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4章 同名不同命(1 / 2)

盛唐挽歌 携剑远行 2941 字 14天前

“不必拘谨,你我之前已经见过了。”</p>

府衙书房里,方重勇对之前已经见过面的李勉摆了摆手说道。</p>

李勉实在是太紧张了,脖子都是僵直僵直的。</p>

“拜见官家。”</p>

李勉对方重勇叉手行礼说道,哪怕方重勇很随和,他还是感觉很紧张。</p>

“听闻你是宗室出身呐,难道对本官没什么意见么?</p>

外面很多人,都说本官是大唐的曹操呢。”</p>

方重勇很是随意,用开玩笑的语气询问道。</p>

坏了!</p>

李勉心中暗叫不好。</p>

他的宗室身份,是这次科举最大的阻碍。</p>

李勉是李元懿的曾孙,而后者是李渊的第十三子。说是宗室,以前盛唐还在的时候,占到的便宜也相当有限。</p>

宗室成员太多了,非太宗一脉的,除了姓氏相同,其他啥也不是!</p>

要是比血统,李勉甚至还比不过萧复。因为萧复的母亲,是基哥的亲生女儿啊!</p>

李勉这个李唐宗室的旁支,他都不是太宗这一脉的,真是好事没他份,坏事跑不脱!</p>

大唐对于他来说或许很重要,但远远没到赴汤蹈火,与国共存亡的地步。</p>

“官家,人在做,天在看,举头三尺有神明。官家所做之事,乃是为了天下人,又何必在乎那些愚昧无知之人的妄念呢?”</p>

李勉很是客套的说道,至于其他的,也不能多说了。</p>

“本官原本想拉你一把,但是你考得很好,倒是让我多虑了。</p>

官府如今在推广公学,教授百姓识字五百。你愿不愿意到公学里面去当教习?</p>

包吃住,但是没有俸禄,时间为一年。</p>

官府会考察你授课的情况,然后在一年之后授予你官职,看你表现而定。</p>

一般是外放州县,但也不排除在汴州本地任职。”</p>

方重勇笑道,就像是在聊家常一样。</p>

“李某愿意接受。”</p>

李勉点点头道。</p>

此事非常出乎意料,但想想也算情理之中。</p>

他们这些考生刚刚来汴州时,就听说了官府请人开公学,教授百姓识字的事情。</p>

原本李勉还在怀疑,官府哪里有那么多钱请人当教习。如今看来,似乎早就挖好了坑,等着他们这些中进士的人呢!</p>

该怎么说呢,李勉有些不理解。</p>

“官家,李某有个问题不太明白,不知道官家可否为鄙人解惑。”</p>

想了又想,李勉对方重勇躬身行了一礼问道。</p>

“但说无妨。”</p>

方重勇点点头,没有推辞。</p>

“乡学县学,自然可以提供读书的机会。官府又何故要多此一举,办这种只识字却不明道理的公学呢?”</p>

李勉有些疑惑的问道。</p>

“官府没有那么多精力去教百姓做人做事的道理,而且也没那个必要,他们自己会明白的。</p>

多一个人识字,便少一个愚民,仅此而已。</p>

本官的想法是很纯粹的。”</p>

方重勇一脸正色说道。用极为正经的语气,说着外人看来荒谬绝伦的事情。</p>

在生产力不发达的唐代,哪怕想带来一点点正向的改变,也是很不容易的。</p>

方重勇没法跟李勉说明识字的好处,就好像读过万卷书的人,不明白文盲看到书籍时的感受一样。</p>

人与人不同,生来就没法互相理解。只有相同的境遇让他们抱团取暖,才能在群体中形成共识。</p>

“去吧,当授课先生是辛苦了点,你就当是朝廷在考验你们吧。”</p>

方重勇微微点头,示意李勉可以出去,面试已经结束了。</p>

李勉前面已经有很多人面试完了,他们当中,大部分都对给“泥腿子”们当教习感觉不适应甚至反感。只是碍于朝廷的淫威,不敢造次罢了。</p>

好不容易科举中了,还获得面试机会,明摆着要被重用。</p>

这时候却因为一点小事而被取消做官的资格,那种得而复失的感觉,会令人抓狂到想死。</p>

不就是一年么,咬咬牙就过去了。很多人便是这么想的。</p>

李勉也没多话,直接行礼告退。</p>

正当方重勇思索的时候,下一个面试考生走了进来,他便是那个名叫“肖颖”的考生,其考卷让方重勇印象深刻。</p>

之前他没机会细看,如今近距离的面对面,方重勇忽然感觉对方看起来似乎有点眼熟。</p>

好像在哪里见过一样。</p>

“阁下不是萧颖士么?何不以真名示人?”</p>

方重勇恍然大悟,面露古怪之色。</p>

他随后用揶揄的语气继续询问道:“你以为你换个名字,本官就认不出你了?当年李林甫在长安杏花楼做东,宴请群臣。你好像当时就在场。”</p>

他毫不客气揭了萧颖士的老底,事实上,李林甫是很欣赏萧颖士的,甚至还宴请过他。</p>

但萧颖士却认为李林甫是不学无术之辈,压根不配宰相之位。</p>

于是萧颖士便写了一篇《伐樱桃树赋》,此赋以古人之言,引出自己对自然界中樱桃树的处理意见,接着分别从两个方面阐述樱桃树该伐的原因。</p>

暗示对于李林甫这样的奸邪之辈,朝廷应该以除恶务早务尽、无遗后患的方式去对待。</p>

显然,哪怕李林甫再有涵养,也容不下别人这么恶搞他。于是萧颖士被李相爷一脚踢出长安,到外地赴任了。</p>

“萧某只是很好奇你到底想做什么罢了。”</p>

萧颖士轻叹一声说道。</p>

阎伯钧之死,让萧颖士沉下心来,暗地里调查了在汴州等地发生的许多事情。</p>

不查不知道,越查越是让萧颖士感觉疑惑不解。</p>

方重勇所做的一切,都让萧颖士看到了新生政权才有的大气磅礴。</p>

很多事情,甚至都是前人提都不敢提的。</p>

比如新式科举,比如推广百姓识字。</p>

很多人想做,但是因为各种原因,办不成。</p>

就好像孔子说:有教无类。</p>

然而后来的儒生,谁又真把这句话当回事了?</p>

方重勇却敢提出,让普通百姓也能学识字。至于未来是人亡政息,还是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谁也不知道将来会如何。</p>

普及识字,便已经是开天辟地以来的壮举了。</p>

萧颖士很好奇,方重勇这个权臣,最后能走到哪一步。对于他这样的聪明人来说,方重勇的最终意图是什么,那都是明摆着的。</p>

萧颖士只是不明白,方重勇要当曹操也好,司马懿也罢,直接朝着目标去就行,为何要做那些“多余的”事情呢?</p>

“你是打算回长安呢,还是想在汴州做官?又或者只是教那些普通百姓识字呢?”</p>

方重勇有些无奈的问道。</p>

对于萧颖士这种喜欢玩票的人,中不中进士实在是无关紧要。以这位的水平,当考官都是绰绰有余了。</p>

如今朝廷求贤若渴,自然是不介意萧颖士这样的人做官,也是向外人展示朝廷虚怀若谷的胸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