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由守转攻(2 / 2)

国策 闪烁 2570 字 2022-09-03

从发展的角度考虑,即便没有《伦敦条约》,共和国与美国的军备竞赛也会演变成全面战争,而不是像美苏冷战那样,最终以某一方倒台而结束。原因很简单,共和国与美国都吸取了美苏冷战的经验教训,知道如何避免在激烈的军备竞赛中耗光国力。更重要的是,在技术进步的推动下,特别是在电力革命的推动下,核武器的威胁效果肯定会逐渐降低,对共和国与美国来说,最多不过再多花几十年加强战略防御系统。当然,没有《伦敦条约》,世界大战肯定将更加惨烈,对人类文明的破坏效果也更加突出。由此可见,《伦敦条约》的最大意义就是为两个超级大国打开了通往世界大战的捷径。也正是如此,才有人认为,《伦敦条约》催生了第三次世界大战。

毋庸置疑,在第三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共和国与美国都是《伦敦条约》的受益国。

正如刘晓宾所说,依靠《伦敦条约》规定的核查权利,共和国早就掌握了俄罗斯核武器库的基本情况。

问题是,作为俄罗斯这样的国家,肯定不会心甘情愿的任人宰割。

正是受俄罗斯等中等核国家坚决要求影响,《伦敦条约》中并没有明确规定核原料的最终处理方法,只规定削减范围内的核弹头内的武器级浓缩铀与浓缩钚都要经过稀释、即把浓度降低到可供具有增殖能力的核反应堆使用的最低浓度以下之后,才能封存,如何处理封存的核原料,则在执行过程中由各缔约国谈判解决。按照这一标准,浓缩铀与浓缩钚都得在稀释到5%之下进行封存。因为俄罗斯一直没有在最终处理方法上与其他缔约国达成一致,所以销毁核武器与拆毁核反应堆里的核原料都在稀释之后封存了起来,到战争爆发时,储存在俄罗斯境内的核原料超过15000吨,其中大部分是浓度5%的铀,只有少部分是浓度5%的钚。

从理论上讲,这些核原料可以制造数十万枚原子弹。

因为氘与氚是工业原料(最常见的就是用来做荧光剂),生产锂化氘与锂化氚又不是什么难事,所以俄罗斯完全有能力利用这些核原料制造出足以毁灭地球的氢弹。

当然,这也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别的不说,要将浓度为5%的铀与钚提炼成武器级的浓缩铀与浓缩钚,就算俄罗斯不缺乏相关技术与工业生产能力,也不缺乏电能,光是生产离心机或者扩散机就得花几个月、甚至几年的时间。原因很简单,按照《伦敦条约》规定,在第二阶段削减工作完成的时候,也就是2054年底,缔约国都得销毁全部用来提纯核原料的工业设备,而且在接下来的12个月之内接受其他缔约国的全面核查。也就是说,在2056年底,俄罗斯就没有可以使用的离心机与扩散机了。

问题是,核查工作是否做得彻底到位。

不可否认,核查工作肯定很全面,也很仔细。只有一点值得担心,那就是像俄罗斯这种国土面积极为广阔、资源极为丰富、工业非常发达的国家,如果存心隐瞒,加上某些缔约国暗中协助,肯定有可能保存部分原本应该销毁报废的核原料、甚至核弹头,并且将其藏在不容易察觉到,就算察觉到了也难以核查的地方。别的不说,俄罗斯西伯利亚与远东地区至少有数千座沙俄与苏联时期修建的监狱,而且大部分都在荒无人烟的地方,有的距离最近的城镇甚至有数百千米,要在这些地方藏匿几颗核弹头,肯定不是什么难事。

即便不考虑私藏核弹头,也得考虑那上万吨核原料产生的威胁。

不说别的,如果俄罗斯当局在阿穆尔河、也就是黑龙江上游倾倒数十千克钚,哪怕不是武器级的钚,也能造成全流域严重污染,杀死河里的所有生物不说,肯定会对沿岸城镇里的数十万共和国公民构成致命威胁。要知道,钚是世界已知的最毒的物质,如果平均撒播的话,大约一勺子,也就是10克钚就能杀死全球100多亿人,其毒性是砒霜(砷化镓)的百亿倍。

