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钟离大战(1 / 2)

第三章、钟离大战

南梁声势浩大、做足功课的北伐,居然眨眼间攻守易势,转为北魏的南征,成了南朝历次北伐中最大的笑话。

梁武帝得知战报,也顾不得北伐不北伐了,急令昌义之坚守住钟离城。守住钟离城,才能守住江淮;守住江淮,才能防止北魏大军饮马长江。

北魏中山王元英和杨大眼两部合兵,足有十几万人,而钟离城的守军,不足3000人。更要命的是,一个人听说梁军大败,也赶紧率军来包钟离城的饺子。

北魏方面本来是增派大将邢峦合围钟离,邢峦分析形势后,两上章表,恳请罢军撤围。

邢峦的理由算是比较充分南朝军队虽不擅长野战,但守城能力却不容小觑。北魏之前就曾进攻过刘宋与萧齐,皆因对方城守坚固才无功而返。本次义阳之战也是,攻城战打的艰苦卓绝。在梁人坚固的城墙之下,魏国的将士难免要成为炮灰;而且钟离城池位于江淮之外,运粮十分不便,需要速战速决才行。

元恪更相信元英和杨大眼的判断,既然你战意不强,我就派个战意强的去吧。

还有谁,能比与南梁有灭国灭族之仇的萧宝夤战意更强?

宣武帝元恪召回邢峦,代之以萧宝寅,此时他的身份是北魏的镇东将军。

萧衍,我要直捣建康,替南齐报仇,替皇兄报仇!

钟离城因北临淮水,不利进攻,魏军便在位于淮水中的邵阳洲两岸搭起了连接淮水南北两岸的跨河长桥。元英驻军南岸,负责攻城。杨大眼据北岸,负责粮运补给。萧宝夤则确保桥梁本身的畅通与安全。三人分工明确,想把小小的孤城一口吞下。

钟离城顿时处于风雨飘摇之中。

钟离城有难,梁武帝萧衍心急如焚,于天监五年(506)年11月,急令右卫将军曹景宗统20万梁军援救钟离。

援军在路上,而魏军一直在疯狂攻城。十几万虎狼之师密布如蚁群,先用车子不断载运泥沙,填平了围绕钟离城四周的沟堑。再利用冲车撞击城壁,之后再以车轮战法昼夜猛攻。(昼夜苦攻,分番相代,坠而复升,某有退者,一日战数十合)。

昌义之及时以泥土敷填损坏的城壁,率守军顽强反击,滚木雷石、弓箭热油,拼命往城下砸、泼,魏军死伤上万,战况趋于胶着。(前后杀伤万计,魏人死者与城平)。

这场力量悬殊的攻防战持续到什么时候?一直持续到次年(507年)正月,钟离城内守军的艰苦卓绝程度可想而知。

魏军的状况也好不到哪里去。到了2月,眼看局势不利,宣武帝元恪下诏,要求元英撤围班师。

十几万大军拿不下小小的钟离城,元英心有不甘,上表2月一直下雨,耽误了攻城,待3月天气晴朗后,一定能攻下钟离,请求再多给一些时间。

2月雨多,影响攻城,理由似乎成立。但是,如果元英是个气象学爱好者的话,就不会认为3月是个好时机了。原因?后叙。

魏兵虽进退维谷,但毕竟军力对城内守军形成碾压之势。梁武帝萧衍心里明白,再不增援,钟离城破只是时间问题。先前的援军曹景宗部驻道人洲(今安徽凤阳东北淮河中),为争功而擅自出击,死伤颇多,直至不敢出击。曹景宗暂时指望不上,萧衍认为,不出王牌是不行了。于是,果断的甩出了手中的一张王炸。

是谁?

