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三四章:内阁和实学(求推荐、求收藏)(2 / 2)

又因为朱棣出于培养年轻人的目的(秘书吗,一般在领导身边学习几年,就会外放为官),提拔的都是翰林院中缺少为政经验的翰林。(这些准备培养外放的秘书,当然不需要方面大员来担任。)

所以,内阁就有非翰林不入阁和方面大员不入阁的传统。

由于朱元璋废除了宰相。永乐以后,内阁凭借皇帝的权威逐渐取得了近似宰相的地位。而从科举功名中收益的文臣,出于推高科举出身的目的,暗中把内阁的传统有意保留下来(翰林院的翰林大多是每届科举的前几名)。

就这样,大明的最高政策制定中心,就逐步演变成一帮从未担任过地方大员,对地方事务缺少具体了解的京官集团中心。

如此的中心,制定出的政策和对地方的掌控可想而知。

捋顺内阁的脉络,朱由检再次摇头叹息。

大明的文臣还真厉害,永乐时代的好政策总能被他们扭曲的面目全非。

可惜了那辉煌的永乐时代,唉!

当托塔天王李三才死后还受到的严苛追罚,传遍了天下时,东林党人变得人人自危,纷纷谋求自救。

当阮大铖投向信王以谋求自救时,在遥远的辽东,帝师、辽东督师、东林党人孙承宗也在谋求自救。

辽东,柳河畔

一个魁梧的大汉不住的手搭凉棚向河上眺望。可不管他怎么看,宽阔的河面上依然还是什么都没有。

“直娘贼。”大汉放下手,暴躁的骂道:“这都逾期两天了,那帮水鱼就算是属乌龟的,也该爬到这儿了吧?”

身旁一个同样健壮的大汉开口劝他:“鲁兄,沉住气,在等等吧?”

“还等?”宁远中协副将鲁之甲双目一瞪,“李承先,你小子不是怕了吧?”

“怕?我怕个鸟!”参将李承先毫不客气的瞪了回去,“水军的那帮小子不来,你还能飞过去不成。”

鲁之甲一时语塞,他抬头看看这大好的晴天,又向河面望了半天。转过头来,狠狠的跺了一脚,大声叫道:“老子不等了。李承先,老子这就用那几只渔舟渡河。你敢不敢跟老子去?”

“去就去。要我说,咱们就不该等他们。要是一来就渡河,现在咱们应该都打下耀州了。”李承先喊得声音比鲁之甲更大。

听李承先的喊声,鲁之甲忍不住摇摇头。

此次可不止是打耀州这么简单。孙阁老来辽东有3年了,宁远觉华岛一线防御已经完全建成,防御应该已无问题。

从天启三年算起,这批关宁军也整训了足有2年了,是该拉出来试试火候了。要不,区区一个耀州,哪需要马大帅(山海关总兵马世龙)亲自出马。

想到马大帅已到右屯,明天就要提兵亲自前来,鲁之甲心中就是一阵烦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