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四章 内讧(1 / 2)

国策 闪烁 2581 字 2022-09-03

第八十四章内讧

袁晨皓的心情放松下来的时候,杜奇威心情却悬在了半空中。

土耳其安卡拉时间29日中午的时候,杜奇威收到了史塔克从nsa发来的消息,一支疑似共和国陆军精锐力量的高速机动部队出现在了伊朗中部地区。非常遗憾的是,因为nsa的卫星系统受到干扰,所以无法准确判断这支部队的性质。只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这支部队的行动速度超过了每小时100千米,因为当侦察卫星在30分钟后再次到达时,该部队已经在50千米以外了。

行军速度超过每小时100千米的地面部队,绝对不简单。

要知道,在21世纪初期,即便在理论上,也没有任何一支主力地面部队的行军速度能够超过每小时70千米,因为当时的主战坦克、步兵战车等主战装备的最大公路行驶速度都在每小时70千米以下。直到dz-31a与db-30a为代表的,战斗重量在30吨左右的主战坦克与24吨以内的步兵战车问世,地面主力部队的理论行军速度才超过每小时100千米,而实际情况下,没有哪支部队会以这么快的速度行军。原因很简单,以最大速度行军,战车动力系统与行走机构的将严重磨损,故障率也将大大提高,部队的作战效率将大大降低,甚至无法在到达战场上投入战斗。即便在印度战争期间,共和国陆军创造的最大行军速度也在每小时70千米以内,只在进行战术突击的时候,装甲部队才会以每小时100千米以上的速度进行冲刺。

毋庸置疑,那肯定不是伊朗陆军的作战部队。

问题是,杜奇威也无法肯定那一定是共和国陆军的精锐部队。

第一战斗单位威名在外,凌云霄更是大名远扬,可是这个猛将没有理由让部队在行军途中耗尽全部力量。再说了,就算如此,凌云霄也有理由安排一支佯动部队,让对手做出错误判断。

让杜奇威产生这个想法的原因很简单,那支部队的规模要大不大、要小不小。

按照nsa提供的情报,该部队的人数应该在1000人以上,相当于2个加强营或者3个普通营。如果是在前面开路的先头部队,无疑太大了一点,毕竟第一战斗单位的总兵力也就2万人,其中真正的一线战斗兵力也就5000人左右,没有理由拿出1000多人来充当开路先锋。如果是主力部队的话,那就太少了,就算凌云霄把支援旅与炮兵旅留在了后面,还有大约八成的战斗人员去了哪呢?

直到29日傍晚,杜奇威才改变了看法。

这支一直在向伊朗西北地区前进的部队只在当地时间14点30分左右做过一次持续半个小时的短暂休整,随后又继续上路了。到天黑前,这支部队已经在美国军事侦察卫星的眼皮子底下,在伊朗的高等级公路上前进了700多千米。也就是说,该部队在一个下午的行军量就等于美军一天的行军量。更重要的是,该部队没有减速前进,或者找过地方过夜休息的迹象。也就是说,这支部队很有可能在天亮前到达伊朗的西阿塞拜疆省。

毋庸置疑,这绝对是共和国陆军的精锐部队。

让杜奇威做出这个判断的原因还有一个,即在当天下午,至少有5列列车从克尔曼开出,而且目的地都是伊朗西北地区的西阿塞拜疆省,而不是北面的德黑兰。也就是说,第一战斗单位的主力部队很有可能通过铁路机动,而不是通过公路机动。

杜奇威的这一猜测在当天晚上就得到了证实,开往西阿塞拜疆省(准确的说是东阿塞拜疆省首府大不里士)的列车上装载的全是主战装备与作战物资,还有一列列车挂了大约50节客车车厢。按照一节车厢装载200名军人计算,该列车上有大约1万名官兵。因为凌云霄肯定要把支援旅的主力留在后面,炮兵旅的部分部队也得留在后面,所以1万名官兵基本上是第一战斗单位的全部一线作战人员了。

