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那儿干嘛去?是不是又逮着谁了?”
郑芒打火发动,偏着脑袋问道。
“什么什么就逮着谁了?哥们儿这也是急领导之所急,为领导服务搞不好?”
常闲有些苦笑不得,感情在这位大小姐眼里,他脑门儿上已经刻着奸商两个字了。
“不为领导服好务,领导怎么有力气给人民群众服务?”
郑芒撇撇嘴,这位的话一听味儿就不对。
“我说,你怎么住这儿?不找个安静点的小区?”
“怎么说呢,主要还是这儿离学校近吧。”
“你是哪毕业的?南开?天大?天师?”
这个世界的规则就是套圈儿。
不但人有圈子,学校也有圈子。
围着八里台儿,南开、天大和天师津门最好的学校都在这儿了。
“南开!”
“厉害啊,哥们,四大名校啊!”
“呵呵,我们念书那会儿是,现在不敢说了。”
常闲呵呵一笑道:“而且,那个排名你们京城人民也不认啊!”
郑芒乐滋滋的道:“那是,咱们京城人民就认人大!”
上世纪九十年代的大学排名是一件有趣儿的事情,那年头,并没有大学官方排名,但口头上都是清华、北大、复旦、南开这样喊,统称四大名校。
但是排名前十的名校中,南开都是名列前茅。
九五年第三,排在复旦前面。
九六年和九七年都是第二,排在北大前面。
但是京城人民是与众不同的,他们就只认“人北清师”的排名。
京城老百姓觉得人大最牛逼,清华北大还得靠后,北师大就可以吊打一切外地高校了。
“厉害厉害!您是学霸!“
郑芒一边悠哉悠哉的开车,一边一脸古怪的瞎叨叨:“听说你们那个时候还有自费生?你是公费还是自费啊?”
“唉!是自费啊!每年要多1500的学费住宿费呢!”
常闲忧伤的感叹道:“我就差了那么几分,又想来读南开,家里只能到处凑钱供我读书。要知道那个时候我们家老头还下岗了。”
“我非常内疚,因为自己的失误,让家人那么辛劳。所以我当时就下定决心,我一定好好读书,以报答他们的恩情,报答祖国给我上大学的机会!“
郑芒之所以这么问,是因为从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中期,中国高考招生实行的是“双轨制”即自费生和公费生同时并存。
无论是普通大学,还是清华北大都有自费生,而且数量极其庞大。
虽说是自费,但也不是出钱就能读,最多能降低20分录取。
想当南开的自费生,至少也得过重点线,否则都没资格填报志愿。
郑芒忍住翻白眼的冲动:“谁信啊!还借钱凑学费。”
“就知道你不信,”常闲笑道,“其实我的学费,是靠卖废铁赚来的。”
郑芒被逗乐了:“你这人没一句真话。哪儿的废铁那么好捡,也介绍我去发财呗。”
常闲叹气道:“可惜啰哇,机会没有了,那时候沿王顶堤过去,静海那边不是有个大邱庄吗,他们成本控制不好,废铁可多了,现在大邱庄不行了,废铁也没地儿捡了!“
大邱庄,嗯,那是一个遥远的名词。
当年它光芒万丈的时候,华东村啥的都只是小弟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