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五章 攻坚战(1 / 2)

国策 闪烁 2639 字 2022-09-03

第一百一十五章攻坚战

如果说第一战斗单位按时打下锡尔特完全在裴承毅的预料之中,那么第十战斗单位反击得手就让裴承毅感到有点意外了。

收到第一战斗单位的捷报后不久,第十战斗单位的捷报就送到了裴承毅的手上。

在与美军第7步兵师的战斗中,第十战斗单位不但顺利歼灭了第7步兵师的一部,还在反击中打垮了第7步兵师的另外一部,赶在天黑之前,利用美军收缩防线的机会,一举打下了之前由土军据守的比斯米尔,将战线向迪亚巴克尔推进了接近50千米。虽然比起之前的突击行动,这个距离算不了什么,但是在强兵云集的迪亚巴克尔方向上,能够在一天之内将战线推进50千米,绝对是个奇迹。

要知道,第十战斗单位打下了巴特曼之后,曾经派先前部队向西挺进,结果在比斯米尔遭遇了一支强悍的土耳其军队。虽然在李东石调整好兵力,准备强攻比斯米尔的时候,美军第7步兵师到达迪亚巴克尔,让李东石不得不放弃强攻的打算,老老实实的做出了防守反击的决定,但是有一点不可否认,驻扎在比斯米尔的绝对是一支王牌部队。

根据战后收集到的情报,那确实是土耳其陆军的王牌部队。

迪亚巴克尔的战略重要性不言而寓,就算没有杜奇威的警告,土耳其当局也会加强该地区的防御。因为美军把迪亚巴克尔作为了战略空运的终点站(在该地区,也只有迪亚巴克尔拥有能够支持大规模战略运输机群的大型机场,其他几个城市的机场要么跑道太短,要么基础设施不健全,无法为战略空运提供支持),所以土军更是把迪亚巴克尔的重要性提到了地区战略中心的高度。在第十战斗单位进入土耳其之前,土军就将一支由其最负盛名的王牌部队,即唯一一支参加过对外作战行动的部队――“土耳其第一旅”改编而来的步兵旅派往了迪亚巴克尔,并且让该旅助手比斯米尔,守卫迪亚巴克尔的东大门。

这个旅,就是第11步兵旅。

对共和国军队来说,第11步兵旅的前身,也就是“土耳其第一旅”并不陌生。在20世纪50年代的朝鲜战争中,土耳其第一旅就与志愿军打过交道,伤亡被俘3000多人,使土耳其军队的官兵损失在联合国军中排第三位(第一是美国,超过16万,第二是英国,5000多)。也正是这场战争,让土耳其军队吃足了苦头。

美苏冷战结束后,土耳其进行军事改革,第一旅被拆解为多支部队。21世纪初,在外来威胁日益减少的情况下,土耳其当局调整了国防策略,响应美国的反恐号召,将打击国内分裂势力与反政府武装组织当成首要任务,在原第一旅的基础上成立了第1装甲旅、第11步兵旅、第21骑兵旅(相当于美军的空中突击旅)与第31炮兵旅,其中第11步兵旅与第31炮兵旅长期驻扎南部与东南部地区。

作为一支有着光荣传统的部队,第11步兵旅在比斯米尔的表现值得称赞。

虽然当时李东石派出去的先头部队只有1个营的兵力,而且在与土军遭遇前,并没料到土军会奋起抵抗,但是第11步兵旅能够在防御战中打退1个战斗营的进攻,已经是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了。要知道,在以往的战斗中,别说1个步兵旅,就算是兵力在10000人左右的步兵师都有可能向1个共和国陆军的战斗营投降。比如在凡城的战斗中,数万土军官兵就败在了不到1个营的侦察兵手里。

正是第11步兵旅守住了比斯米尔,美军才攻到了巴特曼城外。

以当时的情况来看,如果驻守比斯米尔的不是第11步兵旅,而是其他某支土军,第十战斗单位的先头部队顺利拿下了这座位于迪亚巴克尔与巴特曼之间的城镇,并且构筑好了防御阵地,美军第7步兵师肯定无法到达巴特曼。