情况已经明亮,杜奇威就不再迟疑。

土耳其的天空还没有暗下来,杜奇威就命令驻扎在意大利西西里岛上的美国空军的战略侦察机立即起飞,到土耳其东部上空巡逻,用探测距离超过450千米的合成孔径雷达搜索伊朗西阿塞拜疆省,搞清楚那支共和国陆军精锐部队的去向。还得搞清楚一件事情,那就是第一战斗单位的集结情况。

虽然杜奇威仍然相信,凌云霄不会赶在30日发动进攻,毕竟行军2000多千米,第一战斗单位的官兵不需要休整,那么多主战装备也需要维护。再说了,在大举进攻前,花一天做准备不算过分。但是以往的经验告诉杜奇威,绝对不能凭借经验与直觉去判断对手,特别是裴承毅的作战方式。如果有必要,裴承毅肯定会让第一战斗单位发起进攻。

当然,杜奇威并没忽视袁晨皓。

早在接受任命的时候,杜奇威就让史塔克去找nsa与cia的官员,索要袁晨皓的所有个人资料。当时史塔克还不太理解,毕竟杜奇威的主要对手是裴承毅,而不是仅仅负责北线作战的袁晨皓。拿到袁晨皓的个人资料后,史塔克就不这么想了。当年,杜奇威在半岛战场上惨败给裴承毅的时候,裴承毅仅仅是个上校参谋。袁晨皓在战场上出名的时候,也是陆军上校。这还是次要的,sa的情报官员均明确提到,袁晨皓是裴承毅之后,共和国最优秀的将军之一。更重要的是,因为裴承毅过早淡出军队,特别是在竞争总参谋长的时候输给了林啸雷,所以袁晨皓在军队内的成就最终很有可能超过裴承毅,成为共和国在21世纪里最重要的将军。

不管怎么说,杜奇威没有理由忽视袁晨皓。

事实上,就是sa的情报官员对袁晨皓的评价,让杜奇威在特拉维夫向达扬做出了让步,答应由达扬全权指挥南线作战行动,而他只负责北线作战行动,也就是集中精力对付那个不比裴承毅差多少的年轻将军。

在杜奇威看来,袁晨皓求胜的欲望肯定超过了裴承毅。

马岛战争后,裴承毅“消失”了好几年,杜奇威就断定裴承毅正在为“脱离”军队而努力。虽然后来的情况与他的预料有所偏差,但是他仍然相信,裴承毅不是自觉自愿来指挥这场战争的。对这个已经攀上了军事生涯巅峰的军人来说,继续战斗下去,也无法取得更大的突破,而他还不到50岁!一个50岁的上将,只要还有点斗志,不想荒废余生,就应该向政界努力。如此一来,这场战争的胜败,准确的说,到底能够取得多大的胜利,对裴承毅的影响不会很大。与裴承毅相反,袁晨皓的军事成就还不足以让他笑傲天下,在追上裴承毅之前,袁晨皓都得在军队里兢兢业业的努力奋斗。也就是说,袁晨皓肯定希望取得一场伟大的胜利。哪怕他不会指望借此超越裴承毅,也应该利用这个机会,成为裴承毅那样的,具有巨大影响力的军人。

对将军来说,取胜的前提条件就是强烈的欲望。

在欲望的驱动下,袁晨皓有理由做任何事情。

正是如此,杜奇威非常重视这个比裴承毅还要年轻10多岁的对手。

美国空军的战略侦察机刚刚从西西里岛上的基地起飞,杜奇威就联系了即将到达前线的布吕歇尔将军,要求这位同样勇猛无畏的军人在部署防御阵地的时候,派出几架无人侦察机,严密监视凡省方向上的土伊边境地区。

这个安排,很快就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

30日凌晨,无人侦察机发现了几支越过边境线,进入土耳其境内的小股部队。

虽然布吕歇尔立即联系了驻扎在边境地区的土军边防部队,要求他们立即派出侦察兵去拦截进入土耳其境内的敌军侦察部队,但是美国陆军中将并没办法希望放在土军身上,而是决定自力更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