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作为江东百姓如果不幸成了四品中的下两品,过的生活无疑是三国中的垫底。
另外也不要认为江东的下两品百姓很少,从走马楼出土的调役记录看:
上品没有出现过,中品仅出现过一次,其余服役记录皆为下品和下品之下。
大唐君臣只觉得是真的长了见识。
完不同的土地,更加迥异的制度。
“这印度的瓦尔那……不,种姓制度,是个什么东西?”
李世民觉得那词实在拗口,所以也用种姓称呼。
杜如晦表情充满探究,另拿一纸将那印度的四等级加一贱民单独写在纸上,传递给众臣传阅,并道:
“这瓦尔那应是番语之音,种姓二字应是后世总概其意而得名。”
“这番邦之制颇为野蛮,难怪此前光幕说此地历经战乱而不倒,这番制还能延续千年。”
房玄龄看着后面玩笑之语猜测:
“这印度教以国为名,莫不是印度亦无国君,以教治国?”
“只是……那佛教呢?”
长孙无忌接口道:
“吾等所知颇少,不妨先依此猜测。”
“祭祀通神明,因此这婆罗门便是如陛下一般口含天宪。”
“其余等阶依次类推便知,刹帝利如文臣武将,下两品如百姓。”
至于贱民就更不稀奇,大致似于一个所有人都可以使唤的家奴?
李世民也明白过来,首先便是盯着开伯尔山口的名字若有所思:
真是拗口,早晚有一天给你改了名!
随即便道:“如此之制,不论学识能力,只察其出身,与我唐大相径庭。”
“难怪这印度被异族轮番征伐,民无死战之心,士无保国之志,如何战?”
不……李世民在心里又摇了摇头,这种姓制度下到底哪一姓属于百姓还真的很难说了。
但带来的好处也是看得见的,那便是征服成本大大降低,多好的一个软柿子啊。
没看长侯君集和尉迟敬德眼睛都发亮了么?就连长孙无忌也蠢蠢欲动了。
只是不知这在印度轮番征伐的异国为何不在那开伯尔山口修筑工事?
李世民心里觉得颇为奇怪:只要堵死,在这印度岂不是高枕无忧了?
杜如晦则提出了另一个角度看法:
“看后世与印度之争,观其出军路线,莫非这被称作喜马拉压山脉的天堑,其中亦有山口?”
长孙无忌思索了一下摇头:
“后世多非凡手段……”
李世民颇为动心:“选一机敏之人,遣劲卒保护,携蔗糖扮商贾,入吐蕃打探情况。”
“既然吐蕃生长于斯,若有去印度之捷径,他们也必然清楚。”
于是此事便暂且压下。
李世民这才有空盯着后世调侃孙权的话语嘿嘿直乐。
相较之下看来他还是挺受后世喜爱的嘛,至少无如此戏谑之语。
甚至他李世民还得感谢孙仲谋呢,若不是其迫民如此,安能闻听这印度之制?
……
益州三人盯着那百岁旧吏评武侯的话有点惊讶:
“如此身后名?”
张飞沾沾自喜:“这算得上什么?蜀中百姓还给军师立了武侯祠传承千年香火不绝呢!”
刘备庞统赵云糜竺一起猛点头,只觉得与有荣焉。
然后张飞接自喜着道:
“军师更是跟俺兄长合祀立庙,庙匾虽书昭烈庙,百姓只称武侯祠,足可见军师得蜀中百姓之民心。”
刘备的眼神微妙了起来,盯着自己三弟瞧了一眼道:
“白水关有仲邈把守万无一失,翼德不妨先在成都留驻半月。”
“等成都河道疏浚完毕,再回白水关镇守不迟。”
张飞摸了摸脑袋只觉得大哥也变得喜怒无常了起来,只能委屈的应了一声。
为了缓解打破尴尬,张松主动活跃气氛道:
“卧龙既有忠武之谥,那想来齐名的凤雏亦留名青史。”
庞统迎着张松殷勤的目光张了张嘴巴,但一个字都说不出来,活像一条上了岸的鱼一般。
下一更约九点,感恩ao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