换个角度看,这一局面反而对第十战斗单位有利。以当时的情况,如果美军第7步兵师无法攻到巴特曼,就很有可能在发起进攻前调整防御部署,首先巩固后方防线,第十战斗单位也就无法从一开始就与美军打对攻战,从而在挫败美军进攻的同时发起反击,将战线向西推进数十千米。

战争本来就是由各种各样的不确定因素构成的,谁也无法完全准确的预料战争走向。

随着美军攻打巴特曼失利,李东石毫不犹豫的下达了反击命令,让第十战斗单位的各个战斗营充分利用突击速度上的优势,趁美军撤退的机会将战线向西推进,并且在高速运动中设法将美军分割成小股部队,留给跟在后面的支援旅逐一歼灭。因为此时第一战斗单位已经在东面做好了总攻锡尔特的准备工作,所以李东石可以把之前派过去的几个战斗营撤回来充当进攻预备队,不必为兵力问题发愁。也就是说,在第十战斗单位发起反击的时候,李东石几乎投入了全部兵力。

在局部战场上集中优势兵力,绝对是取胜的不二法门。

面对第十战斗单位的猛攻,美军中最擅长打防御战的第7步兵师也只能稳步撤退,并且想方设法堵住防线上的漏洞。

必须承认,第7步兵师在8日白天的战斗中表现得非常出色。

在兵力不占优势,而且兵器也不占优势的情况下,第7步兵师能够在第十战斗单位的猛攻下坚持10多个小时,而且只撤退了50千米,绝对是奇迹了。要知道,在转攻为守的时候第7步兵师根本来不及构筑防御阵地,只能利用不太擅长的机动防御战术,在底格里斯河北岸的高原上与第十战斗单位纠缠。

根据第十战斗单位的战报,在前几个小时的战斗中,并没占到多大的便宜。

直到8日下午,李东石让3个之前在东面协助第一战斗单位攻打锡尔特、得到了短暂休整的战斗营绕到了第7步兵师左翼,然后从北向南进攻,才顺利撕开美军防线,将顶在最前面的第39独立步兵旅切割了出来。

围歼第39独立步兵旅的战斗打了整整一个下午。

因为这支部队挡在了比斯米尔的正东面,就算李东石不想在1个美军旅的身上花费太大的力气,他也绕不过去。不管怎么说,在建立起空中补给线之前,必须通过占领比斯米尔来建立地面补给通道。所以在没有选择的情况下,李东石只能把全部兵力压上去,争取迅速歼灭这支顽强的美军步兵部队。

在这场持续了大约5个小时的战斗中,起主要作用的还是炮兵。

根据第十战斗单位炮兵旅的作战记录,在当天下午的战斗中,6个炮兵营的144门电磁炮向第39独立步兵旅所在的区域――比斯米尔东部一块面积不到5平方千米的地区――投掷可4万多枚200千克级炮弹,弹药投掷量超过9000吨,相当于每小时投掷2000吨,或者向每平方千米的美军阵地投掷了2000吨炮弹。

在如此猛烈的炮击面前,美军几乎没有办法生存下来。

要知道,当时美军根本没有时间构筑防御阵地,更不可能修建可以抵抗200千克级炮弹的防御工事。

在猛烈的炮火打击下,围歼第39独立步兵旅的战斗变成了清扫战场的行动。

因为侦察兵对美军的情况做出了准确判断,知道美军没有构筑防御阵地,在引导炮击的时候,让炮兵尽量使用对人员威胁最大的弹药,并且大范围的使用了燃烧弹,所以当炮击结束的时候,美军阵地彻底变成了焦土。根据一些参加过这场战斗,并且在战后负责打扫战场的老兵回忆,他们是在9日上午到达战场的,当时战斗已经结束了10多个小时,空气中仍然弥漫着令人窒息的恶臭,到处多是烧得变形的坦克战车、面目全非的军事设备、以及只能从形态上做出判断的美军尸体。根据第十战斗单位支援旅的作战记录,在清扫这块战场的时候,总共找到了3142具美军遗体,大约2000台各种战车与车辆,仅仅为了消除战场上的恶臭就用掉了600吨消毒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