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滑膛枪vs线膛枪(2 / 2)

这就要从“线膛枪”的缺陷开始说起了。严格来讲,其实也算不上是缺陷,因为这个缺陷不是出自“线膛枪”自身,而是出自“线膛枪”的好搭档,也就是所谓“弹丸”上面。光说“枪支”而不说“弹药”就等于白说了。

众所周知,在现代的“尖头弹”出现之前,在那个“火绳枪”以及“燧发枪”大行其道的年代,子弹的形状都是“圆的”小钢珠或小铅丸,也就是中西方火器长期通用的“弹丸”形态。

而“线膛枪”在“膛线”影响之下,其枪口并不像“滑膛枪”样是一个完整的“圆形”,而是一个分“阴线”和“阳线”的圆形齿轮状枪口。所谓“阴线”就是膛线凹下去那部分的底部,“阳线”则是膛线凸出来那部分的顶部。

这也就意味着如果采用像现在这样用“阳线”到“阳线”的方式来计算口径的话,势必就会出现黑火药“能量外泄”的问题,导致枪口密封不严,从而影响到“线膛枪”的射程。

从而也就导致当时,其实都是根据“阴线”到“阴线”的距离来判断线膛枪的口径,也就是说,“线膛枪”所用的弹丸,实则都要比实际口径稍微大那么一点点。

如此一来,也就使得士兵在通过枪口往“线膛枪”里面装填弹药之时,往往要比“滑膛枪”的弹药装填更为费劲,而且还得不停的用“送弹棍”反复敲击弹丸,否则就有可能将弹丸送不到枪管底部。

这一来二去之下,“燧发枪”本来就慢的装填速度自然就更慢了。但这不是结束,因为还有一个更大的问题,在来回的敲击之下,由铅制成的弹丸势必就会产生形变,甚至直接卡到了“膛线”的“凹槽”当中,那么也就经常出现有了“炸膛”的风险,毕竟本身其“口径”就不匹配。“炸膛”可不好玩,那会立刻要了人命的!

反观“滑膛枪”,枪口圆润,口径是多少就是多少,只要弹丸不选错、枪管不变形,那么基本就不可能存在弹丸装不进去或者因为子弹形变而“炸膛”的风险,因此安全系数远超过同时期的“线膛枪”。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线膛枪”射程远、精度高,但是因为装填慢,还比“滑膛枪”更容易炸膛,所以普及不起来。而“滑膛枪”尽管是射程近、精度低,但装填慢比“线膛枪”快,且不容易炸膛,所以暂时胜出了。

这就说明,“滑膛枪”在当时要比“线膛枪”性价比更高,尤其是步兵与骑兵对抗时,射速很重要!毕竟战争是群体性的,射程有优势没错,可生命更重要,至于精度,在大规模战争背景下反而不如安全性重要!

在步兵对抗骑兵过程中,以“滑膛枪”的精度和射程来说是远不如“线膛枪”打得准也打得远,但是面对数量众多是大规模骑兵集团冲锋,虽说或许不能精准的命中预定目标,但保不准就命中了目标旁边的敌人!

因此,“滑膛枪”在很多方面超过还未被改进的“线膛枪”,直到世纪才迎来新生,是因为法军奥尔良猎兵队上尉“克劳德爱迪尔内米涅”对于线膛枪的“弹丸”进行改良,发明了一种名为“米涅弹”的新型“弹丸”。

单从造型上来看,其实已非常接近于后世的手枪的“圆头弹”了,区别就是火药跟弹头还是分离的。不过,“米涅弹”的特点就是弹丸口径比“线膛枪”的口径略小,但却不会发生“能量外泄”的情况,且装填容易。

这是因为在“米涅弹”的弹头后方,存在着一个类似圆锥体的凹槽,同时还匹配一个橡木的塞子,继而在引燃火药以后,火药产生的瞬间压力以及橡木的冲击力就会导致这个凹槽外扩,从而正好跟枪管上的膛线匹配出一个合适的形状。这其实已很接近后世“兵工厂”里那种大规模标准化所生产出来的单发“子弹”了。

也正是凭借着对“弹丸”的改良,装配“米涅弹”的“米涅式前装线膛枪”也一举赢得了一个最高射程米,并且能在米内精确命中靶标的优良射击成绩。而当时,“滑膛枪”的射程,还在二百来米左右。

至于后世仍在使用的的“滑膛枪”,更是成了“散弹枪”、“猎枪”、以及“防爆枪”或者“信号枪”等不那么重视“射程”和“精度”的枪械的代名词了。当然,“滑膛炮”不能算在内,毕竟“火枪”与“火炮”这完全两码事啊!

………………………………

哈哈,多谢各位书友关注,收藏,推荐,订阅和评论本书!身为作者,我很高兴也很荣幸能为各位读者提供一部符合大众口的“都市异能”兼“修真玄幻”。常言道“人生苦短,笔尖修长。”是故,修真路漫漫,何处觅长生烦恼无去处,且看书中人!

本故事纯属虚构,若有雷同实属巧合!道友们,打工辛苦,时间紧迫,创作不易,点赞收藏,顺便转发,欲知情节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