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等他抛开这些,慢慢看进去后,朱棣的心中就充满了惊讶。
西洋诸事,自何秋提过后,他也派人搜集过相关的消息,大多是浮光掠影,还有一些市井琐事,看起来没有一点实感。
但何秋的这本《西洋诸事略考》脉络清晰,甚至用了一种朱棣闻所未闻的分析手法。
不似一般的纪传体、编年体史书,而是提纲挈领的从宗教、民生、贸易、军事等诸多领域,大致介绍了西洋各国各事。
所站角度之高,纵然是《史记》也比不上,视角宏大,使得朱棣仿佛亲眼看到了远在天边的西洋各国的历史和种种变迁。
虽然这只是何秋前世带来的习惯,还是他从历史教科书上学来的历史观和分析方法,但放在大明,却有些惊为天人的味道了。
纵然只看了万余字,也给朱棣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
朱棣合上书卷,大为感叹,“不意先生还有修史之能,气魄甚大啊。”
何秋倒是摸不着脑门,只问他觉得行不行。
朱棣点点头,当然行,这么好的书,只是用来给学院的孩子们启蒙,实在太可惜了。他心里已经开始琢磨把这份书稿重新撰写,也修改一下遣词造句,让它更符合大明的文体习惯。
朱棣感叹道:“只看你这份关于西洋的教材,就知道别的教材有多精妙了。只是若按你这个教法,还要辅以考试,怕是很多人都考不过吧。”
何秋说道:“无所谓,反正我教着玩,我随便教,他们随便学,愿不愿意学,能不能学会也只有看他们自己的了。”
然后又补充了一句,“若是能出三五个我想要的人才,那就是赚到了。”
何秋听完朱棣的劝告后就,没打算让所有人都能接受他所设想的基础教育,慢慢来就好了,二十年后能有一批可用的人才就不错了。
而且那时候应该也是朱棣在位了吧,刚好也能大力推动自己设想的种种了。
朱棣闻言倒是挺佩服何秋的胸怀的,虽然很想做这事,但是又能定下心,沉住气,有数十年不动摇的心态,这才像是能办事的人!
任谁都知道,若像何秋这么个教法,那就只能持之以恒的往里面砸钱,前路都不明的东西,又有几人敢于这般砸钱?
朱棣把这些想法都埋在心里,只是跟他讲了讲最近的一些事情。
他父皇已经召见过他,很是勉励了他几句,朱棣也隐晦的指出蓝玉数次刺杀他的事。只听朱棣这般轻描淡写,一笔带过,何秋就能想象得到朱元璋当时的愤怒。
要知道老朱是一个很看重亲情的人,怎么可能忍得了蓝玉这种蠢货刺杀他的儿子,这还是老朱在位呢,若是等他死了,蓝玉岂不是会更加嚣张?
于是乎,蓝玉被朱元璋找了个由头,贬成门将,让他去看京城大门了,也是为了磨砺磨砺他的性子。
还有书院那边,那个皇庄管事被查出来,确实有私吞土地,还有诸多残民的不法之事,已经被拿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