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3章 龙吟:燕王万岁!(2 / 2)

四郎就不会有这么大压力。</p>

也不会几次三番做噩梦。</p>

&lt;div class=&quot;contentadv&quot;&gt; 可个人的命运,往往并不受个人掌控,被权力和时代的洪流裹挟,滚滚向前。</p>

局势把四郎。</p>

把他们夫妇。</p>

把他们一家五口。</p>

把他们这个团体,推到了现在的局面。</p>

四郎已经不能后退了。</p>

后退半步,不光是他们这个小家。</p>

那么多跟随他们,忠肝义胆的兄弟,都会因为他们而遭殃。</p>

……</p>

等朱棣、徐妙云从寝殿来到王府外宅时。</p>

朱元璋等人已经抵达。</p>

几个年纪小,调皮捣蛋的弟弟,一个劲儿装出一脸好奇模样,打趣询问:四哥、四嫂你们做什么,害大家等了这么长时间。</p>

逗得一群人哈哈大笑。</p>

直到朱元璋发话,一家人的欢笑声才停下。</p>

朱元璋看看朱棣,“走吧。”</p>

朱棣脸上依旧挂着刚才的笑容。</p>

“拜见陛下!”</p>

一行人走出王府,早已等候在王府外的百官纷纷行礼。</p>

“免了。”</p>

朱元璋随意摆了摆手,随即,众人赶往检阅点。</p>

检阅并不是在陆军大营内。</p>

而是在码头的一片阔地。</p>

海湾内的百姓,早已在检阅台不远处聚集着了。</p>

纷纷激动议论。</p>

“咱们燕藩终于要向外扩张了。”</p>

“可不是吗,听说只要打下吕宋,咱们王爷用不了多久,就会建国了!”</p>

“也就是说,咱们从今往后,就是燕国子民,而非大明子民了?”</p>

“老张,你想当燕国子民,还是大明子民。”</p>

“当然是燕国子民了!”</p>

“听小道消息,将来咱们的穿着发饰都要进行改变,而且改变很大。”</p>

……</p>

“来了!王爷来了!”</p>

有人激动喊了一声,所有人往燕王府方向看去。</p>

朱棣、朱元璋带着一群人联袂而来。</p>

陆续登上检阅台。</p>

山呼陛下万岁、王爷千岁后,百姓在朱元璋的命令下,纷纷起身,一双双眼睛,静静盯着朱棣时。</p>

朱元璋见朱棣看来,笑道:“这里是你的治下,该做什么做什么。”</p>

朱棣笑着点点头,提步,步履稳健来到检阅台边缘。</p>

正对面。</p>

无数百姓、商人,眼中饱含激动,眼巴巴看着他。</p>

这是信任!</p>

这么多人追随他,他自豪,同时也深知,他得为这些追随者负责。</p>

深吸一口气。</p>

爽朗声响起,“大家都知道,咱们燕藩要对外用兵了,这段时间,我听到最多的声音,就是大伙儿在议论,咱们燕藩要对外扩张了,将来的生活如何如何好,如何如何荣耀……”</p>

……</p>

“作为燕藩的一份子,大伙儿以燕藩为荣耀,这是我朱棣的荣幸,也是燕藩所有官员武将的荣幸。”</p>

“但在这里,我要向燕藩治下的农民、雇工、读书人、文官、武将、将士说明,我们燕藩对外用兵,不是侵略扩张,我们不是去奴役别的,像在场许许多多的辛勤劳作,创造历史的普通百姓,我们此去,是打垮吕宋王朝,奴役盘剥吕宋百姓的一小撮人,把我们中原文明,把燕藩乡土村社、雇工身股制这样先进的,造福所有人的制度,带进去,造福所有辛勤劳作,创造历史、推动历史的普通百姓!</p>

此去,我们对待这些普通百姓不可高高在上。</p>

将来,我们乘坐着燕藩制造的先进海船,往来吕宋、东番做生意、定居,也不可盛气凌人。</p>

……</p>

百姓渐渐从狐疑变得认真。</p>

追随燕藩的商贾、读书人、文官若有所思。</p>

他们已经隐约意识到,王爷在定下某种基调、规矩!</p>

“当我们怀揣着,去解救他人,去帮助他人的崇高时,付出的同时,我们一定会收获更多,这一点,我相信,每一个乡土村社的农民,每一个雇工身股制下的雇工,都已经深刻体会到了,我们个体的力量很弱小,可当我们凝聚在一起,我们不但能过上美好的生活,同样,我们也能创造未来,创造历史!”</p>

