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大宋朝无与伦比的火器!
《武经总要》,还描绘了炸药从弹弩发射的机理。该书记载了中国第一批军用火器,分火球类和火箭类,在第十一和十二卷中,记录了引火球、蒺藜火药、毒药烟球三种火药配方。宋朝后期研制成功世界上最早的炮管和大炮射弹。关于中国火枪最早的艺术作品来自敦煌的佛教壁画,该画大约作于公元950年。12世纪初期,这些火枪被大量使用,用中空的竹管作为枪管,装有火药沙、铅弹、尖锐的金属屑或瓷器碎片的,后来发展成为大的火药推进的箭。最后,易损坏的竹子被铸铁管所取代,同时新武器名称也由原来的“火枪”变为“火铳”。13世纪还发展出了“百子连珠炮”,在铜管或铸铁管中可以填充大约100粒铅弹。关于金属手枪最早的考古发现来自中国黑龙江的出土文物,制作年代为1288年。中国人来发明了包裹炸药的炮弹。明朝焦玉所著的《火龙经》记载了宋朝初期的“飞云霹雳炮”,这是一种轻型爆炸性火炮,炮身铁铸造,射生铁铸造的球型爆炸炮弹。1126年(靖康元年),金人围攻汴京,李纲在守城时曾用霹雳炮击退金兵,“夜发霹雳炮以击贼,军皆惊呼”。
另外,还发明了地雷。1277年(元至元十四年),元兵攻静江,静江外城被攻破,邕守马成旺及其子都统应麒投降,“独塈部将娄钤辖犹以二百五十人守月城不下”。元军围之十余日,“娄乃令所部入拥一火炮燃之,声如雷霆,震城土皆崩,烟气涨天外,兵多惊死者,火熄入视之,灰烬无遗矣”。
后来的明朝学者茅元仪在著作《武备志》描绘了这个武器。14世纪的《火龙经》也是中国第一部描绘地雷的书籍,地雷被应用在1277年宋人与蒙古人的战争中,宋军使用埋设于地面的“火药炮”(即铁壳地雷),后来在元朝进一步发展。
在经济上,抛弃了沉重的铜钱,在四川首先运用了纸币“交子”。
在河运上,发明了复闸。984年,淮南转运使乔维岳负责治理淮河,创建的二斗门,是复闸形式的运河船闸,从而提高了河运能力。
复闸就是两道闸门,在河水落差大的地方修建。当船向下游行驶时,下闸关闭,上闸开启。待水装满两闸之间后,船驶入闸门之间,上闸关闭,下闸开启放水,待与下游水位齐平后。船就能平稳驶入下游。
当船向上游行驶时,上闸关闭,船驶入两闸之间,下闸关闭,上闸开启,待与上游水位平齐后,船就能平稳进入上游地区。
在航海上不仅运用了指南针。还积累了海员从甲板扔铁钩,取得海底泥土,从而根据泥土的气味和外观来判断船只的位置的经验。并且,宋人已经开始掌握了季风规律,并利用季风的规律进行航海,提高了效率。
在船上设有水密隔舱,即便有一、二个船舱破裂漏水,其他船舱也不致进水,从而避免船只触礁沉没。1973年,在中国南海岸挖掘出一艘长78英尺,宽28英尺,大约是公元1277年的宋朝商船,船上共有12间水密隔舱。(南海一号)
另外在风力、水力的运用上,宋朝也是领先世界,当时出现了风磨,水磨,甚至在车辆上都装有船帆,以利用风力来达到节省畜力的目的。
由此可见,宋代科技的领先。
张士诚听王福说着宋朝的种种先进事迹。一颗心早就不知道飞哪里去了。想着在后世的某个年代,吹嘘着三年赶谁五年超谁,结果把百姓家的门栓,锁,锅,死人的棺材扒出来,只为了那几斤的铁钉,结果把好好的东西,烧成一个个的铁疙瘩!
张士诚按下心中思索,对王福说“岳父什么时候,能够把得胜湖的基地修建出来?”
“如果建造一个全面基地的话,要几年时间,如果只是为军事服务的话,要三年。”
“那就告诉岳父,先修建军事方面。对了,能修建火器作坊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