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世界大战
面对“世界大战”这个话题,颜靖宇没有沉默多久。
“如果爆发世界大战,我们获胜的可能性有多大?”
“那得看在什么时候爆发。”
颜靖宇问得直接,裴承毅回答得干脆。
看了裴承毅一眼,颜靖宇笑着摇了摇头。裴承毅也笑着端起了咖啡杯,消灭掉了来到元首府后的第三杯咖啡。很明显,“世界大战”这个话题,两人已经讨论了不止一次,而且每次都没有讨论出什么结果来。
对平民百姓来说,“世界大战”只是茶余饭后的讨论话题。
在共和国高层,“世界大战”则是一个已经讨论了好多年的话题。
早在颜靖宇上台之前,共和国高层内部就在“世界大战”会不会爆发的问题上产生了严重争执。虽然没有哪家新闻媒体对此做过报道,共和国当局也没有透露出任何信息,但是在2042年到2044年的3年间,共和国全体代表大会军事委员会连续3次提出为“国家战略防御系统”追加拨款,结果连续3次被顾卫民否决,直到2045财年度,随着新一轮换届选举临近,顾卫民才批准了高达7500亿元的追加拨款。由此就看得出来,共和国高层在“世界大战”这个问题上的分歧非常严重。
事实上,最大的分歧不是会不会爆发“世界大战”,而是要不要为此做准备。
在2047年之前,其主导作用的是“怀疑论”,即以顾卫民为首的众多共和国高层领导人并不否认“世界大战”的必然性,却坚持认为不会在2065年之前爆发,因为作为前提条件的《伦敦条约》要到2064年底才全面生效。在顾卫民等人看来,虽然强大的战略防御系统能够给国家带来足够高的安全系数,甚至能够保护部分盟国,但是战略防御系统也是军事系统,并不能百分之百的保证本土安全,而共和国与美国对本土遭到打击的承受能力几乎为零。如此一来,只要核武器还没有被彻底销毁,只要核威胁还存在,不管是共和国、还是美国当局都要充分考虑战略威胁,也就会在“世界大战”是和有所收敛。受此观点影响,顾卫民等人认为,共和国没有必要在2055年之前为战争做准备,而是应该在此之前大力发展国民经济,推动技术进步,夯实基础。
严格说来,这种观点本身没有错,只是在战争预判上有问题。
与之相对的则是“现实论”,而这一论点的主要支持人就是颜靖宇,以及共和国军队的主要将领。在颜靖宇等人看来,2041年的中东战争使共和国与美国的矛盾浮上水面,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竞争将逐步由间接模式转变为直接模式;在任何一个国际热点问题上,共和国都有可能与美国兵戎相见,任何一场地区战争都有可能成为世界大战的导火索;如果共和国不能及时为战争做好准备,不但会使美国在国际争端中更加肆无忌惮,还会使美国当局在特殊情况下铤而走险,主动引发“世界大战”;不管是为了在战争中取胜,还是为了遏制战争,共和国都应该尽快为战争做好准备。正是如此,在2042年到2044年,与军队关系密切的军事委员会才会连续提出为战略防御系统追加拨款,并且在2045财年度用换届选举向顾卫民施压,为战略防御系统争取到了高达7500亿元的追加拨款(这笔特别预算的相对金额并不高,共和国当年的国民生产总值高达480万亿元,中央财政收入为88万亿元,财政预算为106万亿元,其中国防预算为12万亿元,追加拨款仅相当于中央财政预算的0.71%或者国防预算的6.25%)。
问题是,在2047年前,“世界大战”基本上就是顾卫民与颜靖宇政治斗争的工具。
从某种意义上讲,顾卫民支持“怀疑论”,不是说不清楚“世界大战”对共和国构成的巨大威胁,也不是反对为“世界大战”做准备,而是害怕因此影响到由他亲手推行的“青山绿水工程”。换个角度,颜靖宇支持“现实论”,也不是认为“世界大战”一定会在他的任期内爆发,也不是反对顾卫民的国家战略计划,只是想通过与顾卫民截然相反的论调,获得军队与部分代表的支持。可以说,“青山绿水工程”没有能够在顾卫民的任期内全部落实,需要由颜靖宇来收尾,与2045年到2047年间的军费追加拨款有很大的关系,因为这3年的军费追加拨款原本应该用在该计划中。甚至可以说,顾卫民积极扶持帅永康,与叶致胜合作都与“青山绿水工程”无法在他的任期内落实有直接关系,因为顾卫民并不相信,作为王元庆钦定接班人的颜靖宇会完成他的国家战略计划。虽然实际情况与顾卫民预料的并不一样,但是在2047年之前,颜靖宇也确实在与顾卫民唱反调。
由此可见,即便是颜靖宇,也不想轻谈“世界大战”这个话题。
或者说,唯恐天下不乱的不是政治家,而是军人,以及那些希望发战争财的军火商。
要知道,早在2042年,也就是还没论到国防部主宰大局的时候,“世界大战”就是共和国军队内部的头号话题。根据2047年总参谋部改制时公布的一些消息,以及散布到民间的一些传闻,在2042年后的5年间,总参谋部作战处总共制订了上千份与“世界大战”有关的作战计划。这一情况除了表明在2042年之后,共和国确实没有多少外来威胁,总参谋部的那些参谋闲得蛋痛之外,还证明了共和国军人的价值观,即军人只有在战争中才能找到归属感。
2047年之后,即被国防部“收编”后,虽然总参谋部不再积极制订战争计划,但是在袁晨皓的领导下,作战处开始整合之前制订的上千份作战计划,并且将这些计划拟定成了十多份完整的作战方案,并且在2048年底统一提交给国防部,由裴承毅根据实际需要向元首提交了其中的数份作战方案。
毫无疑问,军队是战争的主要推手。
问题是,军人绝对不是真正的战争狂人。
站在共和国军队后面的,就是共和国的军火商。
要知道,在2045财年度为战略防御系统追加拨款的法案中,提出的第一点理由就是保全为战略防御系统服务的军事工业体系。因为按照“国家战略防御系统”的建设进度,到第三次工程完工之后,只需要10%的建设参与者维持系统正常工作,另外90%的参与者都将失去工作岗位。更加重要的是,这些参与者都是高级技师或者科学家,人才流失之后很难迅速补充,所以共和国当局有足够的理由通过追加拨款的方式,让参与战略防御系统建设工程的军火企业保留部分技术人员,特别是骨干技术人员。也就是说,扩大战略防御系统的主要推手不是军队,而是军火商。
在其他军事领域,军火商的作用仍然不可低估。
比如2044年爆发的埃(埃塞俄比亚)厄(厄立特里亚)边境冲突,以及2045年埃塞俄比亚成为集约集团观察员国的最大幕后推手就是共和国的几家军火商。由此可见,共和国的军火商不但能够对国防建设产生影响,还能对对外政策产生影响。
对军火商来说,最大的好处莫过于一场世界大战。
实际上,在“世界大战”这个问题上,军火商只是共和国众多利益集团的代表,或者说只是一个非常笼统的称呼。
要知道,军火产业本不是单一产业,而是边缘产业。
按照国际社会的公认说法,军火产业至少与金融、能源、资源有关。也就是说,在共和国积极推动战争的,还有金融、能源与资源利益集团。
与这三个利益集团相比,军火商的影响力就小得多了。
可以说,金融、能源与资源集团几乎控制了共和国的经济命脉。别说军人,就连颜靖宇都得充分考虑这三大利益集团的利益诉求。而在这三大利益集团中,最希望跟美国打“世界大战”的肯定是金融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