“历史是由千千万万,实干肯干的劳动者创造,而非少数精英!”</p>

圣贤的哲学思想,的确是圣贤写出来的。</p>

可这些圣贤书,也是基于对社会的全面观察,进行剖析、论证、延伸总结出来的。</p>

而社会却是由无数踏实肯干的农民、匠人、读书人、官员、军人、商贾构成的。</p>

没有这些,圣贤也写不出深刻的思想哲学。</p>

同时,能写出这种深刻思想哲学的。</p>

本身就是在踏实劳动。</p>

“所以,并非是我为大家带来利益,我为大家带来好的生活,是我们一起努力,一起怀揣着善良,一起奋斗……”</p>

“美好的生活,荣耀,属于每一个燕藩治下,踏实肯干的人,无论是农民、匠人、雇工、官员、军人!”</p>

“荣耀属于我们!”</p>

“燕王万岁万岁万万岁!”</p>

朱棣的声音落下时,整个鸡笼屿瞬间沸腾,山呼万岁声,宛若龙吟,冲霄而起。</p>

朱棣被吓了一跳。</p>

听到这久久不息的万岁声,微微皱眉,哭笑不得同时,有些担心。</p>

我家老头子还在我身边站着呢!</p>

百姓是质朴的。</p>

谁对他们好,他们都有一杆秤。</p>

只是,他说这番话,不是为了百姓这声万岁。</p>

他只是给所有人定一个基调。</p>

军中理想这些话,都已经讲透了。</p>

但对百姓,这是第一次在郑重场合讲,也必须讲。</p>

民间的风气必须和军队保持一致。</p>

不然,即便军队相对封闭,也必然会被民间影响。</p>

若是燕藩治下,把对外用兵,单纯当做扩张,将来一定会出事。</p>

……</p>

不过,此时他也顾不得和父皇解释了。</p>

兄弟们陆续出营的响动已经传来。</p>

“一二一!”</p>

……</p>

号令声中,陆军第一镇率先走来。</p>

一排排将士,背着插着铳剑的火铳,踩着整齐步点走来,铳剑在阳光折射下,掠起一片片森白寒芒。</p>

炮营将士,拉着战马,牵引着一门门,架设在炮车上的黄橙橙火炮。</p>

“正步走!”</p>

谭渊拔出指挥剑,大喊一声。</p>

嗒嗒嗒……</p>

将士们瞬间转化为踢正步。</p>

“持铳礼!”</p>

一万三千将士,跟随谭渊,行持铳礼,微微向检阅台侧头,对朱棣行注目礼。</p>

百姓刚刚平息的激动,再次沸腾。</p>

“燕藩万岁!”</p>

“燕藩万岁!”</p>

……</p>

“武烈昭昭!”谭渊大喊一声回应。</p>

“武烈昭昭!”</p>

……</p>

百姓喊着燕藩万岁。</p>

从陆军第一镇开始,一个个方阵,喊着武烈昭昭,从检阅台走过。</p>

检阅还在继续。</p>

前面经过检阅的将士,已经默默开始登船,一队队背着行军行囊的将士,满脸坚毅,列队登船。</p>

一艘艘载满将士的船只有序撤离码头,腾出位置,让下一艘战船或商船靠近。</p>

柳升统帅第五混成协,在百姓的万岁声,以及将士们武烈昭昭回应声中,从检阅台前,踢着正步,以持铳礼经过。</p>

叶茂站在沈仁身边,瞧着沈仁满脸羡慕,瞥了眼许多脸色苍白,陪同圣驾南巡的官员,用只两人听到的声音,小声打趣:“沈兄何须羡慕这一时,待沈兄对君父尽忠之后,再来追随王爷,征战四海也不迟!”</p>

