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会馆内,哪怕夜sE已深,此时大堂内依旧是人声鼎沸,赶考的江浙举子们纷纷走出自己房间,义愤填膺的讨论着关於沈忆宸定罪的事情。
最为中央的一张桌子上面,有着一名年轻人站在上面,他脸颊通红握紧了拳头,正在朝着周围的同年举子诉说着什麽。
如果沈忆宸在这里的话,一定会感到非常欣慰,这名年轻人就是当年他在西湖雅集上遇到的何闻道。
数年过去,曾经那个只能站在角落中,没有登台论道资格的小子,现如今已经可以当着众人面呼吁号召。
“诸位同年,沈阁老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现在却遭遇牢狱之灾。吾等身为文人,岂能眼睁睁的看着是非颠倒,黑白混淆,当站出来为沈阁老奔走疾呼!”
在场的浙江举子听着何闻道的呼吁,很多脸上都流露出一抹愤怒的神情,京师彻底解除危机才两月时间,力挽狂澜的有功之臣却要莫须有下狱,天理何在?
“没错,沈阁老投笔从戎,提三尺之剑从福建驰援京师,可谓扶大厦之将倾。吾等今日能活着站在这里,是於少保跟沈阁老率领将士浴血奋战的成国。”
“要说他谋逆犯上,在下第一个不服!”
又是一名年轻士子站了出来,此人沈忆宸同样认识,他便是西湖雅集上,霍州学派曹瑞的关门弟子陈瑞初。
那时候沈忆宸与传统学派理念不同,双方某种意义上还站在敌对阵营。可是随着在西湖雅集上一鸣惊人後,越来越多的学子了解到什麽叫做“经世致用,辨证求是。”
同时也让当初仅仅为星星之火的“沈学”,开始在江南这种文风开放的地方传播。
可能距离燎原之势还相差甚远,但至少沈忆宸之道,不再孤独!
“呵,服与不服有何意义,沈阁老在朝会上阻止太上皇回京,後更当众忤逆上圣皇太后,又把忠义跟君恩置於何地?”
有人支持,自然就有人反对,他就是被沈忆宸在西湖雅集上,用“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八字辩倒的张士衡。
“朝会本就是讨论的地方,沈阁老为了大明荣辱仗义直言,把家国置於个人之上,岂能因言获罪?”
站在张士衡旁边的一名士子看不下去了,当即就开口反驳了一句。
“另外就算沈阁老言语中有不妥之处,理应陛下问责追究,何时我大明由後g0ng当政了?”
这名士子直指问题核心,程序不正义,那麽结果一定不正义。
皇帝还在,就轮不到太后对外官下达旨意,某种意义上来说这同样是僭越!
并且相b较这名士子的委婉,另外一名会馆的年轻举子,更是激进的说道:“社稷为重,君为轻。”
“土木堡一战生灵涂炭,九边防线全面重创,数十万军民在短短时日内殒命。太上皇身为国君,难道不应该承担起大明兴亡荣辱的责任吗?”
其实这句话更直接的意思,那就是丧师辱国的结果是你朱祁镇造成的,现在有了挽回的机会,难道还要贪生怕Si的早日回京?
张士衡本以为自己的话语,能激起一批志同道合之辈,站出来反对沈忆宸的大逆不道行径,结果万万没想到自己却成为了众矢之的!
在场绝大多数学子在当年那一场西湖雅集中,受到了沈忆宸学说的冲击,给他们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
不仅仅是浙江会馆上演着义愤填膺的场景,山东会馆、福建会馆、河南会馆等等地方,同样有着无数士子奔走相告,替沈忆宸鸣不平,想要拨乱反正後g0ngg政的弊端。
很快坐落会馆的这一条街道,有着一批文人士子冲了出来,他们高呼着响应沈忆宸的口号,想要x1引更多的人加入抗争。
“吾乃福建一书生,沈阁老提督福建使八闽之地免除战火,後续更是划分良田救活万千百姓,鄙人这条命都是沈阁老给的,当奉还之!”
“何止是福建,山东决堤三省八府之地百万生民,谁没有受到过沈阁老的恩惠,人不能忘本!”
“还请诸位一同联名请愿书,有功之臣不应该蒙受冤屈!”
很快会馆街道上,出现了一卷长长的宣纸,无数赶考的士子们在上面署下自己的名字,代表着一份对於强权的抗争力量。
就算你是母仪天下的上圣皇太后,却依旧大不过天下大势!
同样的场景国子监也在上演着,李时勉挥挥洒洒的写下了上千字的《正本疏》,准备等待着天明就去紫禁城上表给皇帝。
当年王振专政诬陷忠良,是沈忆宸领着国子监弟子跟进京赶考的士子,写下了一封上疏叩阙鸣冤。如今时过境迁,到了自己这把老骨头,还沈中堂那份恩情的时候了。
站在一旁的国子监司业赵琬,望着《正本疏》那激进的言辞,脸上的神情却是愈发凝重。
“大司氏,你在上疏中这般直言太后牝J司晨,可有想过後果?”
牝J司晨绝对不是一个什麽好词汇,相当於指着太后的鼻子怒骂。现如今天子式微,太后才是真正手掌大权的人,李时勉这封奏章要是递交上去,恐怕会有X命之忧。
“吾等文人,如果连Si谏的勇气都没有,有何颜面在国子监这等学堂圣地教书育人?”
“要是能以我李某一人X命,扭转朝堂不正之风,那是何其有幸!”
李时勉完全没有担忧或者惧怕的想法,相反他内心充斥着热血跟道义。
後g0ngg政跟诬陷忠良此例不能开,否则定会後患无穷。他这封上疏不仅仅是为了沈忆宸,还为了大明的江山社稷!
望着李时勉这般决绝的模样,司业赵琬咬牙向前一步,拿起了刚刚放下的那支墨笔。
“大司氏你说的没错,文以载道,朝廷不公吾等文人自然要匡扶社稷,还请加上我赵某人!”
说罢,司业赵琬就在《正本疏》上写下了自己的名字。当年被王振羞辱诬陷的可不仅仅李时勉一个人,赵琬同样是在国子监广场受罚的官员之一。
如果那一天没有沈忆宸的仗义执言,可能就没有今日还活着的赵琬。
就在此时,屋外传来了一道刚毅声音。
“先生在吗,学生听闻沈阁老下狱问罪,愿前往午门敲响登闻鼓!”
突然出现的这道声音,让李时勉跟赵琬脸上都出现了意外神情。
要知道卞和送来的书信,仅仅局限於国子监高层数人得知,李时勉不想把自己的学生弟子给卷进来。自古文人上疏Si谏,免不了流血牺牲的局面,自己一把老骨头当以身殉道,年轻文人才是大明的未来!
“先生,当年沈阁老恩情学生铭记於心,当知恩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