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首,有这个必要吗?”
“怎么没有?”王元庆看了眼首席助理,说道,“大学生是社会中最积极、最向上,也是最希望祖国强盛的群体。三十年前、我是大学生,三十年后、现在的大学生就将站在我们的位置上。百年前,国父说过,‘少年强,则华国强’。大学生既可以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积极力量,也可以成为阻碍社会发展的消极力量。只有积极引导,才能使大学生成为推动共和国前进的积极力量。战争是对中华民族的考验,更是对共和国大学生的考验。不管在战争时期、还是在战争结束之后,大学生永远是我们的重点照顾对象!”
焦魃山没再多说什么,他很少与元首唱反调。
作为元首的首席助理,焦魃山很清楚王元庆这番话的意思。对共和国来说,击败外界强敌只是当务之急,而国家要想发展进步,主要得依靠自身变革。纪佑国执政十年,不但为中华民族打下了复兴基础,还为共和国的改革注入了新的活力。相对而言,赵润东主要集中力量对付外界威胁,在推动改革方面远不如纪佑国,甚至可以说在吃老本。王元庆是纪佑国栽培的接班人,自然会集中力量推进改革。
跟着王元庆这么多年,焦魃山早就认识到,如果不是口木的威胁过于严重,王元庆肯定不会在上任之后以铁腕元首的姿态积极推动对日战争,而会首先集中力量解决共和国的内部问题,为共和国的长远发展打下基础。
哪怕再辉煌的胜利,也只能在短期内凝聚民心。
时间一长,国内发展才是决定民心归向的决定性因素。
以王元庆在广西的执政经历来看,“口木战争”结束之后,肯定会重点深化改革,甚至在某些连纪佑国都没有碰过的领域进行改革,比如共和国的政治体制改革。
所谓近水楼台先得月。
焦魃山长期跟随王元庆,非常清楚王元庆积极推动对日战争的目的。
如果从解决国内问题的角度看,击败口木、消除切身威胁是次要目的,主要目的则是抓牢军权,为接下来的大范围改革奠定基础。
共和国的基本国情决定,不管谁在台上推行改革,都需要军队的全力支持。
当年纪佑国也是先进行军事改革,肃清军队内部的不稳定因素,然后才在离任之前推行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数部法案。
王元庆的处境要比纪佑国好得多,至少赵润东在离任前已经做了很多事情。
现在王元庆缺少的,就是一次足以与前两任国家元首媲美的“战功”,让全军官兵相信王元庆是共和国最理想的领导人,从而无条件的支持王元庆的改革行动。
对任何一位共和国领袖来说,没有比彻底击败口木更大的“战功”了。
在此之前,王元庆做的所有事情不但是为了击败口木,还是为了推行改革。比如,第二次军事改革时,王元庆全力扶持项铤辉、裴承毅、凌云霄、林啸雷、章忠宪等没有多少背景的“少壮派”将领,变着花样打击其他有可能阻挠改革的将军,目的就是整顿军队,掌握军权,为社会改革打下基础。
由此可以看出,王元庆不但有明确的目的,还有非常长远的目光。
能够看穿王元庆心思的人,恐怕全世界都没有几个。焦魃山不见得比叶致胜、宗应仁等人更加善于揣摩元首的心思,只是因为他长期呆在元首身边、一直为元首工作,所以才比其他人看得更加明了。
车队驶上长安街的时候,车内的电话响了起来。
焦魃山拿起话筒。“我是……好的,知道了……马上向元首汇报。”
王元庆皱了下眉头,朝焦魃山看了过去。
“总参谋长打来的电话,第三轮轰炸行动顺利完成,所有目标都被炸毁。”
王元庆长出口气,说道:“尽快联系国内各大新闻媒体,把准备好的新闻稿发出去,让各大新闻媒体立即进行宣传报道。”
焦魃山点了点头,没多说什么,这些是早已计划好的事情。
“问下项铤辉,损失情况如何。”
“损失不是很大,比预料的好得多,只有14架战斗机没有返航,还有22架战斗机受损。”焦魃山没有迟疑,说道,“搜救行动正在进行,空军将竭力在天亮前保证制空权,为搜救工作提供掩护。另外,海军航空兵也派出了搜救飞机与搜救舰船,只是战区气象条件不太好,搜救工作有很大难度。”
“看来,下一轮战斗可以提前开始了。”
焦魃山看了元首一眼,没有问出来。
“作战行动让项铤辉去操心吧,他都搞不好,我们也玩不转。”王元庆长出了口气,说道,“抓紧处理新闻工作,轰炸行动很快就会曝光,必须抢在西方新闻媒体大肆宣扬我们打击行动之前发布消息,占据主动,才能在舆论上占据上风。外交工作也要抓紧展开,尽快把消息发给顾委员长、总理与外长,让他们有所准备。”
“这事由军情局负责,不需要我们插手。”
王元庆愣了一下,笑着说道:“你看我这记性。也好,让李存勋去做,免得惹上麻烦。”
车队回到元首府,王元庆直接去了书房。
战争拼的不仅仅是军事实力,在各个方面的比拼都是战争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