就怕到时候,还得和大明打!</p>

如今的局势。</p>

太子的态度。</p>

他有种预感,这种情况恐怕很难避免。</p>

这不是王爷一味妥协退让就能避免。</p>

过去数年,王爷做的还不够吗?</p>

可太子呢?</p>

就连杀个常茂,替王爷主持公道,都觉有损自身利益和羽毛不肯。</p>

王爷想和太子,就未来签订一系列加强经济、人口往来的条约。</p>

实现,对燕藩、对大明互利互惠的条约。</p>

太子难道没看出王爷想要谈判的心思吗?</p>

不!</p>

以太子的聪明,肯定早看出来了。</p>

可太子这么多天了,愣是提都没提。</p>

此番,王爷也不能主动提出来了,若是提出来,就等于又一次妥协退让,那王爷寄希望的谈判,恐怕就无法达成。</p>

太子如此态度。</p>

恐怕即便王爷希望的这份条约能谈好。</p>

未来也并不乐观。</p>

现在王爷恐怕也放弃,对太子的期望了吧?</p>

所以,接下来,征讨吕宋、建设吕宋,打好内在根基,趁着陛下在时,争取从中原迁徙更多百姓,已经成为重中之重的事情。</p>

以应对,未来来自大明的经济封锁、军事压力,乃至军事冲突。</p>

……</p>

朱元璋转身,看向马秀英,“我们走后,你好好宽慰宽慰妙云丫头,让她别担心,能让咱们家老四栽跟头的人还没生出来。”</p>

马秀英余光往旁侧不远处,眼巴巴盯着朱棣的徐妙云瞥了眼。</p>

含笑点头。</p>

她很能理解妙云丫头的心情。</p>

当初,每当重八领兵出征时,她都是这般牵肠挂肚。</p>

何况,此战对老四燕藩来说,太重要了。</p>

不光军事。</p>

更关乎政治!</p>

……</p>

在众人与各自家眷亲人说了会话后,纷纷跟随朱元璋、朱棣去登船。</p>

朱棣牵着雍鸣的小手,站在舰首,看着来送行的马秀英、徐妙云以及成千上万百姓。</p>

雍鸣已经六七岁了。</p>

是他的继承人。</p>

从现在开始,有些事情,就需要接触了。</p>

嗒嗒嗒……</p>

俞靖快步走来,先向朱元璋行礼后,转身请示朱棣,“王爷,一切准备妥当,是否开拔?”</p>

“嗯!吹号开拔!”</p>

呜呜呜……</p>

俞靖领命离开片刻,号角声最先从旗舰传出。</p>

很快,号角声连成一片,响彻整个海湾。</p>

尚且停留在海湾内的战舰编队向海湾外驶去。</p>

海湾外。</p>

早已装载将士的商船、战舰已经在编队等候。</p>

舰队汇合后。</p>

商船在内。</p>

三百艘海军战船在外,一千五百艘大小船只,组成一个人类史上,目前为止,规模最大的编队,在无数亲人、百姓的注视下,缓缓启程。</p>

嗵嗵嗵……</p>

岸防炮开始鸣空炮。</p>

嗵嗵嗵……</p>

舰队编队外围的海军战船,也开始鸣炮。</p>

胡惟庸、吕本站在一艘海商巨舰上,耳闻炮声隆隆,目视所及,千帆点点,原本在检阅时。</p>

就被山呼万岁及武烈昭昭震慑,而苍白的脸,此刻更加苍白。</p>

胡惟庸余光瞥视周遭同僚。</p>

除了少数人。</p>

其他各个脸色苍白的极为难堪。</p>

这会儿恐怕全都在赌咒,朱四郎一定会栽跟头,铩羽而归吧?</p>

唇角一抹笑意一闪而逝,看向朱标乘坐的御船。</p>

‘大明、燕藩必有一战!’</p>

朱四郎想以燕藩先进技术,与太子进行谈判的暗示,是个人都能看清楚。</p>

可太子竟然一直沉默,没有表态!</p>

这就是对未来,最好的预示!</p>

……</p>

朱棣旗舰上。</p>

沐英和蓝玉站在一起,看着朱元璋、朱棣父子二人远离外面波澜壮阔的壮观,悄悄进入船舱。</p>

相互对视。</p>

沐英苦笑,“我有预感,未来咱们大明和老四的燕藩必有一战,永昌侯没有劝劝太子?”</p>

他一直心向太子。</p>

兄弟们中,他对太子才有那种兄弟情谊。</p>

可这回,他觉太子做错了。</p>

老四想以东番技术为筹码,和太子缔结一份关乎未来的契约。</p>

老四数年间,不断妥协退让。</p>

现在都已经彻底出海离开大明了。</p>

真的不能再妥协退让了。</p>

为何太子就不能妥协一下,主动低一次头呢?</p>

签不签,至少,都可以先听听老四的契约内容吧?</p>

可太子以没有察觉,避而不不谈此事。</p>

“我现在才真正明白,老四为何要急于攻打吕宋,他的四个新编混成协,本来应该继续训练半年的!”</p>

蓝玉默默听着,苦笑。</p>

他怎么劝?</p>

他虽然是太子的妻舅,可说到底也只是个臣子!</p>

以前不懂事,和陛下争的脸红脖子粗。</p>

可现在还能吗?</p>

他得为雄英考虑!</p>

蓝玉摇摇头,“算了,只要朱老四打赢这一仗,所有人都得主动提出和朱老四谈判……”</p>

其实,这个时候,朝廷才被动!</p>

“你说,陛下此刻在和朱老四说什么,是不是与我们聊得一样?”</p>

求月票、推荐票、追订、全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