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 投名状(1 / 2)

大明元辅 云无风 2207 字 2022-08-30

郑皇贵妃的诚意是什么?如果按照郑皇贵妃在宫里对张诚所说的,那这份诚意就是:“必教太子保申、王二公三代富贵尊崇,将来二公但有建言,本宫自也会在宫中旁敲侧击,以为策应。”

不过,张诚觉得这本就是题中应有之义,倘若只是如此,恐怕尚嫌不足,难以满足“申、王二公”的胃口。

尤其是今日与王锡爵的会面看起来又不是很成功,王锡爵这人给他的感觉是相当不好说话,皇贵妃娘娘这两条“诚意”在他眼里,指不定就是“说了等于没说”。

所谓“必教太子保申、王二公三代富贵尊崇”,大抵应该是指申时行、王锡爵二人及子孙两代后辈都能得到“太子殿下”关照。可是,别说申时行和王锡爵怎么想,就算他张诚也觉得这话没什么意义。

申时行、王锡爵两人都是阁老,只要自己不出什么事,这一辈子的“富贵尊崇”基本上已经算是到顶了,再要进一步富贵尊崇那也没有——这二位又不会领兵打仗,文官封爵这种事怎么看也轮不到他俩。

至于他们的子孙两代,理论上“太子殿下”将来的确有可能关照得到,可是“太子殿下”尚在襁褓之中(朱常洵出生于万历十四年二月,此时还不到两岁),有些事可不好说太早。

按照这个时代小孩子的夭折率,哪怕是天家孩子的夭折率来看,是能健康成长,还是说没就没,至少也要到六七岁的时候才看得出一些端倪。

甚至六七岁都不算完全靠得住,还要看这孩子平时结实不结实。比如先帝穆庙幼时就让很多人不敢看好,原因就是他幼时多病,哪怕只是些头疼感冒流鼻涕,一旦出现的时候多了,也说明体格不够强健。

虽然穆庙在兄弟们之中撑到了最后,但……也不过是壮年即崩,这说明小时候的身体情况如何对长大之后的确是有影响的。

不过话说回来,皇三子朱常洵目前看来倒是很健康(皇次子已夭折),反倒是皇长子三不五时病一病,让人揪心。

就假设皇三子朱常洵能够长寿好了,可是他能不能关照“申、王二公”的子孙两代,这也不是他一个人说了算——首先得是当今圣上说了算啊。圣上要是活得好好的,跟世宗一样御极四十多年怎么办?哪还有“太子殿下”关照的机会?等他继位,“申、王二公”的孙子都快要当爷爷了。

比如申时行之子申用懋,他是嘉靖三十九年生人,今年已经二十有八(虚岁),儿子都已经开蒙读书了,三十年之后岂不是做爷爷的人?

又比如王锡爵之子王衡,乃是嘉靖四十一年生人,今年也已二十有六(虚岁),只比高务实大一岁,但儿子也已经……连续夭折了两个。

顺便说一句,王锡爵长子王衡的长子王鸣虞订过娃娃亲,对象就是申时行的长孙女,可惜这娃运气不太行,才几岁就没了。

于是这事反倒让申时行很为难——他这长孙女也不过是几岁的小女孩,还是天真烂漫的年纪,挂着“守寡”甚至“克夫”的名头,着实太残忍了些。可他申时行又是状元出身的大明首辅,若是带头不遵礼法,难免又担心人言可畏,真是进退两难。

好在王锡爵很讲义气,指示儿子王衡以未来公公的名义写了一封休书给申用懋,请申用懋签字画押,双方“好聚好散”。

王衡这封休书写得很煽情,把两家的情谊说得重如泰山,只可惜儿子福薄,消受不起,但这事无论如何都不怪申氏小娘云云。

他甚至在休书中劝申小娘子“完璧出阁”,不可拘泥俗礼,以免给儿子九泉之下“再造他孽”……总之非常诚恳。

申用懋这边反倒犹豫了两个月,这才扭扭捏捏的签了字(休书这东西在大明并非男方写了就生效,有很多详细的规矩),但是对于女儿的婚事,他现在反倒不敢再那么早决定了。对于王衡的劝说,他既没答应,也没拒绝,只当没看见一般。

总之申、王二公算起后代的年纪来,一旦今上长寿,他们无论如何也指望不上“太子殿下”。郑皇贵妃这个承诺纯属听着不错,实际上多半没什么大用——至少目前来看,圣上除了偶尔“足疾”之外,基本无病无灾,实在看不出有何“不忍言之变”的迹象。

而郑皇贵妃的第二个诚意,其实也不值一提。倒不是说完全没用,毕竟一旦“申、王二公”的提议在宫里有一位极受宠爱的皇贵妃吹枕边风,皇上同意的概率怎么看都会高很多,可是既然大家要结盟,这难道不是本来就该有的吗?

因此张诚张秉笔思来想去,觉得还得再添点好处才方便开口。

他微微一笑,对申时行道:“郑皇贵妃说了,只要二位阁老支持皇三子正位东宫,必教太子将来保二公三代之富贵尊崇。将来二公但有建言,郑皇贵妃也会在宫中旁敲侧击,以为策应。”

他顿了一顿,放缓语速、加重语气道:“不论何种建言,郑皇贵妃都会尽力支持,力劝皇爷应允。”

申时行目光一闪,但没有立刻回话,反倒是王锡爵不咸不淡地问道:“哦?若是本阁部反对高日新此次收拢财权之举,不知皇贵妃娘娘能否劝说皇上否决此议?”

张诚微微皱眉,道:“能与不能,并非一成不变,若是您二位与皇贵妃娘娘力往一处使,咱家觉得就算皇爷最终没有否决,至少也一定会对此事多加留意。万一将来事情有个好歹,那高司徒肩上的责任……总会更大一些吧?您说是不是这个理儿?”

王锡爵轻哼一声:“若天下事都有张公说的这般轻巧,元辅与本阁部倒也就不必如此劳心劳力了。”

张诚微微皱眉,但没有多说什么,只是朝申时行望去。

申时行悄然吐出一口浊气,平静如常地道:“张公当知储事非比寻常,一旦更易初衷,便绝难回头。我与元驭兄若这般轻易应允,异日皇贵妃娘娘见大事已定,而实学声势既成,亦难轻撼,于是干脆作壁上观……则我二人该当如何与天下心学之士交待?还请张公教我。”

张诚不悦道:“咱家……和皇贵妃娘娘岂是那般言而无信之人?”

申时行又不是三岁孩童,听个“保证”就会当真,于是只是微微一笑,却不肯再说话了。

张诚深深皱着眉头,看了看申时行,又看了看王锡爵,吐出一口浊气,无奈道:“既如此,那么您二位的意思又是怎样?”