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是小田氏的祈祷起了作用,翌日一早村头就传来敲敲打打的声音,胡家人还没听到信,就被前来报喜的村民淹没。
“广清娘,府衙的官差带着鼓乐,仪仗来了,说是秀才公考中举人了!”
“恭喜老太太,胡家又添新喜。”
“恭喜老太太,贺喜老太太……”
一连串的恭喜祝贺说得胡家人既高兴又激动,小田氏被丫鬟搀扶着踉踉跄跄走出家门,看着远处高高的仪仗队伍仍不敢置信,她家广清考中举人了?
举人老人……胡老大努力了二十年都没能达成的目标,她的广清达成了!
说话的工夫,仪仗已经来到了胡家门前,敲敲打打的鼓乐手们将气氛渲染,骑着高头大马的衙役快速下马,来到胡家人面前。
将胡广清得乡试第一广而告知,从今以后胡广清变成了“胡解元”。
大红的喜报看得老太太心潮澎湃,不愧是未来的朝中重臣,胡广清的才名才刚刚显露。
只是……
上辈子的胡广清考中解元了吗?
怀疑一闪而过,老太太也没当回事。
小田氏捂住嘴巴喜极而泣,真是举人老爷,真是举人老爷……
胡家其他人亦是如此,激动之情溢于言表,村里人与有荣焉,他们上河村终于出了一位举人老爷!
穷秀才,酸秀才,说什么的都有,但到了举人功名,便只有“举人老爷”一个称呼。
老太太折腾出来的各种东西,虽有实却无名,一个秀才身份放在村里的确受人尊重,在放眼整个县城,毫无根基。
举人不同,这代表半步脚已经踏入了官场,才有了庇护家族的能力。
老太太无比清晰地知道,想要将“胡记”发扬光大,背后支撑必不可少。赵渊那边终究属于外力,得来不易,失去却很快。打铁还需自身硬,只有胡家子弟在官场上有了一定地位,才会让人不敢小觑。
报喜的队伍离开后,老太太便和村长商量起办族学一事。
现在村里也有学堂,就是当初胡老大布置起的那个,他离开后,村长从县城请来位老秀才坐镇,村里的孩子都可以去那边启蒙,收取少量束修。
老太太想在此基础上开办族学,属于胡家的学府,培养属于胡家的人才。
村长自然不胜感激,他也是胡氏一族的人,自然希望家族能够源远流长。老太太办族学,不拘胡家子弟,只要是附近愿意来上学的孩子一视同仁。
此事由胡家牵线,占了八成的支出,剩下的两成,一成由胡氏族中出资,另一成则由附近村落合力出资。
等学堂建好后,老太太准备把胡家所有人一并打包都送进去。孩子要苦读科举,大人们则要识文断字。
无论是化肥还是农药,包括双季稻的种植都需要大量的知识储备。老太太要在她能力范围内让所有人都成为种地的一把好手。
眼下说那些尚早,说完学堂的事,村长又支支吾吾告诉老太太,现在天凉了,秋收之后,那些跟着老太太种地的人家都在担心地里瓜果的长势。
本来这个季节就不是种植瓜果的季节,但有了老太太打先锋,无论是眼红的人还是钦佩的人,全都一腔热血跟着她一起种起了瓜果。
眼瞅着天越来越冷,谁都知道这一批瓜果长不成了,但没人敢埋怨老太太。
村长不忍大家的心血付之一炬,来找老太太讨个主意。
老太太正要和村长说这件事,谁说入冬后老农民就没法种地了?她要建大棚!
上河村地处南方,即便到了冬日也少见飘雪,虽然比北方暖和许多,但冬日种地也不现实。老太太的大棚便盖在原有的土地之上,不但解决了冬日无法种地的问题,若是种得好了说不定还能有一个让全村人都跟着发家致富的法子。
村长听得云里雾里,给庄稼盖屋子?他听了都稀奇。
但老太太说这是赚钱的法子,他忙不迭将族老和附近村子的村长都召集了过来,听候老太太的安排。
胡家的发财致富经,上河村的村民没有质疑,但附近几个村落并不尽然。他们对大棚不感兴趣,只想买些农具使用。
老太太也没让他们空手而回,安排胡老四以成本价的价格卖了不少农具,所有人都喜笑颜开。
村长不解,既然他们不愿意盖大棚,老太太为何要给他们这么大的便利?村长没敢问,胡家人则是对老太太没有质疑。听老太太的话准没错。
老太太但笑不语,她为何要给予这样大的便利?因为她想让其他几个村也跟着一起盖大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