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薛璇玑的园子里还有一些病患没处理完。
众人在等了好近一两个小时之后,那薛璇玑才把剩下的病患看完,而后才一起去了南城外。
…………………………
刘永铭已经有许多日子没有来到南城外了。
上一次去南城外,还是与太子一起去的卫戍军大营的时候路过那里。
他们当时走的是官道,自然是看不到那些被水淹的田地的。
因为被水淹的田地是在长安城东南角,也就是曲江池的附近。
刘永铭到达那里所看到的情形与姚瑞甫汇报的一模一样。
田地里该排的水也都已经排得差不多了,隔开池水的坝也都已经拢到了合适的高度。
姚瑞甫是建议刘永铭把灌溉渠也一起修了,刘永铭当场就同意了。
同意归同意,但相关的建筑物料却得一车车往运过来。
趁着物料还没有来齐,那些流民、村民们借着这个空档,将土坝该夯实地劲量夯实一些。
现在只要物料到得差不多了,水渠就可以开始修了。
只不过修水渠时就用不到府卫了,全让流民与乡民来做就成,这样也能达到以工代赈的目的。
这也是刘永铭与姚瑞甫他们说好了的。
他们二人都觉得,也该开始正规的军事训练了,省得将来在战场上不知所措。
刘永铭一行人在来到南城以后,在一个工坊边上就停了下来。
因为那个工坊也是刘永铭的产业。
里头生产的是瓷器胚,不远处即有一个窑口。
最近一段时间,姚瑞甫分发粮食,即是在这个工坊门前发的。
一些没被派到活的流民看到王府的车队又来了,连忙围了上来询问是否有活要做,这样他们也能赚取点粮食虎口。
刘永铭告诉他们,他现在不管收工匠,而是给流民们分发一些药材。
刘永铭这么一说,流民们却是为难了起来。
药是要熬煮的,他们别说是药罐了,甚至连个固定的住所都没有。
刘永铭正为难之际,那薛璇玑却是笑了起来。
原来那薛璇玑一早就明白了流民的困境,她发的那些药就不是用来煮的。
中医中药可不全都是草药,还有一部份的中成丸剂、散剂等等。
薛璇玑带来的这里药共分为三大种。
一种是丸剂,那是用来治温病用的,每人发一纸包,每一纸包里有十五丸。
第二种是散剂,是用来冲泡用的,只要有开水就可以泡来喝。
此时正值春夏之交,即是流感的多发期,所以薛璇玑准备的这个散剂就是用来治流感的。
第三种是外用药。
说是药,其实就是驱虫剂,用来给人洗身子用的。每人只能领一包。
为了不让人误食,包这三种药的纸上都写着一、二、三的字样。
薛璇玑的安排十分到位,这让刘永铭十分满意。
刘永铭看着薛璇玑为那些妇孺分发药物时所体现出来的爱心,让刘永铭生起了一阵阵的暖意。
正当刘永铭盯着那薛璇玑看的时候,一个七、八岁大的小女孩来到了薛璇玑的面前。
她伸着稚嫩的双手,将手掌捧在一起,高高得举着。
薛璇玑看了看左右,却发现这小女孩好似没有大人陪同。
薛璇玑关心地问道:“你家里几口人?如何你自己来了?家里大人呢?若是拿给你,你半路上玩来玩去,可能就会掉没了。”
小女孩委屈着眼说道:“爹爹把最后的饼给我和我娘吃,然后饿死了。我娘病了,起不来……他们说你们这里正在分药,我想拿回去我娘吃,吃了她就会好了。”
薛璇玑连忙问道:“你娘病倒了?她得了什么病?”
“我、我不知道。只想着有药可以吃,她应该就会好的。”
薛璇玑看着这楚楚可怜的小女孩说道:“药可是不能乱吃的,每一个来领药的我都会跟他们说怎么用,你……”
薛璇玑越看那小女孩越是不放心。
她侧转过头的同时,看到刘永铭正看着自己。
薛璇玑说道:“你帮我先分发着,我跟她去看看。”
刘永铭笑道:“总得带上药箱吧?要不然去了也没用呀!”
薛璇玑觉得也对,于是对薛开山说道:“哥,带上药箱跟我走!”
正要维护次序的薛开山应了一声。
那刘永铭却是轻笑道:“还是让我来背药箱吧,反正我在这里也做不了什么,薛开山与步青云都比我有用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