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四十二章殉国(1 / 2)

在杨乾躺在床上的时候。</p>

尚国,最后一处城池。</p>

此时二十多万大军将城池团团包围。</p>

冉敬坐在高头大马上,他的脸色布满风霜,嘴角干裂,一副灰扑扑很粗糙的样子。</p>

他对着一个传令兵点点头,传令兵立马策马来到城池面前,大吼一声。</p>

“请守将出来!”</p>

城墙上没有射箭,因为箭镞已经用完了,现在只有滚木,石头,但这需要大规模的攻城战才能用。</p>

上面是密密麻麻满脸菜色的士兵,他们都一脸麻木的看着传令兵。</p>

“你走吧,我们不会投降的!”</p>

其中一个传令兵站在城墙上,朝下撇嘴道。</p>

“别硬撑了,让你们的守将出来一叙,如果谈的好,今后我们就是兄弟,如果谈得不好,明年我给你在坟头撒酒。”</p>

说话的守城士兵,咧嘴一笑。</p>

说实话,这个城池已经被围困近半个月,再围困之前,冉敬用计将城内粮草焚烧一空,能撑到现在已经是奇迹了。</p>

可能是牵扯到了伤口,守城士兵顿时挂上了痛苦面具。</p>

两人叫阵很多次,现在已经熟稔,夏军只是围困,虽然攻城数次,但双方都没死多少人。</p>

所以也没什么生死大仇!</p>

毕竟这年头,对于国家归属感,是一个很玄幻的概念。</p>

没一会的时间,一个须发洁白,身材修长的将领走了出来。</p>

他朝下看去,淡淡道。</p>

“回去吧,告诉你们的冉将军,我尚国不降。”</p>

这传令兵可是得到了很多培训,自然也是机灵之辈,话锋一转立马说道。</p>

“冉将军对您可是非常敬佩,但~~~尚国已灭,你们在负隅顽抗没有任何意义。”</p>

老守将脸上看不出丝毫欺负,满脸淡然。</p>

“老夫戎马一生,也没多少年可以活,只要老夫在一日,尚国就灭不了!”</p>

传令兵无奈,果然是个老顽固,根本就讲不通道理。</p>

只能从怀里摸出一本厚厚的书籍,对着上面摇了摇。</p>

“这是武安侯所着之书以及冉将军的亲笔信。”</p>

老守将犹豫了下,还是朝着旁边的士兵点点头,没多久,一个篮子扔了下来,传令兵将书籍和信件放入篮子后就被拿了上去。</p>

当老守将拿了东西走后。</p>

城墙上的士兵往下喊道。</p>

“你怎么还没走!”</p>

传令兵无奈道“走?走哪去,等老将军回话呢!”</p>

就这样传令兵直接下了马,找个地方坐下休息起来。</p>

此城是尚国最后一个大型城池。</p>

周边的佃农以及小城跑出来的人,几乎都集中在这里,只要将此地拔除,那尚国全境就能完全收复。</p>

老将军也知道,粮草已经没了,别说士兵,就是将领级别的人物都好几天没吃东西了。</p>

再过几天,他已经打算用最后的底牌,哪怕这底牌会让他遗臭万年也在所不惜。</p>

当看到书面的时候,他愣了下。</p>

【历史】</p>

这本书他听说过,但却没看过,因为这本书在尚国属于禁书。</p>

他先将书放在一边,打开信件,将里面的内容看完后,冷冷一笑,没有多说什么。</p>

高官厚禄?</p>

他都几岁了,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儿子,女儿,孙子,孙女,外孙,外孙女,全家都在城内。</p>

他打定主意,只要城破,全家一起殉国!</p>

当翻开书籍的时候,一股大气磅礴的字体跃然于纸上。</p>

【上古时期,人类饮毛茹血,大家纷纷聚集起来,对抗天灾,猛兽......】</p>

【随着人数的增加,出现了部落,出现了国家......】</p>

【夏朝: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出现了禅让制度......】</p>

【商朝:击败鬼方,征服羌族,武丁时期,外族入侵,商王武丁的王后妇好,皮甲上阵,灭其入侵民族雅利安人......】</p>

【炎黄朝:分两朝......】</p>

【分封制土崩瓦解......战乱频发......】</p>

【数百诸侯国经过吞并后,逐渐形成四大诸侯国......】</p>

【匈奴入侵夏国,被灭......东匈奴所有人皆成奴隶......】</p>

【高句丽蛮横杀害夏国商队,最终被报复,高句丽灭......扶余人与中原同源,特赐与夏国人拥有同等权利,余者皆入奴籍......】</p>

【马韩,辰韩,弁韩偷袭夏国领地,被灭......所有人贬为奴隶,生生世世为大夏劳作而亡......】</p>

【尚国大王不顾忠臣良将谏言,贸然发动战争,被夏国灭......】</p>

【因,查询史料,尚国乃中原正朔,与夏国同源,战争乃不可为而为之,百姓无辜,武安侯下令,所有尚国人与夏国人拥有同等权利......】</p>

【西匈奴..................】</p>

【西域诸国..................】</p>

【安息......】</p>

【霜贵......】</p>

当将书本翻阅完毕,老将军整个人都愣愣的说不出话来。</p>

当他翻起最后一页的时候,一首诗跃然于纸上。</p>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