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颜疑惑地看着神绪有些飘忽的薛大人,微微蹙眉。
好在薛裴光很快回神,再次说回正题:“恒河不堪重负,便是修了,今年雨水过大还是会决堤。”
清颜赞同。
她看了眼似乎有些纠结的薛裴光,瞬间想明白了他的用意。
他志在一劳永逸,希望修一次能多坚持几年。
之前他管朝廷要钱,朝廷故作不知。
可如今朝廷拨下来的银两到位了。
问题就不只是有没有钱那么简单了,瞬间多了起来。
修不修,何时修,何人修?
修成什么规格?
原本他一个营城县令就可以做主的事情。
朝廷既派了钦差大臣来。
银两花在何处,便都有了章程。
用的国库的钱,经手的官员,雁过拔毛的,再约定俗成地过手捞一笔……
到了薛裴光这里,不知道又剩下多少。
可清颜看他目前的意思……
好像是突然不想修了。
似乎是想让恒河决堤之后再建?
清颜瞬间明白,他为何出现在学堂了。
因为他脑海里有了疯狂而又大胆的决定,眼下正犹豫不决,踌躇未定。
下不了决心,才会来到这里。
清颜望着薛裴光,心中的敬意再次油然而生。
“薛大人是想破而后立?”
清颜试探问道。
薛裴光身子猛地一震,不可置信地望着清颜,久久。
他脸上又露出了释然的神色。
他既震惊她猜测出他的想法,又不震惊她猜测出他的真实想法。
薛裴光原本紧绷的肩膀似乎松快了许多。
他伸出手指轻轻在营城外的一处地画了个圈。
“这里是青城山,山势高,有天堑。若将百姓提前转移到山上,粮食也提前转移,在山中住上月余,应该不成问题……”
清颜看了眼青城山。
汛期的时候,正是夏季,山上也会自上而下有溪流暗流。
水源不成问题。
“山洪呢?”清颜提出疑惑。
可别都把百姓转移到了青城山。
青城山的山洪再爆发了,把人都一锅炖了,岂不是凉凉了?
薛裴光拿出地方志:“青城山地势在永州最高,土质也很特别。”
“营城虽然是永州的洼地,幸运的是守在青城山脚下……”
“你看,前朝泰和六十七年,恒河发了洪水,时任营城县令十二载的方九城,以一己之力,劫了永州的赈灾粮,并率领百姓躲到了青城山……”
“所以泰和六十七年……”
“永州之地,百姓死伤大半,唯有营城一地,由于方县令的未卜先知,提前筹谋,未有百姓丧命在洪水之中……”
这件事,清颜之前也在《名吏传》里看到过。
为何会未卜先知,因为方九城不得志。
被贬到营城,三年之后又三年,三年之后又三年。
在营城待了十二年,空气中的水汽他几乎闻一闻都能了若指掌。
这才保了一方百姓的安宁。
只是当时的皇帝宁帝,却在灾后,下令斩首方九城。
身为百姓,有这样的父母官是好事。
为权宰者,则不喜欢太过自作主张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