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八章 我们也有飞机(1 / 2)

星火2003 九月酱 2067 字 2023-10-17

(),

“情况发生了变化,我们需要力冲刺南天门项目了。”

海蓝,客厅里,陈果神情严肃地对陈念说道。

“为什么?对面已经打起来了吗?”

“还没有,但是快了。上级已经做出了决策,决定要用最直接的方式解决问题。”

“有关003号组织的行动仍然在继续,但降级到了次要级别,我们要以力破巧了。”

“不管他们耍什么阴谋诡计,我们只管自己的发展,而要发展,就必须把可能爆发的战争限制在北美大陆、限制在美国境内。”

“所以到了这一步,南天门空中平台的作用被拔高到了无可替代的程度。”

“我们既不能直接在其他国家驻军、以免引发次生的政治和军事灾难,又必须长期保持武力存在,那么,一个超长续航的空中平台,就是最好的选择。”

“所以,上级那边给星火发出了询问函,他们要征求你的意见。”

说到这里,陈果停顿了一瞬。

他其实有点恍惚,因为这位向陈念发出的居然是询问,而不是命令

但,似乎也正是这样,才算合理?

咳嗽了一声,陈果重新整理了思路,随后说道:

“按照南天门项目组的回报,要形成可用战斗力至少需要三年,哪怕仅仅是起飞,也需要18个月。”

“这个时间还是太长了,远远超过了我们的需求周期。”

“因此,上级组织所有核心参与人员对项目做了重新评估,而评估的结论是:南天门项目的主要时间资源仍然投入在了技术的研发和突破上,基本的生产、加工、建造工作并没有遇到阻碍。”

“如果能够把技术研发和应用速度提高一倍以上,南天门起飞的时间,也可以从18个月缩短到9个月以内。”

“你觉得呢?可行吗?”

听完陈果的话,陈念的眉头皱了起来。

9个月的时间,要让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空中平台实现第一次试飞,这个任务不能说是夸张,简直是闻所未闻。

诚然,我们的基建能力很强,我们的资源调度速率更高,但问题是,谁也不能保证在这个过程中不发生任何意外,也不遇到任何难以解决的技术难题

好吧,那看来真的只有自己上了。

现在的源点数量还是非常充足的,哪怕对南天门平台完成百分之百解析,也花不完手头的6000点源点。

唯一需要斟酌的点,就在于自己之前考虑的,那个“源点总量”的问题。

不过,人力有时尽,这是客观的规律,自己也没有必要太过于执拗。

先保证活下来!先保证发展路径不被打破!

于是,陈念果断回答道:

“没问题,我可以程参与。”

“但是,安性怎么保证?之前我们不是还考虑了003号组织渗透的问题吗?现在怎么解决?”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来一个,解决一个。如果真的有一天瞒不住了,我们就跟他们掀桌子。”

“好!”

一个极端重要的决定,就这样在两人的简短谈话之中被确定了下来。

而很快,有关南天门项目所有的技术发展路径的简报也摆到了陈念的办公桌上。

实际上,一个空中平台最重要的系统有三个,分别是悬浮系统,动力系统和承载系统。

从悬浮系统来说,项目最开始,项目组论证的方案是使用相对传统的气体悬浮方案,这能保证整个空中平台在动力系统失能情况下的稳定性和安性。

但问题是,气体悬浮的容错率虽然提高,但效率却大幅降低,你能想象一个未来空中平台,居然是一个大型飞艇吗?

再加上高空环境下气压和温度变化带来的影响,这套方案虽然看上去靠谱,实际实现起来却反而面临诸多问题。

所以,伴随着聚变技术的实现,和发动机技术的不断提高,再加上陈念给出的技术论证,这个方案最终被放弃,项目组选择了更加激进、也更加具有挑战性的纯动力方案。

也就是说,完靠发动机的不间断工作保证空中平台的悬浮。

120台TBCC发动机搭配40台LITV发动机,可以保证这个平台无论是在平流层、对流层还是外层空间,都能够实现稳定悬浮,唯一需要解决的、最核心的问题其实只有一个,那就是:

发动机散热。

要知道,抛开LITV发动机不说,这120台TBCC发动机在涡轮喷气工况下,是由部署在舰的12台裂变、或4台聚变反应堆提供能量的,采用的技术则是经过陈念解析和优化后的图-95LAL方案,但在冲压喷气工况下,使用的则是传说中的液-气一体化核心冲压喷气方案。

这种方案会直接将推进剂加注到液体、或者是气体的裂变、聚变反应堆中,从而达到最高的内部温度,比冲甚至可以做到7000以上

但,这样的方案带来了重大的散热压力,并不是所有的热量都能被充分利用的,哪怕陈念已经通过技术解析向项目组提供了关键的隔热材料,也还是不够的。

想要彻底解决问题,就要以系统性的视角,对整个平台的布局进行优化设计,预留出充足的散热功能冗余。

而这,就是陈念需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

他一边看着简报,一边在上面写写画画,记录下关键的问题点,准备后续统一执行解析。

而除了这个散热问题之外,气动布局问题同样非常关键。

在一般的认知里,越大的平台,机动速度就越慢,甚至在很多影视作品中,空中平台在高空基本都是悬浮不动的状态。

但实际上,这绝对不可能是最佳解决方案。

实际上,保证空中平台的持续水平移动,通过空气动力学来得到一定的垂直升力、降低发动机载荷,才是最优的方案。

在设计中,南天门平台的最高速度要求达到065马赫,常规巡航速度05马赫。

那么,如何保证空气动力学效用最优,同时又不影响承载系统功能,就成了一个设计难题。

而这个难题,到目前位置也还没有得到解决。

紧接着,就是最后一项,承载系统的问题。

这个问题的核心点就在于,如何在重量、效率和威慑力三个方面达到平衡。

跟海面平台不一样,空中平台能够搭载的重量是有限的,要在有限的重量里做到火力最强、威慑力最强、效率最高,还真的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而归根结底,要最大限度的接近所谓的“完美平衡”,又必须解决一个技术难点。

那就是:承载系统结构最简化问题。

一个一个不算太难,但却都挺麻烦的技术难点摆在了陈念面前,他慢慢梳理、慢慢筛选,最终筛选出了接近40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而这些问题,他显然不可能再像以前那样,一拍脑袋,一天之内就部搞定了。

“给我3个月时间吧。”

陈沉开口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