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9章 不知和哪位大师和朕有缘(1 / 2)

“官方开商铺,这事儿好像后世哪个皇帝做过……”

朱允炆揉了揉脑门,猛地想起来了,对了,前世他看过一个很狗血的满清宫廷剧,里边儿的雍正皇帝就搞了许多官办的工坊,卖各种手工业品,结果他弟弟,也就是八王爷和他反着干,被他驳斥要下狱问罪,关键时刻女主跑出来阻止,最后还特么和八王爷生了个儿子什么的……

也不知道那会儿是怎么看进去这种电视剧的。

不过抛去狗血的剧情,还有什么秀女穿越逆袭成皇妃独掌大权这类网文爽点外,这朝廷下场开办工坊,不仅能稳定物价,保证供给,还能解决许多百姓的生计。

这不就是国有制为主体的意思么?

他瞥了眼杨士奇。

果然啊,这个时代能够进入大明官府朝廷,在内阁,在朝堂上行走的基本都不是傻子,可能有一些是书生气不那么圆滑,但称他们是当世最顶尖的聪明人绝不为过,他们这帮人只是没有条件或者没有后世的各种环境熏陶,智商绝对在线。

这个杨士奇能史书留名,眼界还不错,看的比较远。

“四叔你瞅瞅,我多有识人之明,小杨这年纪放别处哪有跟皇帝说话的份儿,咱别的不说,眼光这块儿还不错吧?”

朱允炆已经想到了要给四叔吹的牛其中一句。

“四叔你有我这眼光,少奋斗十年!”

“四叔啊,若是论到军事,你比我强一点点,但是论到识人之明,我就比你强一点点了。”

望着年轻,充满了朝气的杨士奇,朱允炆心中想到,他感觉自己看人的眼光绝对是当世一流,纵然四叔朱棣拍马也不及啊。

夏原吉,杨士奇,还有两个大臣叫啥名儿,朱允炆忘了,只记得还有俩和杨士奇合称“三杨”的是前世那个时空永乐大帝的左膀右臂,一举开创了永乐盛世,前世四叔朱棣在很后边儿才用了他们,实在是有些埋没这帮人的才华。

朱允炆决定早点提拔这帮史书留名的大臣。

有我是你的福气啊,四叔!

就这一点来看,朱允炆觉得自己做皇帝还是比四叔强的。

“杨士奇对吧,小伙子你很有想法,继续说。”

给了杨士奇一个眼神鼓励,朱允炆摆出一副老神在在的模样,甩了甩衣袖,吩咐太监端过来一根凳子,自己坐在凳子上听。

杨士奇深吸一口气。

他和方孝孺对视一眼,侃侃而谈,将自己想给新帝的政策说了出来。

“陛下,可还记得黄河与淮河之间,有一大片平原?”

杨士奇的第一句话就引起了朱允炆的重视。

如今大明的北方,雨水较多,黄河又常常泛滥,自南宋末年黄河夺淮改道之后,元朝的统治者不太重视治水,元朝九十多年,官方记录的水灾就有四千多次,虽说也出过治水名臣,如郭守敬,贾鲁等等,但元朝更像是放牧散养的行政体制,导致他们动员能力太差,屡次治水功效甚微。

这黄河的黄患,在大明初期仍旧遗祸无穷。

如今大明虽然屡次修筑河堤大规模治水,但见效甚微,导致黄河和淮河这一片被冲出来一大片无主的芦苇地……

可别小看这一大片芦苇地。

黄淮区域的这一片芦苇地,大概有上百万亩,常年遭水灾,人丁稀少,却能够产盐。

杨士奇说,早在元末就有百姓在淮河区域烧芦苇炼盐,偷偷卖私盐,朝廷何不直接把这一片无主的芦苇地圈下来,官府置办盐场呢?

“盐,茶,此两项获利极多,漠北盐苦,我大明芦花盐雪白味中,又说茶叶,漠北饮食荤膻不能离茶,若我朝将茶盐两项官营,获利必多!”

杨士奇说道。

朱允炆咧嘴笑,能获利不多嘛,不过四川全省的茶课税收益一年才两三万两,福建产茶大省,如今茶叶课税十几万两,大量的茶叶都不交税的。

也有可能交进别人腰包里去了,反正大明朝廷是没收到。

“开设茶盐商坊,官营,我大明赋税起码能多增百万两白银!”杨士奇说的激情澎湃,他见朱允炆对自己观点似乎很赞成,大着胆子说道。

朱允炆点点头,端过太监递过来的茶水喝了一口,笑道:“还有呢?继续说。”

杨士奇忙说道:“此外,就是开海贸!”

他和夏原吉的看法差不多。

杨士奇说,浙江沿海,广东福建沿海,海盗众多,大部分都是半商半匪,主要原因就是朝廷海禁,而朝廷又不和南洋诸国搞海贸,朝廷应当重视海贸。

此外就是浙东巨盗方国珍,广东巨盗陈友定都是靠着海贸发家,他们被剿灭后,朝廷没有及时填补这些人被剿灭后大海上的势力空白,朝廷需要有一支强大的水师,能商,能武,以德服人。

朱允炆点点头,同时心里暗咐,这杨士奇在前世那个时空的永乐朝也是海贸支持者,郑和下西洋有他们三杨的功劳。

大明得有强大的海军,将当年和皇爷爷朱元璋争雄的元末军阀方国珍,陈友定这些海盗头子覆灭后的势力范围攥在手里。

海贸啊,淮河的芦苇盐场,多开工坊……

朱允炆将这几件事情在心中列举了一番。

大明要想国富民强,海贸是非开不可。

因为大明没有陆地贸易通道,西北方向都被北元蒙古诸部堵死了,而且察合台汗国那边还出了个中亚王者,瘸子大帝帖木儿。

这位瘸子帖木儿的孙子后面跑去印度,建立了印度史上最强帝国,莫卧儿帝国。

“若是朝廷官派商队,前往南洋诸国通商,海贸一通,我朝国库充盈,南宋时半壁江山,就是靠着海贸征税,我朝理应海禁,重视海贸。”

杨士奇说道。

朱允炆听得连连点头,人才呀。

抛去海禁这一条,大明的确应该开海贸。

而杨士奇受限于如今这个时代士大夫的眼界,建议海禁,官方派出商队,主要原因在于,民间海商赚的钱,朝廷无法控制,也享受不到福利。

但是这很简单呀……

朱允炆撇撇嘴。

搞一家大明的银行,朝廷也不搞海禁,但是民间海商赚的钱,你总得找个地方存吧?还有比官府的钱庄更靠谱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