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开始有人说起皇太孙,其实也就是无意的一句话,比如说,太子这个儿子是嫡长孙,出生的时候又有吉兆,圣人一向看中太子,只怕过不了几年,也要册封太孙的云云。结果这话传出去之后,一帮蠢人就鼓噪起来,这些人是没多少政治眼光和素养的,他们只想到,若是促成了这事,那是给太子和太孙施恩了啊,也就是说,未来两代皇帝都要记得他们今日的功劳,因此,一个个都恨不得立马跳出来,抢下这个功劳。
但是有资格上书的,其实没几个是蠢人,所以,一些人就从中看到了机会。
并不是所有人都希望太子顺利登基的,一朝天子一朝臣,太子上位,许多人难免就要失去如今的权势,或者就算是不会失去,但是也没有上升的余地。另外就是一些想要浑水摸鱼的。有些人喜欢平静,但是有些人就希望朝堂能够动荡起来,所以唯恐天下不乱,如此才能从中取利。这也是为什么有类似于道衍和尚之类的人存在的缘故,毕竟,学了屠龙术,你得有用武之地才行。如今天下承平,想要出头,难免不是那么容易,但是若是朝堂乱起来,那就不一样了,他们可以选择新的押注对象,然后说不得就能一本万利。
这才导致了东宫得子还没十天,就搞出了这般动静。乾元帝在跟徒景辰达成了一致之后,就干脆利索地下手了。徒景辰毕竟年轻,没经过多少事,心慈手软,乾元帝却不一样,他上位固然没有经过多少波折,对于许多人来说,乾元帝上位不过就是捡了个便宜。因此,乾元帝一直疑心,这次的事情背后有他那些兄弟的手脚,他那些兄弟当年虽说折了不少,甚至弄得先帝都心灰意冷,宁可在一帮小儿子里头挑选,也没有选择前头几个皇子。但是他们这些人当初可是有着不小的势力,跟朝堂上也有许多勾结,虽说这么多年来,似乎没什么动静,但是乾元帝才不相信他们就这么老实下去呢。只是,作为皇帝,对于手足兄弟还是不能赶尽杀绝的,甚至还得塑造一个兄友弟恭,友爱手足的人设出来。但是,不能直接干掉那些兄弟,那些为虎作伥的人砍掉总不会有错。
因此,在许多人以为乾元帝最多就是雷霆震怒,然后就是不了了之的时候,锦衣卫和通政司一起发动,很快就拿出了一大堆的罪名,将那些牵扯到此事中的人都给拿入了诏狱。
诏狱可不是刑部大牢,这里进来容易,出去可就难了,进去之后更是求生不得求死不能。许多人自诩自己是硬骨头,但是到了诏狱之后,能撑过两轮刑罚都算是好汉。
乾元帝这般动作,顿时朝堂上群臣噤若寒蝉,虽说他没有大开杀戒,但是这般也差不了多少了,虽说用的罪名无非就是贪赃枉法之类的,但是,这几乎是杀人诛心,许多做官的人,往往又当又立,又想要利益,又想要名声,结果如今不光利益没有了,这些罪名传出去,在民间,他们可不是争取国本的忠臣义士,而是贪赃枉法,鱼肉百姓的奸臣贪官,按照乾元帝的意思,是要直接记载到各地县志里头去的,这是遗臭万年的节奏啊。乾元帝这一手,大家一边觉得不讲究,一边又无计可施。
倒是徒景辰的三观被刷新了一通,主要是前朝的时候,皇室被一帮文臣玩弄得□□,武将也被打压得不轻,因此到了王朝末年的时候,一帮将门直接转变成了军阀,枪杆子在手,废立皇帝都变成等闲的事情了,再杀了几个自以为大义凛然的臣子之后,就发现那些之前口口声声祖宗家法、圣人大义的文臣一下子膝盖就软了。这下子,大家就知道怎么回事了!
接受了前朝的教训之后,本朝就不那么惯着下面的臣子了,乾元帝虽说不是开国那会儿过来的,但是,先帝在的时候就跟他说了,对这些臣子,就得三五不时地敲打一顿,免得一个个得意忘形,以为天下就得绕着他们转了!乾元帝登基多年,一直表现得有些无害,就像是当年,也不过就是逼着那些老臣辞官而已,但是如今来了这么一手,大家就发现,这老徒家的人一脉相传,一个个都不是什么省油的灯!
