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武也跟着会长一起?”
赵清平眼前一亮,“靖武在县城咋样?先前在永丰镇时,协助我统计各项辎重,进行编户造册,靖武可是出力不少,要是没有靖武的话,我也没法这么快完成镇上的编户造册。”
“老二的表现很好,我很满意。”
萧靖生微微一笑道:“和先前相比,性子沉稳不少,不过还需磨砺,今后我们农会要做的事情很多,需要更多的人才才行。”
其实萧靖武带着一批人提前回县城,就跟赵清平说的事情有关,在筹建镇公所的过程中,萧靖生遇到一些读书人,可他们不愿参与进来,就算萧靖生费尽口舌,一个个依旧是很顽固。
对待这样的顽固派,萧靖生肯定不会客气。
连同他们的家人在内,悉数都‘请’到县城去了。
读书识字,这在该时代是很宝贵的。
萧靖生打算将这些人集中起来,调遣一部分勇锐进行监察,将蒲城县治下流民群体悉数聚拢起来,进行道路整修、水库水渠整饬,原本萧靖生不是这样打算的,可计划赶不上变化,既然有这么多不愿顺从的人,那萧靖生就只能调整政策。
倘若在这期间,这批读书人不愿服从或消极对待,那萧靖生就只能采取措施了。
乱世当用重典。
萧靖生可没有精力和时间,去靠慈祥感化他们。
“不说这些事情了,赵镇长提到的这件事情,我想好了办法,到时会统一进行解决。”
萧靖生收敛心神,看向赵清平说道:“我还有件事情要说,过去农会明确的识字赏粮制度暂时就不推行了,眼下农会的困难很多,粮食太紧俏了,不过扫盲一事必须要进行下去,这是农会的根本所在。
我的意思是每天晚上,组织镇上的各个群体集中进行认字,特别是那些劳壮,必须要进行认字,如果一个月不能认够相应的字,就将这些人组织起来,或进行扫街,或进行别的劳作,直到下个月,再选出一批人进行替换,总而言之一句话,扫盲必须要严格落实下来。”
赵清平眉头微蹙起来。
尽管他知道萧靖生想让更多的人识字,是为了能培养些人才,不过这种强制性的事情,真要是做下来的话,只怕会有人生怨啊。
毕竟对多数底层群体而言,他们其实并不在意自己识不识字,毕竟识字不能当饭吃,何必废这个脑子?
“有了惩罚,就要有奖赏。”
萧靖生继续说道:“以半年作为期限,如果诸乡或镇有一些人,识字足够多,而在镇公所这边,公选出来的那些官吏,没有达到预定的标准。
就将那些不达标的人罢黜掉,让识字足够多的人,选拔进镇公所中,甚至农会或县里也会委派他们职务。”
为了推动这个扫盲,萧靖生也是煞费苦心。
粮食是不能再给了。
要是这个口子不刹住,那要不了多久啊,农会所辖的那些粮食,恐多数都要流向民间了。
没有足够的资源支配,后续很多事情都没办法开展。
不过萧靖生新想出来的办法,却能很好的替代识字赏粮制度,甚至能在今后较长时间内,持续不断的培养一批识字者。
这样做的好处太多了。
当然萧靖生也很清楚,任何形式上的制度,如果不能付出行动,那就是口号罢了,所以在今后较长时间内,萧靖生会在此事上给予很大的压力,甚至监察部也要有所行动,让各处的镇公所能组织进行下去,甚至逐步渗透到各村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