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霍去病在的时候,将乌桓人顶在前头,乌桓人也将霍去病视作是神明一般,指哪打哪,但是如今霍去病不在了,再指望借乌桓人的手去攻打匈奴,也成了一个问题。
总之,刘彻如今是真的缺人,他需要出现一个新的具有统治力的将星,可惜的是,到目前为止,还真没有!他如今倒是想要提拔李广利,但是李广利这个人,打顺风仗没什么问题,但是若是遇上逆境,那只怕有些不成!之前的时候,刘彻还能想着让李广利好好锻炼一下,但是如今,刘彻也觉得有些消耗不起了!
不过,刘彻还是比较擅长玩弄权术的,他将几个儿子都夸奖了一番,给他们留下了一点希望,然后就打发他们回封地了,弄得许多人不上不下的,根本搞不明白刘彻到底是个什么意思。
刘彻如今自觉自己还是壮年,刘据更是年纪还小,也就是说,他如今还没有真正参与到朝政中,不做不错,但是真要是让他开始参与朝政,那么,他的政治主张也就会慢慢暴露出来,渐渐地,朝臣们就知道该如何选择了!别以为只有君择臣,实际上做臣子的,也是希望能够在一个能够让自己施展所学的君主手下做事。若是跟君主三观不合,那么就是个灾难!像是在高祖刘邦手底下,儒家就混得很悲催,除了一个叔孙通,靠着圆滑世故各种谄媚,算是在高祖那里占据了一席之地,但是其他那些儒生,拿真的是只有被高祖指着鼻子骂的份!别说是平步青云了,就算是想要保住性命都不是什么容易的事情。
而且,你可以改变自己的学派,但是,你很难改变自己的利益立场,当一个出身地主阶层,整天想的就是兼并土地,壮大家族财富,收拢更多人口的人,遇上一个成天只想要拆分家族,逼着大家族分家立户,一发现什么地方土地兼并达到了一条红线的时候,就将对方打入豪强的行列,逼着人背井离乡搬到陵邑的皇帝,那是没多少前程的,一个不注意,你就得倒霉!同样的,在一个主战的皇帝手下,你要是成天喊着要与民生息,指责皇帝好大喜功,穷兵黩武,那肯定要倒霉。而对一个一心只想要和平的皇帝,你却喊着要复百世之仇,那也是吃枣药丸!
所以,刘据参与朝政之后,当他的政治倾向暴露出来,那么,自然会有不少原本支持他这个太子的人会离他越来越远,当然,也会有人更加紧密地簇拥到他的周围,到时候,朝堂上的矛盾就是太子这一党与反对太子一党之间的争执,而刘彻就可以从容应对。
刘彻表示要让刘据正式参政的时候,绝大多数人都没有意识到刘彻的想法,反而觉得刘彻是肯定了太子的才能,所以才准备让太子正式进入到朝堂中去。许多人为此欢欣鼓舞,便是卫子夫和卫青都为此松了口气。刘据有那么多臣僚帮忙,这会儿刚刚参政,刘彻也不会让他去解决什么为难的问题,那些简单的事情,要是刘据再处理不过来,那么,这个太子就真的别当了!
唯有经历过一世的几个人都为此叹息,刘据的弱点实在是太明显了,他这个人根本就是不合时宜,他作为太子,如果是给孝景皇帝做太子,都没什么问题,偏偏是给刘彻这个孝武皇帝做太子,这就很悲催。一朝天子一朝臣,刘彻做了皇帝,那么扬眉吐气的就是军方的一帮杀胚,他们从军功之中才得到了出人头地的机会,让他们解甲归田,这等阻人前程的事情,谁能一笑了之呢?当然,民间大概对此会很赞同,打仗是会死人的,如果一直能打胜仗,而且损失不大也就算了,大家都能接受,但是如今损失也不小了,士卒还好,那些民夫就很悲催,就算是分到了不少良田,但是男丁被征调去调运粮食,充当后勤,以汉军出征的频率来看,很容易就要误了农时,没人耕种,那么田地再多又有什么用呢,甚至许多地主连佃户都雇佣不到了,北地的地主还好,他们本来也不靠田租生活,而是利用田地结好乡党,好带着乡党一同从军立功。但是其他地方的就不一样了,他们是需要有人帮着干活的,结果人都被征召去军中干活了,他们的利益自然得不到保障。
所以,刘据的主张还是很能得到一部分人的支持的,不过,他以前的基本盘其实是军方,当军方不再为他站台的时候,那么,光靠着那一部分支持者,他又能坐稳太子的位置吗?