当然,这么做的话,影响最大的是环境。

站在俄罗斯当局的立场上,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15000吨高放射性与高毒性核原料绝对有更多的用途。暂且不说将这些核原料制造成脏弹,投向共和国,毕竟在战略反击都难以奏效的情况下,用脏弹进行的反击也不会收到多大效果。只说一点,即俄罗斯当局主动炸掉核武器库,而且让爆炸来得猛烈一点,再加上选择比较恰当的时机,让爆炸产生的放射性尘埃随着降雨云层与寒冷气流南下,共和国就得赶紧疏散本土北部的数亿民众。别忘了,这个时候正是一年中北风最盛行的时候,而吹向共和国本土的北风基本上来自俄罗斯,而且大都在俄罗斯境内生成。

对此,共和国当局早就用超级计算机做了模拟分析。

仅拿一份模拟分析的结果就能说明问题有多么严重。如果俄罗斯当局炸掉位于中西伯利亚高原通古斯卡河上游叶尔博加琼镇附近、储存了大约5000吨核原料的仓库,并且使用1枚当量在5万吨左右的战术核武器进行破坏,只要有合适的风向,产生的放射性尘埃就将覆盖整个蒙古、内蒙古大部,陕西、山西、河北、北京、天津、河南、山东全境,以及甘肃与江苏部分地区,造成大约3亿5000万人受灾,需要紧急疏散其中的1亿2000万人,并且在1个月内疏散其余2亿3000万人。不用多说,如果集中力量疏散这么多人,共和国的战争潜力必然大受影响,甚至有可能输掉战争。共和国当局将面临两难选择,即到底是拯救三分之一的公民,还是打赢战争。

与报废核原料相比,俄罗斯手里的战术核武器更加令人担忧。

虽然受投掷工具限制,俄罗斯当局很难在短时间内将战术核武器变成战略核武器,即便是部署在边境地区的战术核武器也很难突破共和国的国家战略防御系统、以及更加严密的战区防空系统,但是战术核武器也是核武器,而且很多战术核武器都可以根据实际作战使用调整爆炸威力,比如标准爆炸当量为5000吨的战术核弹头可以在不做任何变动的情况下将爆炸当量提高到5万吨以上,如此一来,战术核武器仍然具有十足的威胁,特别是在战争全面爆发之后,俄军完全可以把战术核武器当成普通武器使用,甚至会以自残的方式在本土战场上使用战术核武器,以消耗共和国进攻部队的有生力量。

万幸的是,任何国家对战术核武器的管理都更加严厉。

原因很简单,和平时期的战备警戒任务由战略部队承担,没有必要为作战部队配备战术核武器。《伦敦条约》也对战术核武器的保有方式做了规定,即各缔约国的战术核武器都要备案。这一规定的出发点是确保全球安全,防止核武器落入恐怖组织手中,实际上却限制了战术核武器的部署与使用范围。

因为战争刚刚爆发,就算在哈萨克斯坦军事政变之后,俄军就提高戒备,也不会有人想到要把仓库里的战术核武器分配给作战部队,所以在刘晓宾提出这个问题的时候,俄军的战术核武器仍然锁在仓库里面。

当然,照前面2个小时的交战情况来看,如果不尽快摧毁这些仓库,恐怕俄罗斯库存的数千枚战术核武器就会被俄军当成常规武器使用了。

由此可见,针对俄罗斯的战术核武器与报废核原料,纯粹的防御肯定没有用。

从某种意义上讲,普通打击手段也不会有收到多大效果。比如在打击俄罗斯的核原料仓库的时候,如果使用普通方法,也就是向目标投一颗战术核弹头,与让俄罗斯当局自行炸掉又有什么区别呢?

为此,必须采用特殊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