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志才道:“纵然是借用袁绍与朝廷抗衡,但与朝廷的关系也不可太僵,与刘俭既要有战,同时也要有和,这平衡取舍之道,也只有主公自己能够掌控了。”
曹操道:“天幸当年曹某还留了一手,与那刘玄德结了亲。”
“如今,子和在其手中,刘备还故意将其厚待子和之事到处散布,不过想来还是想借此事与曹某谈判。”
“也罢,曹某今番就借着子和之事,与刘玄德谈判就是了。”
“志才啊,一会你替曹某将元叹找来,让他代曹某前往郯城,与刘备见面商谈,关于我军要赎子和回江东之事!”
“记住,要顾元叹一路尽量高调一些,最好将此事弄的人尽皆知才是。”
“刘玄德毕竟不是刘德然,想来应该还是好对付许多。”
……
……
如此一来,曹操就呈现出了两面兼顾的态势,他一面继续与刘备交战,一面开始派人与刘备接洽,商谈关于赎曹纯回江东的事情。
毕竟曹纯乃是曹操的同宗兄弟,曹操为了他的安危与刘备和谈也无可厚非。
即使这件事最终传到了袁绍的耳朵里,曹操当着袁绍的面,也能把这事解释的清楚。
毕竟不是他袁家自家兄弟被抓,袁绍没有指责他曹操的资格。
于是,曹操派遣使者顾雍去跟刘备进行交流,商讨关于如何赎回曹纯的事情。
对于曹操来说,能不能要回曹纯事小,关键是,两方一旦进行和谈,这场面上的战事就必须要暂时停摆。
不论是对于曹操还是对于刘备,在这个和谈的期间,都不宜向对方过多的用兵,这样就能保证减少双方的冲突,但是曹操的兵马还陈列在下邳国,不断地对徐州施加政治威慑。
这样也算是正和曹操的心意。
既算是响应了袁绍的要求,在徐州这边牵制刘备,使刘备不能前往他处支援。
在某种意义上来说,虽然双方的冲突不可避免,但是在这种情况下,能够减少双方的冲突。
既然曹操已经打定了主意,那么这个“度”的衡量,就需要他自己掌控了。
……
……
相比于南北交界的其他地方,徐州方面的战事算是最温和的。
先是马腾和韩遂,率领十余路叛军在此骑兵攻入陇西,但这一次张飞可不惯着他们了。
他早就做好了充足的准备,同时还得到了徐荣的支援。
这一次张飞不再保守,他邀请了吕布和张郃等诸将一同上阵,张飞亲自居中统领大军,与马腾和韩遂决一雌雄。
陇西郡的很多邬堡,都已经成为了凉州生产建设兵团的前沿阵地,而且张飞的兵马都是精锐中的精锐,现在的凉州生产建设兵团在陇西郡已经扎下了根,而且还有源源不断的粮草供应。
就算是不能将马腾和韩遂一下子剿灭,但是打个持久战,然后借着这场战争给对面一点厉害瞧瞧,这一点,张飞自觉还是能够做到的。
绝对不会出现当初董卓率领十万大军西进的窘态。
而豫州方面,孙策尊袁绍之命,已经率领孙家军旧部,包括他在豫州重新招募的兵将向着兖州进发,而公孙瓒亦是与孙策短兵相接。
雒阳方面,赵云和沮授的搭档,也与袁绍军开始了正面交手。
这一次,袁绍亲自领兵,声势颇为浩大,赵云为了保护司州的屯田,将战线前移,将袁绍阻挡于鲁阳境外。
别看袁绍北上的声势不小,兵马远多于赵云2,但是赵云所仪仗的依旧是骑兵!
不错,骑兵!
北方军队的杀手锏就是骑兵!
虽然很老套,但是确实管用。
强大的骑兵队在平原战场上就是无法突破的存在,一旦袁绍的军队和赵云的军队在平原上相遇,赵云就立刻使用他强悍的白马军对袁军进行冲锋。
待将对方的军阵完全冲散之后,再派遣其他的掩护军队冲上去与袁军厮杀。
袁绍人马虽然多,但是在平原战场上被赵云的骑兵给打了几次之后,都没讨到什么便宜,心中异常憋闷,于是他们想设下强弩阵,然后寻一个合适的地方对赵云的骑兵进行埋伏,给予对方重重一击。
问题是,赵云也是在边郡行军多年的人物了,对战场的把握程度非常的好。
袁绍手下的荆州人才虽然多,但是在军事层面,特别是平原站这方面,远没有赵云的经验来的多。
而赵云的两名副将颜良和文丑也是精通于骑兵战阵的猛将。
这些出身于河北的战将,个顶个的善于用骑兵布阵。
这三个人轮番使骑兵阵上阵给袁绍的大军造成了极大的阻碍。
袁绍想破坏司州的屯田,但是赵云、颜良、文丑等人所使用的骑兵机动力极高。
他们总是能够在第一时间对袁绍去破坏屯田的士兵进行打击,使袁绍的计谋无法充分的得逞。
当然,袁绍在司州也是拿下了一部分的屯田,不可能一点成果也没有,但是效果比他预计的可是要差多了。
而与此同时,益州的袁遗也开始将兵马北上,暗中想要出大散关,直奔长安而走。
另外一方面,袁绍则是派遣他手下的大将黄祖并另外几名荆州的猛将准备前往弘农郡,悄悄地将何太后与刘辩接到荆州,这样一来,他的政治目的就达成了。
就算是不能够在第一时刻破坏刘俭在北方的发展布局,但是只要将弘农王和何太后抢回荆州,那么袁绍也算不虚此行。
问题是,对于袁绍的安排,刘俭早就心中有数。
弘农王只是他用来吸引袁绍军队的一枚棋子。
刘俭早已派徐晃在弘农埋伏了一支军队。
虽然人数不多,但要出其不意的将黄祖打败完全没有问题。
刘俭知道,袁绍想要迎接弘农王的计划一旦破产,他的整个布局就都会被打乱。
到时候就是自己狠狠反击的良机。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