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六十九章 (混混章 节)(1 / 2)

第六百六十九章(混混章节)

新一军分左右两路向该敌实施夹攻,廖耀湘部担任右路,向打洛攻击。一九四三年一月九日,廖耀湘率部渡过大奈河,沿左岸崎岖山地逐段开路前进。十四日,进至白贼河北岸。廖耀湘按照史迪威拟订的作战计划,命其第六十五团担任渡河攻击的突击任务,驱逐南岸之敌夺取登陆场。

但该团团长傅宗良实地勘察后,发现史迪威的计划不符合实际情况,乃反史之意而行,并将新的作战计划上报廖耀湘与史迪威。史迪威接到傅宗良的报告后,勃然大怒,电报战区最高当局,当局认为事态严重,让廖耀湘制止。廖耀湘见傅宗良之计划优于史,便复电自认新的计划是他批准的,并声明成败皆由他负责。接着,廖耀湘派副师长到傅宗良团督战,结果获得大胜,敌大队长冈田中佐重伤饮弹自毙。战后,史迪威亲至战场点得敌尸六百一十七具,倍加赞许,并为傅请奖。此战后,史迪威把新二十二师指挥权全部委托给廖。史迪威的大度,为中国官兵称赞;廖耀湘这种知人任、勇于为部属承担责任的作风,更深为全师官兵钦佩。

在四五月间的索到卡战斗中,廖耀湘采取迂回与突破战法,出奇制胜,仅以四个步兵团兵力,击败敌人号称“常胜军”及“森林战之王”的第十八师团。是役,廖耀湘部毙敌五千余人,生俘敌英田中队长以下官兵百余人,缴获大炮五十六门,车辆1九十辆,机枪、步枪三千余支,骡马三百多匹。一九四四年八月五日,中国驻印军攻克密支那后,部队进行休整,充实战斗力。新二十二师、第十四师、第五十师合编为新六军。廖耀湘升任新六军军长,并获青天白日勋章一枚,新二十二师及其六十五团各获虎旗一面。一九四四年八月,新一军奉命在缅北重镇密支那进行整编,以新编三十八师为基础,扩编为新一军;以新编二十二师为基础,扩编成新六军。

至此,被国民党称为“主力之主力”的新六军诞生。廖耀湘任军长,原新一军军长郑洞国晋升为中国驻印军副总指挥。新六军出身“王牌军”,由名将统领,再加上全部美式装备,难怪当时人们议论“新六军出身名门之后,落地成虎”。新一军与新六军被国民党称为“双子星座”。在印缅战场,“双子星座”大败日军,共享英名。

一九四四年十月,新六军刚刚出世,便和新一军从密支那、孟拱分头出发,向日军发起第二期缅北作战。新一军采用大迂回、穿插、包抄敌人后方的战术将日军第二师团原好三大佐率领的两个宪兵大队、一个炮兵大队和十辆坦克围困在八莫城内,并全歼之,日军城防司令部被连窝端掉,原好三大佐被击毙。尔后,新一军乘胜前进,攻占了中印公路上最后一个日军据点―――芒友,与中国远征军第五十三军胜利会师。

新六军在西线的进攻也十分漂亮。与新一军相比,新六军的作战完全是另一种风格。它大刀阔斧、干脆利落,如疾风暴雨,似风卷残云,一路横扫过去。十二月,新六军新二十二师、第十四师奉命紧急空运回国,只留下第五十师继续扫荡残敌。一九四五年元旦,第五十师主力由东瓜南下,连克万好、南图、细包、乔梅,拔掉日军在缅北的最后几个据点,凶恶的日本第三十三军宣告全军覆没,中国期待已久的国际交通线―――中印公路全线开通。

一月二十八日,中国驻印军与中国远征军会师典礼在芒友隆重举行。

新六军被蒋介石紧急空运回国,是因为一九四四年十一月日军进犯国内独山,贵阳告急,新六军奉令回国驰援。廖耀湘率新六军回国后,在黔阳地区与侵入湘西南的日军进行过几次战斗,粉碎了敌人进占芷江机场的企图。