豫州刺史韦睿,后世称之为南朝第一名将的韦睿。毛爷爷在读《南史》时,批注最多的一篇人物传记,即是《韦睿传》,仅文字批注就多达24处。

韦睿家族出自西汉丞相韦贤,世代为三秦地区的名门望族。萧衍代齐建梁,韦睿功不可没,梁朝建立后历任廷尉、豫州刺史。

韦睿作为豫州刺史,坐镇哪里?合肥,他亲自率军打下不久的合肥城。

本次梁武帝北伐,总司令是萧宏,战事顺着长江沿岸展开,东起青、徐(今江苏北部、山东南部),西达河南(今河南)。萧宏大军迟滞于洛口,但东部的韦睿却势如破竹。

韦睿先是攻克了小岘城,马上向合肥进军。

在此以前,右军司马胡景略已经进围合肥数日,可久攻不下。韦睿到后,先带领轻骑考察四周山川地势。回营后,宣布一件事

在淝水上筑堰。

筑堰活动连夜进行,工程浩大。堰成,水位上涨,水通后战船相继开到,水军顺利到达。韦睿接着下了一道命令—攻击东西两小城。

原来,魏军在合肥城东西两侧分别建了两个小城,夹合肥而立,韦睿先攻占这二城,清除合肥外敌军据点。不久,北魏援军杨灵胤率兵五万杀到,韦睿迎击,将其轻松击溃,将合肥干干净净的剔成了孤城一座。

魏军这才明白韦睿的意图,出动兵力猛攻,试图破坏淝水堰。魏军来势汹汹,梁军人心浮动。军监潘灵佑劝韦睿退回巢湖,诸将又请求退走保住三义。

韦睿,命人取来他的伞扇旗帜等仪仗,立在大堤下,下了死命令军败将死,有进无退,退者,斩!

主帅决死,梁军三军用命,奋力击退了破堤的魏军,加强堤坝的防守。

韦睿筑堤堰,可不是用来抗洪抢险的。堤堰保住后,水位持续上升,梁军战舰开到,高水位加上高战舰,守军失去了居高临下的优势。梁军反而处于高点,可以俯射城内。梁军居高临下,战舰四面云集围城,一举破城,俘虏魏军万余人。

如此名将,一定是高大威猛之士?错,韦睿素来身体羸弱,每次作战从未骑过马,而是坐着小车督军,如果再来把羽扇,头上再戴个小沈阳版的鞋垫帽,就是妥妥的诸葛孔明。其实,正史中从未有过诸葛亮坐小车的记载,身处元末明初的罗贯中老先生,之所以在演义中让亮哥坐上了车,应该是抄袭了韦睿的坐车形象才是。

合肥攻克后,萧衍命众军进驻东陵。东陵,离北魏的甓城仅有二十里之距。将要会战之际,萧衍下诏韦睿班师。考虑到南梁军离魏军太近,担心被尾随追击,韦睿下令辎重都作前队,大军在中,自己坐小车殿后。

北魏军被韦睿打怕了,远远望着不敢逼近,韦军得以完整无损地退回。南梁从此就把豫州州治迁到合肥。

本次曹景宗奉命救援钟离城,死伤颇多,直至不敢出击,在道人洲筑垒自守。曹景宗指望不上,萧衍即刻下诏,宣韦睿入朝觐见,赐他龙环御刀全委托给你了,诸将有不听令者,斩。

时年已65岁的韦睿接过刀,也接管了南梁的生死存亡。

兵贵神速,韦睿率军自合肥直接过阴陵大泽,碰上山涧峡谷,一概令工兵架桥渡过。有将领担心魏军势盛,劝韦睿慢点儿进军。

韦睿摆摆手钟离内现已经急得挖洞住,找老鼠充饥了。驾车急赶去,还怕来不及,还缓进?加速!

从合肥到钟离城,直线距离300多里,且路上到处是阴陵大泽、山涧峡谷,韦睿救援军却仅用了不到十天就赶到,与曹景宗合军进屯道人洲。

一代战神韦睿驾到,曹景宗很是恭敬,二将相处和睦。与破合肥一样,战前,韦睿先是进行地形考察。

毛爷爷在读《南史韦睿传》时,于韦睿合肥之战勘察地形的“睿案行山川”处批注“躬身调查研究”。在本次勘察地形的“睿巡行围栅”处加了旁圈,也批注“躬身调查研究”,似犹嫌不足,又在“躬身”两字旁加了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