卫伉反正不看好,老实说,卫伉其实很难理解刘据的选择,就像是难以理解公子扶苏一样,不过,他自知自己改变不了什么,所以也只能当做什么都不知道,对于卫青想要让卫伉去给刘据做太子舍人的事情,卫伉表现出了极大的抗拒,他上辈子没有给刘据做舍人尚且被连累了,真要是给刘据做舍人,那还不死定了啊!卫伉理所当然地拒绝了,卫青对此也没办法,因为回头卫伉居然就去求了平阳公主,然后平阳公主给卫伉在大鸿胪找了个差事,大鸿胪负责的就是邦交还有边陲部族的事务,另外还兼任诸侯国的朝贡,这其实是个比较清闲的差事,而且不容易出错,大鸿胪卿秩比也就是六百石,下面的属官自然秩比也不高,但是如今大汉可以说就是世界中心了,周边各国,哪个敢跟大汉扎刺,便是匈奴,如今对大汉态度也算是比较谦卑的,在这样的情况下,大鸿胪的地位自然是愈发不如从前了。但是,这个衙门胜在安稳,不会出什么差错。卫伉要的就是安稳,因此,他很快就跑去上任了。
平阳公主是什么人,她简直是第一时间就意识到,卫伉对刘据并不看好,这让平阳公主自然生出了一些幸灾乐祸的感觉,然后她就打算看看能不能借着卫伉的手给卫子夫和刘据一个难堪。平阳公主来了这么一手,其他人没什么感觉,卫青对自家儿子心知肚明,自然明白,平阳公主此举其实就是在表示,她并没有忘记杀子之仇,这也让卫青愈发无奈起来。
同样意识到这一点的还有诸邑公主,诸邑公主跟卫伉早就有了默契,这两位当初都是被莫名连累的,卫伉还好,他重生算是比较早的,但是诸邑公主恢复上辈子记忆的时候,已经面临了一个比较尴尬的局面。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他们考虑过将刘据推上去,但是仔细想了想刘据的为人,他们就意识到,这事不可行。刘据这个人看起来宽厚,实际上这个人继承了老刘家一脉相承的刻薄寡恩,他是个利己主义者,像是当年巫蛊之祸,一直到火烧到刘据头上的时候,他才奋起反抗,在这之前,那些倒霉的人难道就是因为公孙贺、公孙敬声父子与朱安世的仇恨吗?说白了,一切都是冲着刘据这个太子来的!但是他那时候却是一直按兵不动,若是他及早动手,即便是最终依旧失败身死,诸邑公主和卫伉都不会那么失望,偏偏刘据什么都没有做!
所以,这两人后来私底下沟通了一番,然后就确定,他们需要的是,找到一个合适的契机,与刘据切割开来,才能免去之后的祸患,诸邑公主还想要顺手拉一把阳石公主,毕竟,阳石公主同样非常冤枉。卫伉对此倒是没什么意见,他当初其实跟几个表妹关系还算是不错,当初他因为没有宫籍,擅自进宫被抓到,诸邑公主和阳石公主还帮他求过情,后来他被充作城旦,她们也暗中送了不少东西,这也是为什么卫伉在意识到诸邑公主重生之后跟她联系上的缘故,他们想要自救,就得合作,起码不能互相扯后腿!
像是这个时候,诸邑公主尽管对卫伉的态度心知肚明,但是在卫子夫问起来的时候,还是说道:“伉表兄就算是不进太子宫,难道在其他人眼里就不是太子的人了?本来就是一家人,何必再占一个名额!虽说太子舍人不定额,但是以后本来还要不断增补,现在也不宜挑选太多,伉表兄将这个名额留出来,太子自然可以择优挑选出更合适的人,也好为太子宫再增加一重助力!”
诸邑公主知道卫子夫就喜欢听这样的话,果不其然,她这么一说,卫子夫就信了,她还是叹道:“伉儿还是太小心了,他堂堂宜春侯,别说是一个太子舍人了,资历再强一些,便是太子家令也是做得的!”
卫子夫也就是这么一说,太子家令的地位何等重要,要知道,后来这个官职就是太子少傅,如此就可以知道这个官职是怎么回事了!当初孝景皇帝的太子家令就是晁错,因此这位从孝景皇帝登基之后就青云直上,很快就成了御史大夫,要不是他缺少军功,丞相的位置也就落到他头上了!当然,他也死得很惨,他力主削藩,正如了孝景皇帝的意,结果七国造反,打出清君侧,诛晁错的名义,为了让七国师出无名,孝景皇帝就果断将晁错干掉了,之后也没所谓的死后哀荣。即便孝景皇帝知道晁错死得冤枉,但是他依旧不可能认错,因此,晁错的死就这样不再被人提起,免得被孝景皇帝惦记上。至于刘彻,他倒是没有太子家令,倒是有个太傅,也就是卫绾,这位倒是个老实忠厚的,结果刘彻上台没多久,他就被罢相,可见刘彻对这个太傅也没有多深厚的感情可言。
卫伉一个毛头小子,卫子夫就说什么太子家令,便是诸邑公主也觉得卫子夫口不对心,心中暗叹卫子夫实在是没什么诚意。卫子夫从来都是这样,一向觉得外人值得拉拢,自家人就是要被委屈的,诸邑公主就属于受委屈的自家人,因此,在跟卫子夫说了这事之后,她就表示自己要去见阳石公主,卫子夫一想到这个女儿,顿时就觉得郁气上涌,她摆了摆手,说道:“去,去,这倔丫头,也不知道究竟像了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