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八章 四个君士坦丁(1 / 2)

自建帐以来:罗马汗国记正文卷第五百零八章四个君士坦丁距大宋灭亡还剩70分钟

******

天色还未亮起,城外却已经一片灯火通明。

就在刚刚,几个瓦良格人跟着伊丽莎白太后,来到了城外的庆功会场中。

可能是当年的惨痛经历,给紫帐汗国的决策层留下了过于深刻的印象,因此,很长时间里,大都的城防布局,与其说是防止外敌攻进来,不如说是为了能在内乱出现的时候及时跑出去。比如有几座城门,就一直是瓦良格,而非专门的守城部队控制。

果然,城里出现状况之后,这几个便门和平日里用作礼仪性质的门,就派上了用场。

这个习惯也由来已久。哪怕后来,这座城市也面临过外敌的大举进攻,当初的思路,依然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当年郭砥重新规划城市的时候,也提出过改造城防,修缮城墙的建议。他认为,狄奥多西城墙已经过于古老,跟不上现在时代的发展了。由于当时技术条件限制,这种一条线式的墙壁其实并不适合发挥火力,箭塔的设计也已经落后了。巨石墙体本身,在防御方面的优势,也仅限于巨大的体量,实际效率并不高,可以说很浪费了。

所以,他建议修缮原有的内墙,拆除石头墙壁后方的各种附属建筑,然后以石墙为核心,在两侧追加夯土,将墙壁加厚。城墙地势高的地方,垒起专门的厚重圆形土台,安放重型火炮。地势低的地方就填土抬高。

工程需要用的巨量土壤,就从内外两道城墙之间的地方挖取,然后把外墙也向外扩,这样还能在两道阶梯状的墙之间,形成第二道护城河。平日里用桥通行,战时就拆掉桥,两座墙通过吊车架设的悬梯往来。如此以来,就能一下解决两个问题了。

但是,这个方案几乎没有得到任何人的支持。大家都觉得这样纯属白白浪费钱财,也没有什么好处。在汗国管理者的眼中,这个方案好是好,但就是不应该用在这里。

虽然大都这个名字很威武,但很长时间里,这座城市的定位是有些尴尬的。因为紫帐汗国的核心区,在北方的“罗马尼亚”,而不是希腊地区。当年搬到这里,完全是处于政治目的,而不是经济和军事上的需求。

因此,当时的大都,不但不是中心腹地的安全地区,还是个南方前线的要塞:西边还不甘心的希腊人和塞尔维亚人,东边虎视眈眈的土库曼势力,乃至南边数不胜数的意大利和希腊海盗,都在持续威胁周边的地区。实际上,是个“大汗守国门”的态势。

这个时期,大都确实有很高的军事需求。但是,狄奥多西城墙的问题,也始终不是防御效果不足——相反,它的问题反而是规模太大了。

作为南方的最前线,在原本的战略中,这个地方是没有必要屯集这么多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