种手段。
“以老哥的眼光,你看兴华党在上海所作所为如何?”黄石问道。
“锐进有余,守成不足,相信老弟也知道,兴华党是怎么得到上海的,他们不仅和日本结成了死敌,还几乎得罪了世界上所有的强国,如今日本人在东北蠢蠢欲动,调兵遣将,随时都有可能卷土重来,而且英美法等国则在摩拳擦掌,等待时机,他们在东南亚的军队虽然不多,但是仆从国却不少,只要他们愿意,很快就能拉出一支庞大的军队,到时候他们和日本人联手,南北夹击,内应外和,上海岂能还有安稳日子,而兴华党主动放弃了这段黄金的发展时间,他们一旦错过了,未来可就不好过了。”
黄石闻言,对他的看法则是点了点头,但是心中却是有所保留,其中很多观点,他是有些支持,有些却不敢认同,他觉得对方有些太乐观了,兴华军的强大,各国可是有目共睹,他敢打赌,在各国没有找到对付兴华军的方法之前,他们肯定不会冒险出击。
而唯一的意外则是日本人,这个信奉唯心主义的国家,他们的野心就像是席卷整个大洋的季风,当他们尝到占领东三省的甜头之后,再没有任何困难能够阻止日本人入侵中g。
这些才是黄石不敢苟同对方看法的主要原因,而且在他看来,国民政府实在是有些一厢情愿了,无论是日军也好,还是英美法这些对中g影响至深的老牌帝国也好,对所有的中g人来说,他们都是入侵者,对于入侵者,从古自今,民众内心的反抗情绪,根本就不是洋人能够体会到的。
可以想象,一旦日本人和英美法这些帝-国-主-义发动对上海的战争,他们的行为,会在第一时间被全国的民众看做是入侵。
在那样的大环境下,黄石想象不出中央党还有置身事外的理由,作为名义上的政府,他们一旦坐视不理,必将遭受全国上下一致的讨骂。
到了那个时候,只要兴华党和兴华军抓住机会,趁势而起,一旦击败了日本人和英美法的入侵,其声势很可能会一举超越中央党。
想到这里,黄石心里突然一震,以他对吕龙这个人的了解,他从来就不做毫无把握的事情,若是如今上海的情势,是兴华党,或则是吕龙故意为之。
突然之间,黄石感到一阵不寒而栗,他似乎看出了吕龙的意图,对方不仅想趁此机会彻底稳定上海,还要通过此事,把日本人和英美法这些国家引出来,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