当然,这些文臣前朝的时候也不是没被杀怕过,但是他们的选择就是,找一个好糊弄的皇子做皇帝,然后他们的好日子就来了。在这样的情况下,这些文臣顿时就觉得徒景辰这个太子不香了,徒景辰是乾元帝一手教导出来的,虽说到目前为止并没有表现出这种对文臣的不尊重来。但是乾元帝当年也没有啊,他甚至只是被先帝教导了一年而已,结果就成现在这个样子了。如今这位太子几乎是襁褓之中就接受了乾元帝的教导,他能是那等愿意垂拱而治的圣君?不可能啊!
因此,一帮文臣顿时就开始琢磨起来,然后就目光放到了其他那些皇子身上。乾元帝的皇子真的很多,这也让人生出了一点选择困难症,毕竟真要是选错了,那就算不至于完蛋,接下来的前途也肯定是没了。至于说广撒网,碰运气,那万一回头登基的偏偏是个漏网之鱼呢!就像是先帝的时候,谁一开始的时候能想到,一个不得宠的淑妃,生下来的一个排行比较靠后,几乎没什么存在感的皇子居然阴差阳错,坐到了太子乃至皇帝的位置上呢?
徒景辰可没意识到,原本朝堂上那些应该算是中立派甚至是潜在的太子党的许多臣子,如今都已经起了改弦更张的心思,他根本想不到那么多,绝大多数时候,在立储的问题上,臣子的意见其实没有那么重要。真要是这般,当年笼络了不知道多少大臣的李泰,还能最后落了个近乎跟李承乾同归于尽的下场?徒景辰年幼的时候被封为太子,到了后来,乾元帝已经生出了忌惮废黜之心,但是最终也只能是逼着他起兵谋逆,自取灭亡,而不会贸然提什么废太子的事情。
毕竟,太子是正朔,官场上的人或许重视利益,许多人各怀心思,但是那些还没有进入官场的士绅,他们却是认这个正统的,而这些人就是这个时代的中产阶级,真要是无缘无故反太子,那么,民间定然会有许多物议。最重要的是,他们那些政敌也会借助于这事来攻击他们。
总之,徒景辰目前来说,刚刚参政也没几年,也没正儿八经做过什么主,也没什么好色残暴的名声,你想要抹黑他,也得有个靠谱的罪名才行,空口白牙几句话,除非现在乾元帝就生出了废储之心,否则的话,这种事情想都别想。
徒景辰如今已经真正意识到,自己与乾元帝之间的父子亲情其实已经出现了一道看不见的裂痕,若是放任不管,这道裂痕变回越来越大,等到将来,史书上那些废太子就是自己的前车之鉴。他现在还是非常感激乾元帝,乾元帝当年让他读前朝的起居注,后来又让他养成了读史的习惯,要不然的话,他是真没意识到,太子是这么危险的职业。毕竟,大齐开国以来,一直就是太子登基,也没出现过废黜太子,废黜皇后的事情,但是前面那些朝代,类似的事情简直是层出不穷,由不得徒景辰不紧张。
所以,他现在需要的是及时弥补与乾元帝之间的关系,即使不能恢复到从前那个亲密无间的程度,但是起码也不能再恶化下去。
如果是以前,他还能借着自家儿子的事情刷一刷存在感,但是皇太孙的事情过去还没多久,哪怕是为了保护自个的儿子,徒景辰也不能这么做,思来想去,徒景辰将主意打到了风瑜身上。
没错,风瑜如今的确是到了定亲的年纪了,之前差点就被甄贵嫔给定了下来。徒景辰后来知道这事的时候,简直有些后怕,他并不是很喜欢甄家,甄家虽说出了个宠妃,但是,甄家算起来就是皇家的家奴,论起来,可比正经的臣子差了不止一筹,这就像是大家小姐,就算是低嫁个潜力股,也不会嫁给家里的家生子一样。最重要的是,徒景辰觉得甄家太过不择手段,他虽说没去过江南,但是后来还是听说了金陵那边发生的事情,要是乾元帝自己巧遇了甄家女,看上了对方,那么这事没什么好说的,但是甄家自个献女,就显得过于谄媚。这等为了上位不择手段的人,叫徒景辰有些不放心。而且,之前乾元帝差点将风瑜许给了甄贵嫔的兄弟,对风瑜正好还有点愧疚之心,趁着这个机会找乾元帝说,怎么着也能给风瑜多捞一点好处,因此,徒景辰很快没了拿风瑜当挡箭牌的愧疚,反而觉得心安理得起来。
结果到了乾元帝那边,徒景辰不过是开了个头,乾元帝就乐了,兴致还有些高昂,他笑道:“朕正想要找你呢,你妹妹看着没要求,实际上这事还挺难办,不过,朕找人打听了一圈,总算是找到合适的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