八月十五日,日本投降。二十一日,侵华日军副总参谋长今井武夫一行八人到芷江,向国民党陆军司令部洽降。何应钦即在芷江机场设受降台,举行隆重的受降仪式,廖耀湘率新六军高级军官,登台参加受降仪式。

一九四六年二月八日,廖耀湘率领新六军在辽宁葫芦岛登陆,由锦州沿北宁线两侧向沈阳攻击前进。新六军初到东北,的确大显“丛林虎”的威风,一路征战,所向披靡。

二月十日,新六军占领了台安、新民。

二月十八日,新六军进占法库、大虎山、辽中。

东北民主联军司令员**,始终在关注着新六军的动向。对于新六军特别是新二十二师这支“王牌”军中的“虎师”,**、**几次都想集中绝对优势兵力敲掉它。但一直未能找到机会。

二月十九日,新二十二师第六十六团两个营和师机炮营、教导营两千余人,推进到了辽河以南的沙岭村,成了新六军整个防线中突出、孤立的部分。**等待已久的战机终于出现了!

辽东军区调集兵力,将这股敌人团团围住,并准备以两个旅在外围警戒、打援。

这是新六军与东北民主联军的首次恶战。战斗打响后,东北民主联军从四面八方向沙岭村发动了猛烈攻击,新二十二师倚仗着有利地势和强大的火力拼死顽抗。双方先是炮战,接着是短兵相接、刺刀见红。这场战斗一直持续了两天三夜,援军已经逼近,民主联军只得撤退。这一仗新二十二师损失七百余人,民主联军三纵、四纵伤亡了两千一百余人。

三月十日,国民党军从苏军手中接收沈阳后,立即分兵三路,分别向四平、抚顺、辽南发起大规模进攻。此时,孙立人率领新一军从广州出发,搭乘美军第七舰队的运输舰,赶到秦皇岛登陆,随后转乘火车经锦州到达沈阳。这样,新一军、新六军这一对“孪生王牌”又凑到了一起,一南一北,向东北民主联军发动了更大规模的进攻。

廖耀湘率领新六军从辽中南下,于三月二十一日攻占了辽阳。接着,新六军兵分三路,向鞍山、海城、营口、本溪发起了凶猛进攻,全部得手。

在新六军南下的同时,孙立人率新一军从沈阳北上,向四平发起猖狂进攻。三月二十五日,新一军攻占铁岭。国民党东北保安司令杜聿明趁机大吹大擂,狂叫“四月二日前,一定要攻克四平”。然而,新一军在四平攻坚战中却一败涂地。五月初,仍没有拿下四平,损兵折将六千余人,三个师的实力减为不到两个师。在四平攻坚战危难时刻,杜聿明起用了手中的另一张“王牌”―――新六军。

新六军果然出手不凡。

廖耀湘率领新六军于五月三日攻占本溪后,立即伙同第七十一军八十八师调头北上,增援四平。狡猾精明的廖耀湘并没有率领新六军直接从正面攻打四平,而是由开原经中长铁路以东的山地,向西丰、平岗、火石岭子一线悄悄前进,准备迂回到四平以东,攻击民主联军左侧背。

廖耀湘将配属给新六军的第七十一军八十八师留作军预备队,又将新六军的新二十二师、第十四师、第二零七师分成左右两个纵队,实行正面进攻,彼此交替掩护,互相呼应。五月十四日,新二十二师第六十五团在南城子附近与东北民主联军第三纵队主力遭遇。经过激战,第六十五团攻下了南城子、威远堡门。

威远堡门之战获胜,使廖耀湘更为自信,他洋洋自得地对新六军团以上的军官说:“共军第三纵队主力既不能阻止我一个团的攻击,那么我一个师的力量就能击破共军更强大的抵抗,不仅拿下四平没问题,就是北上长春也不会有什么重大困难。”

