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小家里人都跟巫小陆说,男儿不准哭的。可这时候,他真的忍不住哭出声来。巫素贞在幺弟身边,确实听不懂诗,却为杨继业所言而流泪。仅仅地抓住巫小陆,心里在祈祷,“千万要平安回来,千万要平安回来。”
蛮族的人原本不知如何表达,可听到巫小陆的叫好声,便有几百人跟着叫喊“好诗——”
稍停,几万人一起叫喊,“好诗,好诗,好诗……”
杨继业见蛮族人的回应,知道这样的回应对战台上不会有多少影响。随即将手举起来,下面的人当即安静。
他的动作,使得战台上中年文士和皇孙等见到杨继业这时候,在蛮族人群心目中的份量和感召力量,心里也在琢磨,如何才能转变为主动。
“皇孙,请您评一评诗吧。我虽然自知,这一首诗传颂到京都,又将是一首名传千古的好诗,但您是评诗的人,还要尊重皇孙,请皇孙给予评判。”杨继业故意说,对于郑板桥这一首言志之诗,在后世都是非常有名气的,此时,将这诗与荆蛮楚地的蛮族联系在一起,更能够彰显出诗的内涵。
这诗几乎将蛮族千百年来,在荆蛮楚地生活的状况,精确地描述出来,也展示出他们的精神与不屈之态。
刘世博虽说读书不多,但还是勉强可读懂好诗的。当然,这时候也完全可睁着眼睛说瞎话,将中年文士的那《咏竹》拔高,贬低杨继业这首《竹石》,判定杨继业输一场。
中年文士对杨继业这诗的好坏,自然分辨得出,他本身也可说瞎话的,但听到战台四周的叫好声,心里也明白,真的说瞎话,引来的后果是比较危险。
中年文士看着皇孙,刘世博犹豫不定,不知该如何说。
“好诗。”战台下突然涌进一群人来,又一个文士出现了。战台下朱成章带来的精锐枪兵,见到有人冲击过来,立即分出两小队,用枪指着来人。
然而,来人却也是枪兵,那些人大声吼叫,“镇边王府公干——”
谁想,镇边王府的人这时候赶过来了。杨继业站在战台上,见镇边王府的人感到,顿时放松不少。心里也在说侥幸了,先叫刘浪下战台,使得他进到安全范围,总会博得镇边王府的好感了。
两队枪兵的竹筒枪相互指着,对峙。中年文士见到战台下出现的人马,脸色立即阴沉,知道这时候,所有的先手和优势都失去了。
镇边王府的人马,肯定不能与他们带来的精锐相提并论,但拼死一战,他们也不过百多人。何况,生蛮各支的精锐,也过来了吧。
好在有皇孙、有朱成章,这些人的身份,镇边王府也不敢招惹吧。
局势的转变,对蛮族和杨继业更加利,使得中年文士也明白,这时候,哪怕贬低杨继业的诗,也不起作用的。当即对皇孙刘世博点点头,刘世博说,“两首诗,各有所长,各有其韵。全诗也都是无一竹字而言竹,不过,杨继业的《竹石》略高一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