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位弟兄听令,随本将退守奉天殿!”
面对沈忆宸一百八十度转弯,韩良安瞬间就明白了对方的意图。确实按照这种局势继续在左翼门抵挡下去,不等外面的腾骧四卫攻进来,己方将士们在太后权威下,怕是纷纷举手投降。
“只有魔法才能打败魔法”,不管怎麽说景泰帝朱祁钰终究还是大明天子,皇帝至高无上的权威X不容置疑。
哪怕依旧处於劣势,总b现在不战而降强!
听到沈忆宸跟直属上官的号令,侍卫上直军纷纷朝着奉天大殿的方向退去,意味着紫禁城最後一道防线失守。
要知道奉天大殿跟左翼门的直线距离不到一千米,殿外长廊上朝会的官员,已经能目视战场情形的变化。当看到一众守门禁卫如同cHa0水一般涌过来,他们立马就意识到发生了什麽。
兵败如山倒……
一GU恐慌情绪瞬间蔓延开来,站在殿外的低品阶京官,开始无视监察御史的督管,蜂拥朝着殿内方向涌去。以免外面两军交战兵荒马乱的情况下,出现城门失火殃及池鱼的情况发生。
见到这种局面,右都御史杨善的脸上,闪现过一抹压制不住的喜sE。自己冒着风险下注太上皇这步棋没走错,g0ng变的速度跟果断,有些超乎了杨善对於朱祁镇能力胆识的认知。
看来人只有被b到了绝境,才会爆发出潜力。
既然如此那自己就再顺势推舟一般,彻底瓦解奉天殿内文武百官对当今皇帝的效忠。只见杨善在众人一片慌乱之中,跨步站在中庭朝着龙椅上的朱祁钰禀告道:“陛下,沈中堂率领的侍卫上直军一片溃败,刀剑无眼还请早做决断!”
“早做决断”四字背後的潜台词,其实就是如同当初蒙古大军即将要兵临城下,劝诫景泰帝朱祁钰弃守京师隐喻一模一样。
那就是皇帝你赶紧跑路吧!
问题是当初蒙古大军兵临京师城下,朱祁钰哪怕就是弃守京师放弃北方半壁江山,他依旧还能依托两京之一的南京顺天府苟延残喘。
如果励JiNg图治缓过这口气来,配合靖远伯王骥的南征军,以及北方各布政司的卫所军,未必没有机会北伐光复河山。
现在的朱祁钰要是跑了,他没有了皇帝身份作为倚仗,绝对没有任何翻盘的可能X,连当初下落不明的建文帝都不如,只会在史书上面贴上妄图篡位的乱臣贼子的标签!
右都御史杨善的意思,不仅仅是朱祁钰懂,奉天殿内这群坐镇中枢几十年的老狐狸,谁还听不出背後的那套潜台词?
不管g0ng外还有多少效忠於朱祁钰的兵马,只要g0ng中禁军战场分出了胜负,谁坐上了奉天殿的这把龙椅,谁就将成为最终的胜利者。景泰帝就目前形式来看大势已去,是时候该“投靠旧主”,顺应天命了。
同时要能说动景泰帝朱祁钰主动跑路或者投降,或多或少还能在g0ng变中沾点功劳,日後太上皇登基犒劳有功之臣分点汤喝喝。
於是乎吏部侍郎赵新当即站了出来,义正言辞的禀告道:“陛下乃万金之T,容不得分毫闪失,还请暂且退朝避开兵锋!”
“臣附议少冢宰之言!”
户部侍郎赵l同时表明了态度,他们这群六部副官跟主官处境不同,正好处於不上不下的位置。没有特殊机缘巧合的情况下,想要更进一步只能靠获取通天功劳,复辟之功无疑就包含其中。
几位六部级别大臣出来劝说,让景泰帝朱祁钰内心简直是又惊又怒,他毕竟登基继位还不到一年,哪怕在执政过程中得到了很多成长,依旧做不到那种运筹帷幄的沉稳跟自信。
此等情形下朱祁钰一时不知道该如何反驳,只能把目光看向诸如於谦、陈循这样的阁部大臣。毕竟他们才是大明官场的核心重臣,一言一行代表着整个朝廷的风向跟立场。
只是面对朱祁钰“求助”的目光,阁部大臣个个脸sE严峻,没有谁首先站出来表态。原因就在这群人几乎全部是宣宗、正统两朝提拔,於情於理朱瞻基、朱祁镇两父子对他们而言有着君臣大义。
家国危难之际,他们不愿让帝系脱离宣宗一脉,於是乎孙太后最初召唤的襄王朱瞻墡被否决,兵临城下又不可能让年仅两岁朱见深主事,这才退而求其次共同推选了郕王朱祁钰。
禅位诏书颁布之後,加之谁也不知道朱祁镇还能不能从瓦剌活着回来,这才让皇太后跟群臣彻底抛弃了明英宗,把目标放在了皇太子朱见深身上。
只要帝系法统能重回朱祁镇一脉,朱祁镇安心当个太上皇享受天l之乐,也不是不可以。
结果现在太上皇朱祁镇率兵马上就要打进来了,加之朱祁钰藉助朝臣拜见封锁南g0ng,以及最近沸沸扬扬的金刀案,准备进一步朝太上皇下手,这就让本已经不满跟同情的群臣,心中生出了念想。
新君才登基一年,就一步步的压迫封锁太上皇,按照这个架势下去朱见深的皇太子之位又岂能坐稳,最终帝系还能回到朱祁镇一脉吗?
要知道朱祁钰即位达成的政治妥协跟先决条件,是确保皇太子朱见深未来继承大统,如果先决条件没有办法继续遵守,後面的一系列拥戴跟效忠,就成为空中楼阁。
哪怕于谦这样忠於社稷的大臣,此刻都开始犹豫到底是继续拥护新君朱祁钰,还是避免一场更大的兵灾,让皇权平稳过渡到太上皇朱祁镇身上。
毕竟满朝文武没有沈忆宸那样的上帝视角,不可能知道明英宗朱祁镇复辟即位之後的所作所为,将掀起一场堪称腥风血雨的政治清算跟迫害,包括于谦在内的众多挽狂澜於既倒的忠良功臣大肆清洗。
外在更是为瓦剌也先立祠,带着一种对蒙古的莫名好感,轻信喀喇沁部首领孛来,直接丢失了中原王朝对於西域最重要的一条通道河西走廊。
战略要地的丢失,从此大明再也无法重现汉唐荣光,成为了大一统王朝由盛转衰的标志。另外对於nV真三部堪称胡闹的羁縻政策,再度导致建州nV真部一家独大,埋下了明末亡国的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