五月十八日,新二十二师攻占火石岭子,第十四师进入平岗。廖耀湘下令全军以火石岭子为轴向左旋回,攻击塔子山、梨树、赫尔苏、公主岭等地,准备迂回到四平左侧后,切断东北民主联军的退路。十七日下午,新六军在空军和强大炮火掩护下,猛攻七旅十九团坚守的四平以东三三一点五高地和塔子山阵地。

东北民主联军的后路面临着被新六军切断的危险,只好撤出四平。“丛林虎”又得手了。

四平攻坚,新六军与新一军相比,可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了。

新六军在东北战场第三次得意是在四平之战结束后,廖耀湘认定“共军主力被击溃”,于是放心、大胆地长驱直入,向北追击东北民主联军。廖耀湘在得意之余,却忘记了“集中兵力”这条最基本的战争法则。结果他的战线拉的越长,占的地盘越大,兵力就越显单薄,当他到松花江畔时,就再也无力前进了。

东北民主联军经过四平之战后,大都撤到了农村和中小城镇。他们通过土地改革、清匪反霸、整军扩军,创建了许多根据地,建立了基层政权和强大的野战军,在南满、北满逐渐站稳了脚跟。

一九四七年五月十七日,新六军新二十二师在辽北清原南山城子与南满的东北民主联军四纵十师激战,结果被歼灭一千五百余人,全师的重武器也丢了个精光。

七月,新六军第十四师在开原东北又遭东北民主联军的伏击,被歼灭三个营另两个连。

从一九四七年一月到是月,东北民主联军北满、南满部队密切配合协同,采用围点打援、远程奔袭、运动反击和伏击战等灵活多变的战术,集中优势兵力,以“零打碎敲、蚂蚁吞象、快刀割肉”的方式大打歼灭战,打得新六军遍体鳞伤,大伤元气。

一九四八年十一月一日,东北野战军包围了锦州,切断了东北国民党军通往关内的唯一陆上通道。蒋介石命令廖耀湘率新组建的辽西兵团进行增援。辽西兵团下辖新六军、新一军、新三军、第四十九军、第七十一军,骑兵旅、炮兵团、装甲部队等十一万大军,廖耀湘为司令。廖认为增援锦州是死路一条,主张将辽西兵团从沈阳撤往营口,必要时可以从海上撤到关内,保存实力。后来,蒋介石以“军法处置”相威逼,廖耀湘才硬着头皮率辽西兵团出沈阳增援锦州。十月十五日,辽西兵团攻占了新立屯,但救援锦州已是“马后炮”。就在这一天,东北野战军攻克了锦州,全歼了范汉杰的九万大军。

锦州失守后,廖耀湘又提出向营口撤退的方案,再次被蒋介石拒绝。后经杜聿明、卫立煌争取,蒋介石才在五天后答应廖兵团可向营口撤退。十月二十日晚,蒋介石“开恩”批准辽西兵团向营口撤退,但已错失良机。

就在这一天,东北野战军总部决定采取“拦住先头,拖住后尾,夹住中间,分割包围”的战术在辽西围歼廖耀湘兵团。东北野战军为廖兵团的十一万官兵布下了天罗地网,网口就在黑山、大虎山。

从十月二十三日开始,新六军开始向高家屯一线九二高地、一零一高地、石头山高地发起攻击。双方在这三处展开了反复的争夺。东北野战军在高家屯一线顽强阻击了廖耀湘兵团八天,使得廖耀湘兵团退营口之路被切断。随之,廖耀湘又改变计划向沈阳撤退。东北野战军某部攻占廖耀湘兵团指挥部所在地胡家窝棚。廖耀湘动用了他的精锐部队猛烈冲击,但都没有成功,撤退沈阳的计划又破灭了。廖耀湘再次改变决心,仍想回师东南走营口撤退的路,但他的阵脚已乱,没有成功的可能了。此时,东北野战军的主力部队已相继进入了辽西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