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和所有走向未路的帝国一样,作为一个曾经统治世界海洋的帝国,英国政府确实过度的透支了帝国的活力,官僚主义无处不在,小圈子的明争暗斗也随处可见,
皇家空军想勒海军部队的脖子,而皇家海军又对陆军看不顺眼,这种军种之间的争斗严重损害了英队的战斗力。
此外,英国政府也迎来了一次剧烈变化,新加坡的丢失让张伯伦的首相当到了头,27日英国国会举行对张伯伦政府的不信任动议投票,当时有40位原来支持政府的议员投了反对票,虽然政府最终赢得了信任投票,但是张伯伦很清楚自己也该下台了,
他希望自己下台后能组成一个保守党政府,但议会强烈要求仍然组成联合政府,可供挑选的继任名单上有两个可能的人选:丘吉尔和哈利法克斯勋爵,但哈利法克斯勋爵认为自己作为上议院议员领导政府不合适。
最终在30日工党同意组成联合政府后张伯伦向国王递交辞呈,正式推荐丘吉尔继任英国首相,丘吉尔继任首相后考虑到张伯伦保守党的身份且大批保守党成员支持他,而他自己只得到工党和自由党成员的支持,他希望张伯伦能够继续留在战时内阁中并担任财政大臣的职位。
但是在工党和自由党议员的反对下,张伯伦最终被任命为枢密院议长,可以预见未来的一段时间内,英国政府将优先处理内部几个党派的问题,避免政府分裂,
而丘吉尔上台后的另一件事就是压制政府内主和派的声音,新加坡灾难后,法国以更加认真的态度调解。
法国驻英大使一直充当着联系人,他告诉英国外交部“谈判的大门从未关闭”而这是中国总统的原话,而法国政府则希望英国以更加专注的态度看待欧洲的战争风险,法国政府此刻如坐针毡极力主张和谈,美国政府和苏俄政府也的积极响应,希望开启谈判。
这让英国政府内部的主和派声音增大了,而丘吉尔则是直接压制了他们,他警告说中国的目的是夺走整个印度,这样的条件不可接受,所以谈判毫无意义,但问题是,无论是否谈判英国都没信心保住印度,相比起来体面的退出也许对英国更有利。
丘吉尔坚持作战,但是海军最终还是不愿意和中国海军再次决战,现任海军参谋长庞德元帅拥有丰富履历,先后担任海军部计划司和作战司的主任、地中海舰队参谋长、英王海军侍从官、战列巡洋舰中队司令等要职,拥有着卓越的才干,他坚持决战的条件仍然不成熟。
虽然他和许多老派海军将领们对于新兴技术及其引发的军事变革认识不足,尤其在海军航空兵的建设上产生了严重失误,但是他在前线遭遇重大失败后开始进行有益的尝试。
庞德和托维、坎宁安、弗雷泽等麾下将领一道试图给予下级更多的自主性,努力改变海军部保守人士对于战列线战术的沉迷,并为海军争取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