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2章 宫斗不如造反(二十九)(2 / 2)

她不想再像上次一样,明明自家儿女被打了,她却还要陪着笑脸去给人家赔礼道歉!

“念儿,这件事,我去准备,你不要在陛下面前露了风声!”

胡氏抬起头,死死的看着郑念儿,无比认真的说道。

呼!

郑念儿吐出一口气,太好了,母亲这是答应了!

有了母亲这个皇帝乳母帮忙,她的计划将会更加顺利。

……

永承帝不知道他的几个女人们都各自谋划着什么,他的心思都在政务上。

盐政司已经设立起来,原本,永承帝因为“何太后”的圆规,对盐政司并没有那般热切。

不过,盐政司的选官制度,是他提出来的“考试选拔”,是他推行科举制度的第一步。

所以,永承帝还是给予了足够的关切与重视。

永承帝想办法塞进去几个寒门学子。

这些寒门学子,是真寒门。

是永承帝命心腹(也就是郑氏父子啦),在京中特意挑选的一些寻常百姓人家的子弟。

他们确实有些才学,却因为出身、门第,没有人推荐,只能留在京城想办法钻营。

其中有些人,许是遭受的轻慢、打击太多,已经开始愤世嫉俗,仇视世家。

永承帝要的就是这种不倾慕世家、敢以世家为敌的“勇士”。

除了把这样的“人才”塞进盐政司,永承帝还利用官员大考的契机,将人送到了地方。

比如其中有个叫蒙勤的人,最是激进。

他比当年的冯寿还要痛恨世家,痛恨特权阶层。

在他的口中,那群身居高位的世家子们,都是尸位素餐,都是蠹虫老贼。

他们只顾自己家族的利益,全然不顾天下、不顾黎民。

他们垄断一切,他们霸道蛮横,他们罪该万死。

永承帝亲自召见了蒙勤,还听他慷慨激昂的痛斥世家的种种罪行,只觉得找到了自己的千里马。

于是,好不容易得到了几个安插亲信的官职,他便把最好的一个留给了蒙勤——巡盐御史。

嗯,这是有盐政司衍生出来的一个职务。

原本,永承帝想让蒙勤当御史的,但想要成为言官,不管是资历还是学识,蒙勤都差了一些。

而不只是世家,就是朝中的其他朝臣,也不想让永承帝这个冒失的小皇帝去染指御史台。

蒙勤之流,更是个郁郁不得志的小人物,这样的人如果都能当御史,真当他们大渊朝没有人才了?

不过,小皇帝的面子也不能不给,索性就让蒙勤去当个巡盐御史吧。

巡盐御史也是御史呢。

而且还能去地方巡视,帮小皇帝深入民间,体察民情,一举两得,多好的安排啊,对吧?

永承帝……听着虽然别扭,却也不是没有道理。

永承帝最缺的就是地方上的耳目。

他身居皇宫,就连京城都不敢说十分了解。

大渊朝幅员辽阔,全国有三十多个郡,每郡有二十多个县。

郡县还有上中下之分,人口众多、地方复杂,这么多个辖区,永承帝根本就做不到全都覆盖。

除了想要了解地方上的政令推行、民生艰苦,永承帝还想知道几个藩王、驻边大将的情况。

是的,藩王!

永承帝只有一个哥哥梁王,他的封地就在梁州。

按理,封王后,梁王就该就藩。

不过何太后忌惮梁王母子,不肯放他去地方,就想把他困死在京城。

永承帝虽然与梁王“兄弟情深”,却也没有真的傻兮兮的“放虎归山”。

而是给他修建了豪华的王府,让他们一家好好在京城当个富贵闲人。

先帝只有两个儿子,永承帝这一朝,也就只有梁王一个藩王。

但先帝那一辈,还有兄弟。

除了嫡亲的弟弟韩王赵烁外,还有几个堂兄弟。

当初先帝起兵,全族都鼎力支持。

同辈的十几个堂兄弟,战死了一多半。

待到大渊朝建立,只剩下五个人。

这五位,无一不是战功彪炳的有功之臣。

不管是为了血缘,还是为了最初的承诺——共天下!

先帝哪怕心里不舍,也大方的册封几个兄弟为藩王。

当然,封了王,并不意味着就真能共享富贵。

随后的十几年里,有的藩王造反,有的藩王祸乱地方,先帝“忍痛”诛杀。

发展到现在,六个藩王只剩下了俩。

一个是先帝的亲弟弟韩王赵烁,一个则是南王赵炎。

赵烁虽然是藩王,却一直被留在京城。

先帝对这个亲弟弟还算信任,临终前,把他列入三大辅臣之一。

先帝不是不怕弟弟会当摄政王,甚至造亲侄子的反。

但,先帝更怕赵家的江山有朝一日会改姓“何”。

赵烁再不济,也是他的亲弟弟,是赵家的血脉。

即便赵烁谋逆,上位后,也要供奉赵家的先祖,认他这个哥哥为开国太、祖爷。

先帝让赵烁当辅臣,就是为了牵制何太后。

赵烁虽然没有就藩,但在京城,依然有权有势,他的手里握有先帝留下来的三万亲卫。

另一位藩王南王赵炎,就没有赵烁的好运气了。

他的封地在蛮荒的南州,遍地虫蛇、毒瘴,还有民风彪悍的山民。

而即便是还怎么一个地方,也不是南王一家独大。

他的近侧,就有南平王这个异姓王。

南平王说是来镇守南疆,实则也是为了牵制、监控南王。

在朝廷看来,南州偏僻,物资匮乏,但境内却有许多盐井。

靠着这些井盐,小小一个州郡,竟也能养活南王、南平王两大王府,以及南平王府麾下的二十万兵马。

永承帝亲政后,虽然没有想到撤藩,但对于南州,他还是有些放不下。

那里有两大王府啊,还有好几个大型盐井。

出产的井盐,足以辐射周围十多个郡县。

如今,有了何太后推出来的“制盐新法”,永承帝倒是不缺那点儿井盐。

但,既然都牵扯到了盐,就跟永承帝的盐务改革有关系。

蒙勤作为皇帝钦点的巡盐御史,他的第一站就是数千里之外的南州。

“蒙卿,此次你的任务十分重要。除了查清南州境内的几大井盐,还需要摸清南王和南平王府的动向!”

临行前,永承帝特意将蒙勤召进宫,屏退左右,拉着对方的手,仔细交代着。

蒙勤本是个郁郁不得志的读书人,在京中钻营多年,都未能得到“伯乐”的赏识。

如今好不容易遇到了“明君”,他真是一腔热血,恨不能舍生忘死、以报君恩。

“陛下放心,臣定会肝脑涂地……”

<sript><sript>

<sript><s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