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江的冬天,虽没有北方冻得结实。但只要看看屋檐下挂的那排冰锥子,就知道气温有多低掉了。一只煤炉,几节通向窗外的铁皮烟囱,便成了这个年代实打实的小暖炉。噗——暖炉上的开水壶扑腾起来了,陈佩丝提起水壶给自己和江山各沏了一杯茶。接着,赶紧又窝回了沙发。前些日子,余思归从东京新带回的一批杂志,全部被陈佩丝牢牢掌握在了手里。只有等他看够之后,才能落入刘小庆和潘红的手中。江山坐在书桌前,翻看着黄沾寄来的一大摞麦当劳简历。或许是担心内地的土包子见识短浅,不了解洋快餐的深浅。哪怕已经被查良镛告知江山不但去过东京、也到过香江。但还是不放心的,给江山寄来了一小箱的麦当劳资料。可,钱的事却只字未提。好在,江山这会也不着急提钱。看着眼前即熟悉又陌生的“M”,他倒真有点想念热汉堡加冰可乐的滋味了。说起来最初的麦当劳,只是米国的麦克唐纳兄弟在1940年创建的一间汽车餐厅。店里销售的主菜是热狗。但经营了一段时间后,兄弟俩发现店里最受欢迎的餐品居然是汉堡包。于是,便赶紧调整了菜单。这一调整,令店里的营业额立刻起飞。截止1954年,麦当劳已经发展成了拥有10家连锁店的餐厅。也正是在这一年,麦当劳的奶昔机供应商克罗克发现了它的无限商机。在其它快餐店只配置一、二台奶昔机的时候,麦当劳餐厅却将奶昔机的数量提高到了八台。一番暗中观察后,克罗克决定筹借重金,从麦克唐纳兄弟的手中,将麦当劳连名字带铺子一块买了下来。到手后,克罗克立刻对店面进行了全新设计包装。直到这时,麦当劳的门头上才出现了经典的金色大“M”标志。一张黑白照片出现在了江山的视线里。“这是什么?”陈佩丝的声音猛然从身后传来。“汉堡,”江山头也没回的答道。“汉堡是什么?”“两片圆面包的中间搁块牛肉饼、再搁片菜叶、挤点蛋黄酱就得了。”“听起来还怪好吃的,”陈佩丝看着照片上的汉堡包:“不过这玩意看起来也忒大了吧。”“这是店家做得一只放大的汉堡模型,”江山点了点照片:“1975年,米国的麦记在香江开了一家餐厅。为了宣传,他们做了一只巨大的汉堡包。”江山夹着香烟的手,在空中划了一个大圈:“然后,放在一只小艇上,从香江岛一路运到了九龙,引来了岸边无数人的围观。”就在这一年,在一只菠萝包仅买05港元的时候,一只巨无霸的价格已经卖到了39港元。相比73年登港,75年撤店的肯德基,麦当劳在香江的发展可以说是一路顺风顺水。香江人民对麦记付出的感情和金钱,也要高于任何一家快餐品牌。电影《甜蜜蜜》中,手把手教黎明点餐的麦当劳服务员张曼玉,待着店员帽的龇牙一笑,令麦当劳的制服立刻璀璀生辉。《金枝玉叶》中,袁咏仪教张国荣说的那句:麦当娜约咗麦当雄去麦当劳道嗰间麦当劳食麦皮捞当归。《龙在少年》里,罗家英代表消协抱回的那只巨无霸……无一不是麦当劳最早的港片植入广告。听了江山的介绍后,陈佩丝仿佛打开了一个瞭望口:“这么说,在小艇上放个大模型也是一种广告了?”“那当然,”江山点点头:“广告说白了就是广而告之,不拘于方式也不限于地点。不过,最有效的宣传方式还得属传媒,也就是广播电视和报刊了。”“要我说这位同志也是小气,”陈佩丝看着满桌的纸张:“寄这么些照片过来有什么用,也不知道寄点……那什么来着?”“汉堡包。”“对,也不知道寄点汉……堡包给咱们尝尝。”“回头我见了他们,一定替你好好批评批评。”“他们什么时候到?”“后天应该差不多了。”“江山,到时候你不用紧张,”陈佩丝拍了拍胸脯:“我陪你一块去。”“伱?”江山转过身看着他:“你也想去?”