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在裴承毅面前的现实是,他必须同时在两个方向上发起进攻。准确的说,是在两个战略方向上发起进攻。
战争打到这个时候,裴承毅还是第一次面对这样的问题。
虽然在东线决战中,最多的时候同时在5个战场上与蛮军交战,但是东线决战只是一个战略方向,5个战场上的战斗都属于战术与战役级别,并不存在多线作战的问题。同时在两个战略方向上发起进攻,不但对裴承毅的指挥能力是一个严峻考验,对共和国军队的作战能力也是一个严峻考验。
别的不说,裴承毅手里的支援力量能够同时满足两个方向上的作战需求吗?
进行战役规划的时候,这个问题就显得非常突出了。
因为新德里方向上的作战行动关系到了巴军,比较复杂,所以裴承毅亲自负责该方向上的战役计划。按照他的估计,在只投入3个野战军的情况下,要想在1个月之内打下新德里,至少得投入600架战术战斗机与400架低空攻击机,另外还得投入大约三分之一的战术空运力量;如果要按照元首的最高要求,即在20天之内打下新德里,空中支援力量至少得增加50%,空运力量则得增加30%。如此算来,裴承毅得把手里半数以上的空中力量与空运力量放在西线战场上。
拿到由袁晨皓负责的另外一份战役计划之前,裴承毅就知道这行不通。
袁晨皓负责西进作战行动,按照他制订的作战计划,在首先投入24军的情况下,至少需要为进攻部队提供1200架战术战斗机与700架低空攻击机。因为西进作战远离后方补给线,工程部队修复交通线的速度跟不上部队的推进速度,所以需要动用70%以上的战术空运力量为进攻部队运送作战物资。
两者相加,远远超过了支援力量的实际兵力。
裴承毅还得考虑一个问题,那就是袁晨皓在制订作战计划的时候,已经考虑到了攻打新德里的行动,将更多的支援任务分配给了炮兵,没有过分倚重航空兵。实际情况会不会如此,以及提高炮兵作战强度对后勤保障造成的影响,都有可能使袁晨皓的作战计划在实施的时候进行重大调整。
总而言之,裴承毅手里的支援力量远远无法满足作战需求。
解决办法只有两个:一是推迟西进作战行动,等到新德里方向上的进攻行动取得实质性进展之后再开始,避免两条战线上的支援高峰时期同时到来,从而更加合理的分配支援力量;二是增加地面部队投入,降低作战部队对远程支援力量的依赖性,采用一慢一快的进攻战术,错开两条战线上的高峰时期。
相对而言,裴承毅更愿意选择后者。
西进行动绝对不能耽搁,因为蛮军正努力加强博帕尔以西地区的防线,在纳尔莫达河南岸构筑更加坚固的防御阵地,如果不能赶在蛮军做好准备之前发起进攻,突击战将变成攻坚战,进攻行动肯定会受到影响,甚至功亏一篑。
投入更多的地面部队不是不可能,只是投入哪个战场?
换句话说,就是“一慢一快”中,哪边慢,哪边快?
因为攻打博帕尔的作战行动比预料的顺利得多,所以38军还有部分战斗力,特别是第383机械化步兵旅还有足够的战斗力,另外2个旅也能在短暂休整后再次开赴战场。77军的情况比较糟糕,只是凌云霄不会错过机会,很有可能在全面恢复战斗力之前,率领部分战斗力比较强的部队,比如第772装甲突击旅参战。54军正在按照计划休整,部分作战部队能在9月15日左右恢复战斗力。21军正在赶来,预计在9月10日左右到达博帕尔。如果实在有必要,还可以在9月15日之后调遣36军或者37军参战。当然,裴承毅手里最有力的军队是27军。
虽然27军在蛮度东北地区部署了1个月,但是大部分时候都没有执行战斗任务。开赴博帕尔之前,27军的主要任务就是收编投降的蛮军东北集团军群,官兵基本上不存在战斗疲劳问题。袁晨皓没有让27军担任突前任务,不是不打算使用27军,而是准备在24军取得突破之后再让27军担任主攻任务。也就是说,先让24军撕开蛮军的主要防线,再让27军一鼓作气的打到阿拉伯海沿岸地区,最大限度的发挥2个战略反应军的战斗力,避免一次性投入过多兵力导致部队战斗力全面下降。
在裴承毅不愿意减慢西进速度的情况下,27军就得跟在24军后面。
如此一来,其他作战部队基本上都只能在15日之后参加战斗。
此时,裴承毅就得考虑一个新的问题了。那就是,15军之后,有没有必要在西进的战场上投入更多的地面部队,以及投入更多地面部队能够产生多大的效果。新德里方向上的进攻行动也存在同样的问题。
可以说,这是一个非常考验指挥官能力的问题。
只有对局势做出准确判断,才能正确应有作战力量,产生最佳效果。
如同以往一样,裴承毅没有立即做出决定。以他的指挥风格,也不会在局势明朗之前做出决策。
换句话说,战斗打到9月15日,肯定会迎来非常关键的转折点。
不管是从博帕尔向西进攻,还是攻打新德里,10天之内,首批投入的作战部队都能取得决定性的进展。到时候再根据两个战场上的具体情况,决定向哪个方向投入增援力量,才能确保合理使用作战力量。
做出这个决定后,裴承毅与袁晨皓一起对支援力量做出了调整。
进入具体战术规划阶段,两线作战的问题才完全暴露出来。虽然前线指挥部有几百名参谋,但是考虑到两线作战的复杂性,裴承毅与袁晨皓承担起了大部分工作,没有将关系到前线将士生死的事情交给手下的参谋。
从9月5日中午到9月6日凌晨,两人一直在战术指挥中心规划战术行动。
当然,作为前线总指挥与副总指挥,两人只需要考虑旅一级战斗单位的作战任务,以下级别战斗单位的作战任务则由各军军部负责。也就是说,前线指挥部必须在作战行动开始前12小时向各军下达作战任务,各军军部才有足够的时间制订更加详细的战术计划,并且将作战计划下达给各级作战单位。
9月6日清晨,裴承毅将作战计划交给了通信参谋。
分发作战任务是件很简单的事情,依靠先进的军事通信系统,半个小时之内,各军军部就能收到作战任务。
按照裴承毅的规定,进攻行动将在9月6日19点30分开始。
因为巴基斯坦军方最快只能在9月7日凌晨前将作战物资移交给西线战场上的3个野战军,而3个野战军需要大约20小时才能把作战物资分发给各级作战部队,所以已经到达博帕尔的24军将首先发起进攻,向新德里的进军行动在9月7日夜间开始。两个方向上的进攻行动间隔24小时不但不是问题,还能错开进攻前的支援高峰期,让航空兵能够分两次集中力量提供火力支援。
裴承毅安排好任务,回去睡大觉的时候,马德里的外交官还在打嘴仗。
虽然美国一直要求尽快进行正式停战谈判,但是华国谈判代表却始终坚持基本谈判原则,巴基斯坦等几个国家也认为正式谈判的条件还不成熟,就连蛮度也认为需要更多时间为正式谈判做准备。
蛮度的这一态度很好理解,因为蛮度不大愿意进行公开谈判。
因为掌握了第一手情报,知道华国军队即将发起进攻,所以美国的焦急心情也完全可以理解。
问题是,外交谈判不是军事行动,不可能一蹴而就。
既然非正式会晤没有对战争造成多大影响,王元庆也就没有让项铤辉把谈判的事情告诉裴承毅。
只要按部就班的发起下一轮进攻,谈不谈对共和国都没有什么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