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罢了早饭,常闲搀着老人漫步走到小丘之上。
环顾四周,此时朝日初升,山风清新,耳边可闻虫鸣鸟叫,颇有几分“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意境,真是一个适合修身养性的好环境。
老人道:“你是学历史的,应当知道历史不可信,或者说历史可信,而史书不可信。”
常闲默然点头。
老人的话无法反驳。
很多专家说,要少看那些什么剧,不符合历史事实。
他们没说的是,那看什么才符合历史事实呢?
史书?
这就是开玩笑,有的史书跟那些戏说、传奇、演义,其实都是一样的不正经。
这里的史书,说的是正史,也就是二十四史。
说句不好听的,有些个所谓的正史的危害比神剧大多了。
因为,神剧会告诉别人说它是恶搞的,史书却会告诉您,它是真的。
这就好像是您买一盒百年老字号的补药,结果里面是鹤顶红。
它是真的?
大昏君隋炀帝真的就那么昏庸?
大笨蛋晋惠帝真的就那么愚蠢?
大忠臣魏征真的就那么忠贞?
不说乾十这位逗比,就说康麻子这位“圣祖”,换个时间段,他真比慈禧那个老妖婆强多少?
雅克萨,尼布楚,十万大军拿百来个哥萨克强盗无可奈何,开启满清“条约朝代”的先河。
就这,圣?
而慈禧在国家颓丧之下,打败了当时世界第一强国法国,挫败了沙俄收复了新疆。
没有这两仗,广西和新疆会是谁的?
没有这两仗,真以为鸦片战争就轻易的草草收场?
殖民世界的强盗们有这么心慈手软?
在那个男尊女卑的时代,真以为玩个宫斗就能牝鸡司晨,母仪天下?
呵呵!
历史客观存在,但史书不等于历史。
因为史书是由史官来记载的。
史官是人。
是人就要吃饭。
史书的质量取决于史官的质量,史官的质量取决于那碗饭的质量。
夏商周三代时的史官叫太史,是地位很高的朝廷大臣。
掌管起草文书、策命诸侯卿大夫、记载史事,兼管典籍、历法、祭祀等事。
国之大事,唯祀与戎。
《汉书·光武纪》注:“史官之长也。”
一直到汉代,太史都是政府序列中非常重要的官员。
正因为此,汉代之前的史书可信度还是很高的。
因为此前的史官以家族传承延续,将之当做事业和信仰,坚信自己秉承的是天地正气。
比如文天祥《正气歌》中所说的:“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
齐太史者,我华夏之骨也。
齐庄公时,大臣崔杼弑君。
齐太史乃秉笔直书:“崔杼弑其君。”
批判的武器干不过武器的批判,崔杼就杀了齐太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