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螺山口,看着身后那似乎无边无际的雪原,满桂长叹了一口气。
终于算是走出来了!
在这种天气之下,在这种环境之下,换做旁人,很容易就会迷失在雪原当中。
也就是天神下凡的天启帝,才能够带领着这么多人马,从雪原里杀出来,找到一条返回辽地的道路吧。
古人行军作战之时,方向向来都是一个极为重要的东西。
特别是在草地,雪原,沙漠等地形作战,很容易就会迷失方向。
其中尤以李广的多次迷路而闻名。
身为飞将军的李广,居然因为多次迷路导致终其一生都没有达成封侯的条件,最终都没有能够得以封侯,这就说明,一个能够带领大军带领人马准确的找到方向,识别道路的主将对于绝地当中的军队而言,有多么重要了。
朱由校双目一垂,看着前方那点点的灯火星芒,嘴角却是不由自主的挑了起来。
这一趟蒙古,走的值,相当值。
先不说兴中城的莽古尔泰和阿敏到底谈的怎么样,也不说莽古尔泰到底会不会真的心悦诚服投向大明。
自己将怀疑和分裂的种子,埋在了莽古尔泰的心中,这就足够了。
莽古尔泰只要对驰援参与宁远决战有一定的犹豫和迟疑,实力大减的阿敏也不会第一时间就挥师向南,驰援宁远。
那么宁远的战局,就会向着有利于大明的方向折转。
虽说,在朱由校的心中,这一战,大明本就不会输。
可是建奴的势力越虚弱薄弱,那么大明的有生力量,就能够保存的更多。
经历过战阵的士兵,和寻常训练出来没有经历过铁与血试炼磨砺的新兵蛋子,可以说得上是一句天差地别。
保存下来的实力越多,大明不管是攘外还是安内,都能够有着更加充足的人手和力量。
对于打算重整大明的朱由校而言,理所当然的就是好事。
更何况,还有个林丹汗也已经做出了口头上的臣服。
虽然说林丹汗也不一定是真心实意的臣服,可是朱由校要的,本就是给林丹汗施加一层心理压力,一层精神压力,让林丹汗下意识的觉得,大明已经远远凌驾于他的蒙古以及努尔哈赤的建奴之上了。
这样的话,当大明和建奴真的爆发大战之时,林丹汗就会下意识的偏向大明,挥军对建奴发动攻击。
草原上的人们虽然在无数年的无数次被中原王朝暴揍之下,也懂得了唇亡齿寒的这个道理。
但是遵循强者的意志这一点,是深入草原民族骨髓当中基因当中的。
就像是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无数事情一般,强如契丹,也会主动投靠大唐,成为大唐的猎犬。
强如匈奴,也会对大汉屈膝,甚至分裂成为两部。
强如突厥,也依然是分裂一派被灭,一派臣服。
哪怕是二百余年前,朱元璋灭元,将鞑虏从中原驱逐,朱棣北征,将堂堂蒙古帝国打回部落时代,打的曾经不可一世征服了世界的蒙古人即便是俘获了明堡(英)宗,却也只敢对堡宗以礼相待,打的蒙古人内附中原,遵循中原王朝军令行事。
这些,都是草原上的游牧民族们遵循强者,依附强者的表现。
而朱由校以绝对的强势,压得林丹汗喘不过气来,这就自然而然的会让林丹汗觉得,比起建奴,还是大明更加强盛。
加上林丹汗一贯本就是联明抗金的政策,所以所谓的唇亡齿寒这几个字,就会被林丹汗抛到脑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