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人也没有学习区那边的人多,只有三三两两的年轻人,站在那里看着小说。
陆离拉着李锦枝的小手,越过这几人,然后便来到了“不太畅销”的小说区,陆离第一眼便看到了余华老师的《活着》了,陆离有些犹豫,自从陆离得知这孙小惠的情况后,陆离就想送一本书给孙小惠。
有的时候啊,人的劝解,并不会起到太大的作用,有时还会适得其反,人嘛,没有人喜欢被教育。
但书就不一样了,那是她自己的感悟,只要自己放过了自己,你才能从悲伤中,从困境中走出来。
但陆离又觉得这余华老师的《活着》,真的是太过于悲惨了,这个时候给孙小惠看,会不会太残忍了啊。
陆离的第一想法就是迟子建老师的那本《额尔古纳河右岸》,只是陆离不知道这书店有没有这本书,毕竟这本书是在08年获得茅盾文学奖的,而现在正好是08年,所以陆离有些不敢确定。
陆离觉得,相比于《活着》的真实,迟子建老师的这本《额尔古纳河右岸》更适合现在的孙小惠看,毕竟迟子建老师的文笔优美,就连死亡也写的非常的优美。
还有那非常优美的景色描写,多多少少也能带走一些悲伤吧。
毕竟古时候的文人都是喜欢寄情山水的,现在也有人会因为失恋而出去旅游的。
这也算是给人一种内心上的释放吧,虽然它并没有解决你的问题,但是它可以让你的思想逃离此时这糟糕的情况。
有时,我们会一直被困在某个情绪里,你抬头四望,你觉得你的人生常常如囚笼一样,而自己又像那苦苦挣扎的困兽一般,总是有不如意,总是有坎坷,总是不能一帆风顺,也总是不能得偿所愿,有突如其来的分离,有接踵而至的厄运,有无法战胜的困难,也有一些令人沮丧的意外。
孙小惠如今的状况就是这样,所以陆离希望她能从这种状态中抽离出去,哪怕是短暂的,暂时的也好。
去感受一下,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这种自然风景的壮阔。
《额尔古纳河右岸》,你也能读出这种的感觉,你感受到的是自然的丰富和沧海的巨变。
驯鹿逐苔藓而栖,脖子上的铃铛清脆作响,阳光穿破山林间的迷雾,额尔古纳河右岸的鄂温克族鄂伦春族从沉沉的睡梦中醒来,打猎,交易,走入山林
月光下起舞的萨满,穿着非常精致而又华丽的衣服
清晨,你牵着爱人的手,在深秋于山林看那漫山红叶
我们不仅仅看到了这些自然的美景,陶冶了你的情操,更重要的是,我们还在这里感受到了一种对生命安之若素的一种态度,迟子建老师写出了一种让人的生和死都很安然,人能够平静的面对突如其来的分离,人也能够非常包容的接受生命中所有的意外。
这也是陆离最想让孙小惠看到的。
它有着跟《百年孤独》一样的那种荒诞离奇感,它通过这种荒诞和离奇,通过故事本身的变化和发展,告诉我们,人和人之间,可能那些难以用语言描述清楚,但是又极其难以被忘却的故事。
人们在自然中获得,也在自然中失去,父亲是非常技巧纯熟的猎手,远近闻名,孩子们从小在他的培养下走入山林
人们在自然中获得,当然也在自然中失去,一次意外的暴雨,一次突发的闪电,可能就带走了你亲人的生命
人们在自然中获得,也在自然中失去,人们会在山野中相遇,也最终在山野中分离。
人生的很多际遇,都是出乎意料的出现,然后也毫无征兆的消失,像极了我们生活中的那些重要的人。
原来人生中真正最重要的那些相遇和分离,从来都显得那么漫不经心。
他不刻意,没有人安排,也没有人设计,来就来了,走,也就突然的走了,恍惚啊,特别的恍惚啊,就是在这极度的恍惚之间,我们就完成了关于生命几乎最重要的体验,就是别离和遗憾。
就像陆爸一样,真的是毫无征兆的就走了,走的让陆离猝不及防啊。
陆离能感受到孙小惠的痛苦,也能体会到孙小惠的处境,她现在很难能听进别人的劝告的。
但这本书里,它没有教导,它只是给了你一个精神的避难所,让你在避难所中想明白了某些事情,其实你经历的痛苦,它是会慢慢的好转起来的
它不说教,它却温暖了你,治愈了你,让身在囚笼里尤如困兽的你,在挣扎,奋斗的时候,也偶尔给自己内心放松的机会,让灵魂飘向远方,飘向那从未涉足过的山林,那些平静着,奔流着,穿越了岁月的,冲破了所有哀伤的,也平静了所有的心情的,宽阔而又包容的额尔古纳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