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0 三派拥立 (二合一)(2 / 2)

早在夺门之变时期,沈忆宸就经历了一场大明版“玄武门之变”。现如今石亨的想法,不过是另一场明代宗版本的“大礼议”事件罢了。

襄王世子朱祁镛在朝中毫无根基,班底b景泰帝朱祁钰还不如,权臣想要掌控的难度相对较低。但石亨想要当“摄政王”,就绕不过他爹襄王朱瞻墡那一关,难道别人父子血脉的亲近程度,还能不如你这个拥立外臣?

到时候要麽竹篮打水一场空,要麽复现历史上权臣的下场,石亨是不是把问题想的太简单了。

沈忆宸几乎是话音落下,石亨却突然哈哈大笑道:“向北果然心思缜密,此事本公也有过考虑,这就是为什麽需要你我联手的原因。”

“如果襄王世子朱祁镛到时候不可行,以本公的权势加上成国公的根底,太祖子孙谁都可以成为大明皇帝!”

没错,这才是石亨邀请沈忆宸的真正目的,明朝四大老牌国公中,黔国公永镇云南基本上不管朝廷中枢的事情。魏国公跟定国公两脉一T,镇守应天府同样远离了权力中心,英国公本来可以与成国公一较高下。

但是土木堡一战让庶子袭爵威望大跌,再加之嫡子张軏参与了夺门之变,被景泰帝朱祁钰问罪贬为庶民,导致英国公一脉沦为了国公级别中的二流档次。

现在老牌勳戚中,唯一还处於巅峰位置的,仅剩下成国公朱勇一人!

这几年石亨不断在军中安cHa亲信,已经逐渐掌控了大半京营跟宣大防线,更重要是革除了本应该承担监察作用的文官督军,让他在军中权势达到了只手遮天的地步。

不过另外一半边军跟京营,掌控在了于谦跟成国公朱勇一脉手中,其中还包含了沈忆宸的嫡系。

想要担当随意拥立或者废帝的权臣,就得承担天下共讨之的後果。石亨心中很清楚,他目前拥立对象仅在礼法道统的范围中,选择余地很少。

最理想的储君人选,自然是选个偏远旁支的幼主,这样就能达到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效果,朝堂完全在自己掌控之中。

石亨没有把握自己选择幼主登基,扛住天下人的声讨,可如果成国公一脉的兵马能站在自己这边,那麽文官集团跟宗亲藩王就掀不起什麽风浪。

沈忆宸目前的立场,将起到决定X的作用!

话说到此处,连沈忆宸都有些感叹於石亨的胆大包天。不过在历史上面明英宗复辟後,石亨确实有过一段不加遮掩的猖狂时期,b如直接向皇帝提名六部尚书的人选,随意带领部下亲信进出紫禁城等等。

如果不是明朝皇权集中度,达到了封建王朝的巅峰,恐怕明英宗还真有机率成为傀儡。

沉默,许久的沉默过後,沈忆宸才回答道:“忠国公所图甚大,本官还需要好好考量一番,毕竟此事关乎到国运昌荣。”

听到沈忆宸说出这句话,忠国公石亨期待的眼神中,立马就闪现出失望,神情也逐渐冷淡了下来。

他本以为沈忆宸敢於诛王弑君,会跟自己是同一类人,充斥着野心以及对权势的渴望。不管日後是否能和谐相处,至少在踏上权倾朝野这条路上,可以携手前行。

结果万万没想到,沈忆宸犹豫了,亦或者说怕了!

感受到气氛有些凝固,之前一直没敢说话的户部侍郎刘本道缓和道:“沈中堂说的不无道理,关系重大谋定而後动,才是老成谋国之举。”

可这边刘本道话音刚刚落下,石亨的亲侄子,定远伯石彪就不满道:“就怕想太多,到时候h花菜都凉了,朝中那群满口仁义道德的文官动手可b我们快多了。”

“要真论起狠来,还得看文人!”

“闭嘴,这里有你说话的份吗?”

石亨当即怒喝了一句,侄子在别人面前嚣张无度可以,要把沈忆宸当做传统文人,在他面前托大就找错对象了。

别人不清楚,石亨可是跟沈忆宸并肩作战过,他的本事以及军中威望难道还不清楚吗?

如今的沈忆宸,早就不是什麽争强好胜的愣头青,别看石彪贵为定远伯,他还真没怎麽放在眼中,自然不会为区区一句嘲讽动怒。

不过他却敏锐的捕捉到了一个信息关键点,於是赶忙追问道:“定远伯,你说朝中文官动手快多了,到底是何意思?”

看到沈忆宸一副虚心讨教的模样,定远伯石彪愈发觉得叔父太过於重视书呆子了,於是毫不遮掩的回道:“难道沈阁老你认为皇长子病重是个巧合吗?”

“朝中同样有人想要从龙之功,他们已经出手了,只不过拥立的对象是皇太子朱见深罢了!”

果然如此!

听到定远伯石彪这番话,终於算是解开沈忆宸一个久违的疑惑,那就是历史上皇长子朱见济早夭,真的如同史书上描写的那样T弱多病导致的吗?

可问题是皇长子朱见济在《明史》中,连生辰都是混乱跟自相矛盾的。b如《明史卷·列传第一》这样描述“景泰三年,妃杭氏生子见济,景帝yu立为太子而废宪宗。”

如果这里属实的话,那就意味着皇长子朱见济景泰三年出生,可这又与《明史·废帝郕戾王附录》中,记载朱见济正统十三年出生相违背,很明显後者更符合逻辑一些,皇长子不可能才一岁。

另外根据易储这段历史的文献记载,吏部尚书何文渊能说出“序在l先”四字,至少能确定一点。那就是皇长子朱见济年龄,一定是b皇太子朱见深要年长,否则《明史》中关於易储的全部记录都得崩溃。

诸多漏洞,不至於翰林级别的史官,业务能力低下到这种地步,那麽只有一种可能,皇长子朱见济被人为更改多次,以至於前後都无法对应。

生辰都是错的,那麽自小T弱多病的描述,真实X就成为了疑问。现在沈忆宸已经能得知,朱见济是正统十年生,b正统十二年生的朱见深大两岁,景泰三年算得上八岁了。

这已经过了最容易夭折的婴幼儿时期,偏偏在易储放出风声的最关键时期重病不起,如果是背後有人为之,那麽一切便说的通了。

看来很多人的动作,还真b自己想象中要快很多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