“我这不是担心你不会说广东话嘛。”江山乐了,胳膊肘搭在椅背上:“怎么?你会说?”“当然了,会的虽然不多,但总比不会强吧!”“那成,到时候你和我一块去。”再次转过脸的时候,江山已经铺开了一张画纸。今晚,看来他又要熬通宵了。……同一片星空下,连夜作战的大有人在。《燕京晚报》、《羊城晚报》的职工正在为2月份的复刊做准备。浦江城的《新民晚报》在已经停刊了10多年后,终于等来了平反的通知。收到消息后的前任总编,正在按个通知之前的老同事。除此之外,全国各家文工团的演员正在为军队精简整编的传闻,紧张的彻夜不眠。70年代一结束,文工团的全盛时期也跟着结束了。随着铁道兵的撤销,工程兵的降格,铁道文工团、工程兵文工团已经陆续接到了撤销通知。其它文工团,将被改编拆分成了独立的歌舞团、话剧团、歌剧团……这其中所牵连的人事变动,将改变每个人的命运前途。相比他们,苏小明就没有这方面的烦恼了。不过这一会躺在床上的她,依然翻过来调过去的睡不着。“也不知道,团里会给我准备首什么样的歌?”作为海政的一位美声歌唱演员,苏小明一直就是个刺头一样的存在。别人练声时,她逃课。别人休息时,她练声。究其原因,当然是因为她根本就不喜欢美式唱腔。在海政,最早学唱邓丽君歌曲的人就是苏小明。她不但自己私下唱,还在团里演出时唱。在挨批的同时,也让领导看见了她身上的闪光点。但,也同样让苏小明收获了不少白眼。别看苏小明有一位政委妈妈,但她受到的挤兑却一点没见少。相反,还遭受了不少不公的待遇。这次能被团里选送去浦江演出,还说会特意为她写首歌。可真把她给乐坏了。黑暗中的苏小明,侧着身子枕着脑袋。一双明亮的眼睛穿过黑夜,回想起了自己的黑夜。比江山小一岁的苏小明,出生于1957年。她的妈妈是“三八”式干部,爸爸是总政文工团的第一任团长。特殊年代时,妈妈将提前写好的五张纸条,塞进了饭盒里。大女儿拿着纸条,坐火车赶到了沈-阳。军区的一位司令员,将她安排到岛上当上了一名女兵。二女儿拿着纸条,找去了山东。军—分区的一位首长,让她就地当了兵。三女儿跑去黑龙江后,被分在建设兵团里插队。老四和老五苏小明年纪太小,只能留在家里相依为命。直到1974年,苏小明才被海政合唱队收了编。但一直想成为独唱演员的她,却从没有如愿过。直到最近一年,苏小明才在邓丽君的歌声中找到了适合自己的音乐。“也不知道,会给我写首什么样的歌?”整整一天,苏小明都在想着同样的问题。海政的专业词作家马金星,这会也在家里思考着这个问题。在接到团里布置的任务后,坐在书桌前的他正在闭着眼睛回忆着下部队体验生活时的情景。跟随战舰航行在茫茫大海上时,马金星晕得那叫一个求生不得、求死不行。这时候士兵们都围在他身边照顾他。“你就把自己想象成躺在摇篮里。”一想到这句话,马金星立刻笔走如飞。不出两小时,一篇名为《军港之夜》的歌词,就洋洋洒洒的写成了。兴奋中的马金星,连夜将歌词送去了作曲家刘诗召的家里。这个时辰的刘诗召,正在家里偷听邓丽君的《月亮代表我的心》。在看到马金星送来的歌词后,一个大胆的想法冒了出来。“老马,这次我们来写点不一样的东西怎么样?”“行啊,”马金星笑道:“我这个不知死活的东西愿意奉陪到底。”早在之前,马金星因为创作了歌曲《泉水叮咚响》,被一位领导大骂为:不知死活的东西。刘诗召一听这话,立马就想起了这茬。两位词曲家相视一笑,一首唱响了整个80年代的《军港之夜》,就这样在一夜之间诞生了……(本章完)
第三百章 连夜作战的作品(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